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代姆·艾尼瓦尔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近几年来,反思观念备受欢迎,关于反思的实践活动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并融入到各个方面。现代教学的新思路——反思性教学的出现,这成为老师对教学过程再认识、再思考并总结经验的重要方式。
熊川武教授的《反思性教学》在中国的出版,使反思性教学以学术著作的形式被提出和研究[1],反思性的教学使“教学主体根据行动研究,不断地研究与处理自己和教学目的以及教育工具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尽力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合理性,这是通往学者型教师的重要途径”[2]。
由此,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师自觉查找自己教育教学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探究与处理的问题的过程。
对于教师职业发展内容的阐述,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职业发展自我意识”、“职业发展自我动力”、“对职业发展的责任意识”、“自我反思的能力”、“自我职业结构解析和自我职业发展的设计能力”组成了教师的职业发展[3]。蔡碧琏认为“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和“专业态度”是构成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因素[4]。
笔者认为,教师职业发展实际上是对职业能力、职业情感、职业知识和职业观念的不断加深。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不断变化,教师要理性、谨慎、批判地进行教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信念、态度,才能在不断地反思、进步、突破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信念和态度。因此,反思式教学是促进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1.3.1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构筑在教育遵循的规律基础上的学者们所要求的教育理想,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被教育理念科学的指导[5]。现代的教育理念包括六个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开放”、“创造”、“主体”、“和谐”。可以从反思式教学中提高六个基本理念来探讨反思式教学对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影响。
(1)教师对职业价值观的思考有利于教师的创新意识的提高。
创造性既是职业自身的一种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一种内部动力。一个有创意的人,在他的专业领域里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可以使他获得满足、成就感和快乐。这要求教师对自身生活的总体发展进行反思,因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从整个人的角度来进行的。在追求职业价值创造的同时,教师也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创新教育观念。
(2)教师反思教学观,有助于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主体性观念。
教学观是老师对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系统化认识,传统的教学观念是:老师教学生系统的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和练习的过程,而不重视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而现代教学观认为个体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与知识的创造者,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用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取代传统的教学观[6]。
(3)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谐的教育理念。
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与教学活动。传统的师生关系在强调知识教育的时候以教师为主体,突出个性教育的时候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反思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有益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教师和学生间的新型关系是师生之间基于民主平等、相互尊重而建成的合作交往关系,是教与学互动生成的过程”[7]。因此,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共享双方的资源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两种资源的价值,都会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
1.3.2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知识就是教师个人独特性的认识,是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持续性的反思[8]。布鲁纳认为,要达到教学目标,必须了解基本的学科结构,而提出和制订教学目标既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础,又要兼顾现有知识技能、认知和情感态度。所以,要处理好自己与教学目的方面的问题,教师必须具有稳固的学科知识和课程知识,还要有理解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知识,进而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与教育心理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科学素养[9]。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全面反思,有助于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加强有关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增强课堂管理知识和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教育观念。
1.3.3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本文认为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包括“转化书本知识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与应变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会合作与探究、提高认识和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获得做人、学习、生存和创造与社会和谐的能力[10];那么,在这样的探索和创造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成为“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整合、转换的能力。其次,新的教学观念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减少课堂阻力、促进学生从书本到实践的认识。教师对自己的科学素养、知识素养、师生关系、教育理念等层面的反思,可以显著地促进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转化、语言组织和协作探究的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教学技能。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不仅是一项独立的能力,而且还会对教学活动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课堂组织是教师教育观念、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这正好符合教师对反思式教学的需求。
反思本身就需要教师具有反思的能力与教育智慧。教育智慧这一高级素养要求教师具备“对新鲜教育信息的敏锐感知与准确判断的能力”、“对教育教学实际态势的准确把握、及时果断作出抉择的魄力”、“遇到矛盾和冲突时的淡定以及进行教育矛盾冲突转化的魄力”等等[7]。由此可以看出,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3.4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感
教师的职业情感是一种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感情,以及专业情感是否完好几乎是由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度决定的[11]。教师的职业感情由职业理想、职业感情和职业本身决定。其中,职业理想是指以教育理念为出发点的教师所寻求的教育的实质与价值的观念与信仰。“职业感情主要包含教师对教育的使命感与对职业的责任感”[12]。职业本身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独一无二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价值体系与对自己职业清晰的认识与规划[1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不是以教育的目标为中心,与教育的本质相适应,也要对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价值、职业理想、职业信仰进行反思。
在中国,反思性教学是一个相对滞后的概念,社会和学校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它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学校已建立的反思制度有很多不足,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教学反思的帮助有限,对教师的教学更多是结果性评价,而不是过程性评价,因此教师比起谈论教学中的缺点,更愿意讨论成绩,上述种种因素造成了缺乏反思的环境;“在实践的过程中表面化、形式化,不是真正地付诸实践”[14]。
制约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外在原因主要有:学校的领导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够重视,对学校的教学反思没有形成有效的学习环境,致使教学反思不能真正渗透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去,使教学反思浮于表面。制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在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省。这情况在实行改革之后更加严重,教师在这方面的角色,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指导,还要着重发展[14]。课程设置上,由于学校的环境的限制,学生多而班级有限,这让一些教师既承担多班多年级的教学任务,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造成了教师工作任务重和工作量大局面。
教师对课堂反思的方法大都是课后总结、课堂经验、学期总结和课堂讲评,但对课堂录像、集体探究和互助等反思形式却没有意识到,课堂反思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学生身上,忽略了同伴互动以及理论学习的方式。教师的反省方法比较少,反省的内容也比较单一。这主要是因为:一是教师反思的相对完善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深入分析—解决问题”;而很多老师停留在第一阶段阶段,往往忽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二是教师的教学反思不够全面,这是因为教师教学反思缺少教师专业的知识,“这让教师教学反思只会陷于同水平的重复,教学水平不能得到提高。”[15]
当前,我国的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相关理论知之甚少,而对于教学反思的理解也仅限于对教学实践的总结。由于缺少理论的引导,反思的内容不够深入,因此只能对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气氛等教学内容进行阐述。
在传统教学观中,教师不太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维度,没有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他们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意识薄弱、有畏难情绪和懒惰的情况。因此,大部分教师虽然知道能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能力,但是,他们的反思是为了完成学校课程的任务和要求而进行的较为被动的反思[16]。很多老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打工生活的一种工具。因而,把教育教学水平与专业发展联系起来的老师很少。对很多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只是自己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提高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教学反思的主动性与效果,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有利于反思的外部环境:
3.1.1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对教师的管理要有科学性和人性化,合理地分配教学任务,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时间、空间和氛围,让教师主动地进行反思,并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使教师能更好地开展反省和教学。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师的教学反思,并使其工作效能得到提升。
3.1.2 构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评价系统
评价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结合测验、观察、访谈等评价方式,明确提出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明确未来的工作方向,而非仅仅评价教师的问题。这些评估方式肯定能够促进教师有效的反思。
3.1.3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在轻松、团结、进步的校园氛围中,有一个民主的学校领导,一个值得信赖的同事。老师会有意识地、积极地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主动发现、能够接受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觉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识是有效的反思行为的基础。只有学校提供的反思环境是不能使教师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的行为,要避免为了完成学校的要求和工作需要短时间反思的情况,这需要教师要自觉地进行反思,所以,要培养自觉地反思的习惯,就要形成批判的意识,批判意识会让教师不断提问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良好有效的反思行为的效果会让老师意识到教学反思的积极影响,从而调动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反思意识会转换成习惯延续下去。
反思性教学是不限定教学策略,具有随机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反思性教学有很多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还能立足于现行的教学方式,构建出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反思策略。老师不管自己教学后记使用什么样的反思方法,只要能够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进而让自己的职业技能有所提升,那这样的反思就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