从《法治最前线》看警务纪实类新闻如何讲好警察故事

2023-01-25 15:06吕佳敏
视听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反诈前线纪实

吕佳敏

作为广西广播电视台综艺旅游频道的品牌栏目,《法治最前线》自2006年开播以来,遵循“以法治的力量守护公众权益”的节目宗旨,向观众普及法律知识。栏目法治特色鲜明,节目内容聚焦广西,放眼全国,关注和报道国内外重大法治事件。栏目通过每天一小时直播,提升了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法治最前线》栏目既有惊心动魄的法治现场,又有生动鲜活的普法案例,开设的“正在关注”“法治调查”“律师到现场”“调解进行时”等特色板块,增强了栏目的辨识度。同时,栏目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推出“法治大篷车基层行”“加油!少年先锋”等活动,让“法治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经过多年的成长,《法治最前线》已经集收视率、影响力和美誉度于一身,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观众群体,成为广西收视率第一的日播法治新闻栏目。

在《法治最前线》栏目中,警务纪实类新闻因其真实、鲜活、现场感强等特点,衍生出诸多固定板块,如“随警出击”“小黑说交通”“靖边实录”“反诈在行动”等,成为支撑栏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警务纪实类新闻板块通过记者在基层公安一线蹲点跟拍、随警采访,用纪实的方法生动记录了公安民警打击犯罪、服务人民的精彩瞬间,通过各类案件故事展现法理情事,普及相关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成为《法治最前线》栏目拿得出、叫得响的“金字招牌”。本文以《法治最前线》为例,浅谈警务纪实类新闻如何讲好警察故事。

一、从无到有,开创栏目警务纪实类新闻先河

从2008年开始,《法治最前线》栏目推出“现场直击”板块,后又细分出“随警出击”板块,这是《法治最前线》首次尝试通过警务纪实类新闻讲述警察故事。“随警出击”板块抓住公安题材关注度高的特点,派出记者在基层公安一线蹲点跟拍,跟随民警到达现场记录采访,第一时间通过第一视角把观众带到办案第一现场,用纪实的方法真实展现处警现场的矛盾与冲突、惊险与悬疑,树立公安民警形象,讲好警察故事。

例如,2011年6月,《法治最前线》栏目记者在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公安局进行蹲点时,得知警方收到线索,一名网上在逃人员入住县城某宾馆,记者立即跟随民警到场记录抓捕全过程。从民警向前台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到部署警力准备抓捕,再到民警破门而入将嫌疑人抓获,整个过程被记者完整记录。在此期间,民警在进行警力部署时要求记者回避,现场声全部保留,公安民警的专业和严谨因此得以体现。

与通讯员上送素材、记者编辑择优选用不同,《法治最前线》栏目记者“随警出击”,能直接选取有质量的画面和同期声,完整记录处警现场的惊险场面和现场声,在新闻制作过程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优中选优,采制符合节目播出质量的新闻。

“随警出击”作为《法治最前线》栏目警务纪实类新闻的初代产物,直面公安民警工作的艰辛,直击现实社会的矛盾与痛点,现场感强,视觉冲击力大,通过“以小见大”的切入点,展现了全新视角下的公安民警工作实况,也树立了胆大心细、英勇无畏的警察形象,为《法治最前线》栏目讲好警察故事奠定了基础。

二、专业延伸,扩充栏目警务纪实类新闻内容

在“随警出击”板块日臻成熟与完善后,2011年,《法治最前线》上线了全新板块“小黑说交通”。当时,广西南宁的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天几百辆的速度增加,交通事故也越发频繁发生。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多地了解交通法规,更好地遵章守法,《法治最前线》顺应时代发展,联合南宁交警系统推出了“小黑说交通”板块。

“小黑说交通”采用纯纪实拍摄手法,聚焦交通警务,通过摄像记者和南宁交警小黑亲赴交通事故现场,直面当事人,了解事故起因、违法缘由,呈现出完整的人物故事情节链条,成为《法治最前线》栏目警务纪实类新闻内容的又一重要补充。

例如,在2018年的某期节目中,两名年仅15岁的女学生在骑乘电动自行车时,不慎与一辆轿车发生轻微碰撞,记者和交警小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拍摄节目。原来事发时,电动自行车驾驶员H环抱着朋友B骑行,骑行过程中B的头发遮住了H的视线,导致H的电动自行车撞上了正常行驶的轿车。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乘客头发遮挡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导致事故发生这一奇葩原因,并完整记录下了交警小黑与当事人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交警小黑一直保持着心平气和又有礼有节的态度,使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从原先的态度激烈对抗,到态度缓和,再到认识错误、接受处罚,达到了教育交通事故当事人的目的,也让观众加深了对交警小黑的印象。这起事故虽然轻微,但是颇有教育意义。此外,该期节目大量运用特技,突出两名未成年人的交通违法情况。比如,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却骑行电动自行车上路,使用电动自行车载人,还在道路上逆向行驶。因此,栏目在交警小黑进行交通法规普及时,也使用对比效果来表现骑行电动自行车正确与错误的方法,让观众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接受。

在“小黑说交通”板块中,出镜交警小黑兼具了公安机关执法权威性和媒体主持人的公信力。他既是事故现场的执法者,又是现场出镜主持人,在处理交通事故的同时能够兼顾拍摄新闻工作,不仅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而且在调解事故双方当事人矛盾,回应当事人诉求、质疑或争议时,也能让过错方心悦诚服,使电视观众得到教育。

不仅如此,“小黑说交通”在后期制作手法上,一改以往新闻节目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法,大量运用音乐、音效、特技、二维动画等形式进行包装,不仅在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全新的突破和尝试,而且中和了公安警务类题材自身所具备的严肃紧张感,让观众在轻松的状态下看事件学法律。

从2011年开播至今,“小黑说交通”板块已经在《法治最前线》活跃了11个年头,播出上千期节目,成功打造了“交警小黑”IP形象。交警吴舜(小黑)更是凭借在“小黑说交通”板块的出色表现圈粉无数,还荣获“2017年度全国交警微博执法直播十佳主持人”称号。

“小黑说交通”以警务纪实的方式拍摄制作,摄像记者如实记录交警小黑在交通事故现场的执法内容,受众不再是单向度传播的接受者,而是在情感上成为整个事件发生和解决全过程的参与者。这种寓教于乐的节目风格让电视观众感到真实可信、风趣可亲,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自律自省的意识。节目还树立了专业、亲民又接地气的交通警察形象,为《法治最前线》栏目讲好警察故事开辟了新的赛道,也吸引了更多受众。

三、全面开花,充实栏目警务纪实类新闻内容

近年来,《法治最前线》栏目更是在警务纪实类新闻的内容拓展上深耕细作,连续打造多个警务纪实类新闻板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靖边实录”和“反诈在行动”。这两个板块分别聚焦援边民警和反诈民警,极大地充实了栏目警务纪实类新闻的内容和分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席卷全球。为进一步筑牢边境安全防线,从2021年10月25日起,广西公安厅调配全区8个市及厅机关民警辅警,组成8支广西公安机关“亮剑·靖边”打击偷越国(边)境犯罪专项行动援边工作队奔赴边境一线,展开疫情防控和“三非”治理专项工作。《法治最前线》栏目敏锐地捕捉到这场专项行动是保障广西“外防输入”防疫安全的重要之举,于是立即策划“靖边实录”板块,聚焦奔赴一线开展工作的援边民警,记录这群在祖国南疆坚守的警察如何在巩固边境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勇毅前行。

栏目派出记者多次往返百色靖西、百色那坡、崇左大新等多个边境县深入蹲点,如实拍摄记录、采访报道。在百色靖西,边境各个执勤点之间往往距离很远,在两个执勤点间往返就要花费3个多小时。记者将镜头聚焦到住宿条件最为艰苦、跨境便道多、防控压力大的龙邦镇叫必屯,跟随援边民警一起爬山巡逻,记录下了守边工作的重要性与艰辛程度。在崇左大新,记者连续4天与援边民警同吃、同住、同守边,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记者积累了大量鲜活素材,发现了援边民警中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和鲜活故事。“靖边实录”板块通过记录这些警察故事,塑造了祖国南疆边境线上默默驻守边境、筑牢安全防线的广西公安队伍形象,体现了援边民警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展现了他们在守边工作中的坚持与磨砺、付出与奉献。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日趋严峻的形势,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为了帮助群众有效辨别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法治最前线》栏目联合南宁市公安局,推出广西首档反电诈纪实融媒体节目《反诈在行动》,通过派出记者在南宁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和派出所蹲点,拍摄记录受害人报案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受害人声泪俱下的讲述,呈现出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而在与民警一同出警的过程中,记者又能完整记录下民警争分夺秒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为受骗群众挽回损失的全过程,充分呈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的突然性和紧张感,形成强大的事件、情感和法律冲击力。

例如,在《反诈在行动》第一期节目中,记者在南宁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蹲点时得知,警方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到南宁市民韦女士正在与诈骗分子通话,时间长达58分钟,疑似受到电信网络诈骗。民警立刻展开工作,积极联系当事人。此时,记者的话筒与摄像机已全部就位,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此次出警的全过程。在寻找韦女士的过程中,民警经历了入户门禁无法打开、韦女士不在家中等各种情况。这些细节既能反映民警在反诈道路上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又能反映出反诈工作的艰辛不易、任重道远。随后,民警辗转联系上韦女士的丈夫,并成功找到了已经身在酒店的韦女士。好在酒店当班经理及时发现情况,积极劝阻,在民警赶来酒店前就让韦女士醒悟,避免其遭受财产损失。这些过程都被记者记录了下来。从民警接到诈骗预警,到出警阻止群众被骗,整个过程持续了3个小时。《反诈在行动》节目通过整理内容、编辑包装、穿插民警采访,将整个过程进行重组,让节目具有可看性和知识性,提高群众的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在群众心中建立起对反诈民警的信任支点,让反诈宣传和反诈民警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从2021年10月中旬开始,《法治最前线》派出记者在南宁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和派出所蹲点,历时半年,拍摄素材超过300小时,编辑制作10期《反诈在行动》节目,每期时长超过20分钟。节目提升了群众防诈骗、反诈骗的意识,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蔓延势头,同时也树立了反诈民警以人为本、心系群众、积极作为、维护群众财产安全的良好形象。

四、拓展跑道,持续讲好新时代警察故事

公安新闻是一座富矿。《法治最前线》栏目要讲好新时代警察故事,要做到内容的精准投送和有效抵达,找到正确的角度和传播途径,才能实现显著的传播效果。

(一)融媒体联动,实现增量传播

如今,新媒体矩阵的传播作用日益凸显。《法治最前线》栏目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现有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自身简洁明了、新奇吸睛等特点,打造融媒体交互“爆款”产品,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持续发力打“组合拳”,吸引网友主动关注、互动分享,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讲好警察故事的宣传效果。

以《法治最前线》栏目《反诈在行动》系列节目为例,节目内容在新媒体平台进行了二次传播发酵,这是栏目警务纪实类新闻融媒体联动的重要实践,传播效果十分明显,点击量创下新高。截至2022年5月8日,《反诈在行动》在全网各大视频平台共推出6条整期节目、24条短视频,总播放量达到1416.4万次。在短视频平台抖音制作发布24条短视频,共有1120.3万次播放量。其中标题为《月薪2700元,警方抓捕引流网点时竟还有求职者来面试》的单条抖音短视频,播放达到411.7万次,获得1.8万赞。

这种一次创作、多次生成、立体传播、持续发布的形式,扩大了公安题材的宣传阵地,通过“电视大屏+手机小屏”实现全方位覆盖,使精彩的警察故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抬头可见,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二)融入综艺元素,进行“纪实+真人秀”模式新探索

在不少群众眼中,人民警察都具有伟岸、公正的形象,较为严肃和有距离感。如果在警务纪实类新闻中适当添加一些综艺元素,如花字、音乐、音效、特技等,使用更加年轻化和具有网感的包装,如漫画的制作手法,能更加提升节目的可看性,让公安民警形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例如,从2019年4月开始在哔哩哔哩网站上线的警务类纪实真人秀节目《守护解放西》,就是通过聚焦基层一线民警的日常工作,通过“以小见大”的切入点,宣传既亲民又接地气的人民警察形象。节目在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全新的突破和尝试,打破以往纪录片严肃的整体氛围,融入了大量的综艺元素,塑造了基层一线民警“反差萌”的形象。

《法治最前线》栏目可以借鉴《守护解放西》,在讲述一个个鲜活的警察故事时,捕捉民警的个性特征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让观众看到一个个真实、立体、全面的警察形象。

五、结语

《法治最前线》应把握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积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讲好警察故事,传播法治强音,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凝聚起推动公安工作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倾力打造具有影响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法治栏目。

猜你喜欢
反诈前线纪实
“反诈”鸡蛋 为何上热搜
电信诈骗套路多 谨慎反诈防骗局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反诈宣讲员被骗18万元”更具警示性
“反诈宣讲员被骗”更具警示性
砚边纪实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