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甜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之一,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把高校办得扎实,坚持走自己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文化育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驱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落实职业教育改革目标,必须充分重视文化育人工作。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探索文化育人在其中的价值底蕴及实践路径,将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尤其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一方面职业教育肩负为国家未来发展与建设提供技术性人才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及时有效的思想指引。从目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尚仅注重学生职业教育成果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则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文化育人,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方向指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结合学生专业技能,深化、拓展并巩固思政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亲和力。
新时代面临新问题新挑战,高职院校不仅要育人成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同时也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代青年学生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文化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方向指引的中华优秀文化作为独特的教育资源,无论是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还是思政课程实效性的增强,抑或是对文化本身的传播与发展来讲,都有着深刻的价值底蕴。
高职院校思政课文化育人不仅有利于立德树人,而且有利于育人成才。首先,优秀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思政课要弘扬诚信、正义的道德趋向,老子说“民无信,不立”,习近平总书记的“守诚信、崇正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追求有机结合最好的例证。青年学生正需要这样的文化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优秀文化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通过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学生从中感悟中国革命党人对信仰的追求。身处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的威胁,难以体会其中的辛酸,思政教育充分运用红色革命文化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坚决抵制外来腐朽、堕落的西方思潮,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正能量出一份力。最后,优秀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本领,立足本职,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是学校育人成才的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思政课以新时代“工匠精神”鼓舞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立足本职,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积极引导学生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高职院校思政课文化育人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在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方向指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融入课堂教学,结合优秀文化作品欣赏,为思政理论课堂增加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将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的始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增加思政课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有利于优化评价方式,破除传统思政课唯分数论评价体系,将文化育人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充分结合,在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中以适当比例给予学生激励,实现思政课堂延伸与拓展的同时,增强思政课程实效性。
以马克思主义为方向指引的中华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使命。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面临来自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体系也不失为继承和发展文化本身的有效路径。
随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逐渐完善,优秀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逻辑思路也更加清晰明了。作为高职思政课主体的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同时也成为新事物的传播者与推广者。思政课文化育人模式在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出更高价值。
思政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育人主体,在文化育人融入思政课堂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能够与学校各部门以及专业教师通力协作,实现多元主体协作,助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育人成才。
思政教师要加强理论修养。文化育人融入思政课要求教师能够实现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的理论提升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培养。在学校日常教研工作中要主动加强对思政教师文化理论知识进行培训再教育,鼓励思政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以切身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师对文化知识的领悟能力。与此同时,思政教师在课余时间应有意识地关注并学习文化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校内外图书馆资源或优秀文化展览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思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与学校各部门及专业课教师通力合作。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是思政教师在课堂上的单打独斗即可完成的,尤其在文化育人的融合之下,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较大空间。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均可实现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与渗透,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专业课教师同样可以借助优秀文化素材,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共同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
由于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作为新一代网民的“00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种类更加多样化,大量网络信息涌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其中多元信息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巨大冲击。在此新形势下,思政教师要坚守好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将学生的现实关切在思政课堂上给予及时回应,从中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新时代以新媒体网络平台为依托的思政课,为文化育人融入课堂教学的形式方法创新提供可能。思政课堂借助大数据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学习通、慕课、学习强国等新媒体资源,打破传统思政课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由单一室内课堂拓展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形式教学。尤其在疫情之下,利用好线上教学资源,广泛开展线上专题讲座、主题演讲辩论等多样化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思政教师切实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资源呈现在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通过文化的熏陶,逐渐将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文化元素渗透在学生的课堂与生活中。
活页式教材、议题式教学为思政课文化育人提供新思路。思政课文化育人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于教学素材方面,由于思政教师在文化素材方面的储备有限,因此学校应针对课程需要,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文化专题培训研讨,尝试编写文化教育教学活页式教材;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适时结合学生的现实关切,以议题的形式充实活页教材内容,并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回应与反馈,从而抓住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的黄金时期。将活页式教材与议题式教学新思路融入思政课文化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活页教材的优势,既可以将日常教学中的经验融入其中,也可以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将学生所关注的现实议题呈现在课堂上,实现对全体学生的正确思想文化价值引领。
优化思政课程体系,畅通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渠道,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融入文化元素,实现知行合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为文化育人提供多渠道。
通过思政课内实践教学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如学前教育专业结合建党百年,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幼儿学习革命故事绘本,并在思政课堂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取平均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实践教学总成绩。将红色革命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使学生对红色革命故事及人物内涵的精神品质有深刻的思想触动,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绘画创作的专业能力。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结合时代楷模等人物事迹,开展情景剧创编活动,学生自导自演将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以情景剧形式呈现在思政课堂上,如帮助贫困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张桂梅老师,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桃李天下传承一家的叶嘉莹等先进文化传承者的典型事迹,均以不同的形式走上思政课堂,他们的事迹中所内涵的文化意蕴深入学生心中。
在高职思政课程体系中,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着力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团委密切合作,将主题相同的活动合并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全程指导参与,学生理论社团承办,避免了缺乏内涵、各自为战、重复工作的现象。在校内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校史馆、地方文化展览馆、历史人物纪念馆、中国精神谱系专题展等体验式教学。学校、学院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联合推出暑期实践参观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对思政课文化育人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职院校思政课文化育人不仅需要思政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理论的指导学习,而且也离不开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自觉意识,同时结合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政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基础上,中华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思政教学体系。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文化育人在不断探索中实现进一步优化发展,实现中华优秀文化和思政课堂的充分融合,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高素养、全面发展的有为青年和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