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字典》“又读”标注辨误二则

2023-01-24 00:21雷汉卿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字典广韵古音

雷汉卿,李 颖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 610064)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在注音方面采用“现代音、中古音、上古音”三段式标注体例。其中中古音标注主要依据《广韵》反切,而辅以《集韵》反切。《广韵》《集韵》没有收录的,再征引其他注音材料。而对于《广韵》《集韵》等韵书、字书中具有同义异读的字的标音,《大字典》则往往通过加注“又读”的方式以兼注同义异读音。例如:“寁”,《广韵》有“子感切”“疾叶切”两读,两读不辨义,“子感切”下释为“速也”,“疾叶切”下释为“速也,亟也”。“子感切”折合成今音读z n,“疾叶切”折合成今音读jié。《大字典》注音:“z n(又读jié)《广韵》子感切,上感精。又疾叶切。谈部。”[1](p1006)《大字典》所注今读正音与“子感切”对应,“又读 jié”与“疾叶切”对应。通过穷尽式检索,统计得《大字典》加注“又读”字目凡二百余条。仔细考察后,不难发现《大字典》部分“又读”标注存在标注不当的问题,而致误缘由各异。其中一类是《大字典》所标注音义配合失当而导致的“又读”加注失当。文章辨正的“蛑”“窔”二字的“又读”失当问题即是属于这一类型的。

一、蛑

《大字典》“蛑”P3046字注音及相关释义如下:

máo(又读 móu)《广韵》莫浮切,平尤明。又《集韵》谟袍切。幽部。

《大字典》“蛑”字音义匹配不当,继而导致漏列音项、标注“又读móu”不确。《大字典》“蛑”的今读正音与《集韵》“谟袍切”对应,又读今音与《广韵》“莫浮切”对应。这样标注,表达的意思是“蛑”作收录的所有意义时中古既可以读《广韵》“莫浮切”,又可读《集韵》“谟袍切”。而情况并非如此。根据其他注音材料,“蛑”作①③两义只读“莫浮切”,只有作②义时才是两读皆可。下面分别论述。

“蛑”作“蝤蛑”义亦只读“莫浮切”。《广韵》“蛑”仅存“莫浮切”一音,释为“蝤蛑,似蟹而大”。《集韵》“蛑”有“迷浮切”和“谟袍切”两音,但只在“迷浮切”下释为“蝤蛑,蟹属”。“迷浮切”同“莫浮切”。《玉篇·虫部》:“蛑,《说文》云:‘古文蝥。’又音牟,蝤蛑也。”[6](118上右“)音牟”同“莫浮切”。《龙龛手鉴·虫部》:“蛑,音牟,蝤蛑,似蟹而大。”[5](P221)

“蛑”作“螳螂”义“莫浮、谟袍”两读皆可。《集韵》《类篇》只读“谟袍切”。《集韵·豪韵》谟袍切:“蛑,螗蜋也。”《类篇·虫部》:“蛑,谟袍切,螗蜋也。”据《经典释文》知“蛑”两读皆可。《尔雅·释虫》:“螳蜋,蛑。”[2](P2639《a)释文》:“蛑,郭音牟。《字林》云:‘螳蜋也。’又亡牢反。”[3](P1689)“音牟”同“莫浮切”,“亡牢反”同“谟袍切”。

现代汉语还用“蟊贼”一词,“蟊”读máo;“蛑”作为“蟊”的异体字也当读máo,但此音并非来自“谟袍切”,而是“莫浮切”发生了不规则音变。现代汉语中还有“蝤蛑”一词,“蛑”读móu,与“莫浮切”对应。“蛑”作“螳螂”义已消失。结合“蛑”在古代汉语中的读音及古今音义演变情况,其注音应当分为 máo、móu两个音项,用标注“旧读”“又读”的方式表示“蛑”字在古代汉语中的读音情况及古今音义变化情况,具体修改如下:

(一)móu《广韵》莫浮切,平尤明。又《集韵》谟袍切。幽部。

①“蝤蛑”的单称。②螳螂(又读máo)。

(二)máo(旧读móu)《广韵》莫浮切,平尤明。幽部。

“蛑(一)”的“又读”标注于“螳螂”义后,表示只有“螳螂”义“蛑”才有“莫浮切”和“谟袍切”两读。

二、窔

《大字典》“窔”(P2920)字注音及相关释义如下:

yào(又读 y o)《广韵》乌叫切,去啸影。宵部。

①深;幽深。②室中东南角。③隐暗处。

《大字典》“窔”字今读正音标注为yào,与所注《广韵》“乌叫切”对应,又读今音注为y o,没有标注中古音来源。因此,《大字典》的注音显性失误是“又读y o”依据不充分。中古时期,有代表性的字书、韵书“窔”通常读“乌叫切”,没有与y o对应的读音。《广韵·啸韵》:“窔,隐暗处。亦作,东南隅谓之。”音“乌叫切”。《集韵·啸韵》:“窔,《说文》:窔,深也。’一曰室中东南隅谓之窔。”音“一叫切”。《说文·穴部》:“窔,窔,深也。”“深也”与“隐暗处”相当。“窔”,徐铉音“乌叫切”。《篆隶万象名义·穴部》:“窔,一吊反,深皃。”[7](P114《)玉篇·穴部》:“窔,於吊切,幽深也。”[6](58下左)这是《大字典》“窔”字未标注与“又读y o”相对应的中古音来源的原因。

事实上,中古时期,“窔”有与y o对应的读音。“窔”与“”为异文。《仪礼·既夕礼》:“举席,埽室,聚诸。”[2](P1162b)“聚诸”阮元校勘记:“毛本作窔。”[2](P1165b)郑玄曰:“室东南隅谓之。”[2](P1162b《)释文》:“诸,本又作窔,一吊反;又音杳。见《尔雅》。”[3](P619)根据陆德明的注音,“窔”作“”的异体字、意义为“室东南隅”时,是既可读“一吊反”又可读“杳”的,“杳”《广韵》读“乌皎切”,“乌皎切”折合成今音正读y o。“窔”读“伊鸟切”、意义为“室东南隅”这一音义为元《古今韵会举要》和明《洪武正韵》所采信。《古今韵会举要·上声·筱韵》:“窔,《说文》:室东南隅也。”[8](P265b)音“伊鸟切”。《洪武正韵·上声·筱韵》:“窔,《尔雅》:室东南隅谓之窔。”音“伊鸟切”。可见,“窔”是存在与y o对应的中古音的。因此,《大字典》既然标注了“又读y o”,就应该标注其中古音来源。

不过,“窔”也只有在作“室东南隅”义时才有“伊鸟切”的读法,作“深;幽深”“隐暗处”义是没有“伊鸟切”的读法的。字书、韵书的情况已见上引。《文选》李善音和五臣音也可证明这一点。《文选·扬雄<甘泉赋>》:“雷郁律于岩窔兮。”李善注:“《释名》曰,窔,幽也……一吊切。”[9](113a)五臣音“:窔,乌叫。”[10](84a)《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岩窔洞房。”李善注:“郭璞曰,言于岩窔底为室,潜通台上也。善曰,窔,一吊切。”[9](125b)五臣音同。[10](95b)至于“喻深奥的境界”义,明显为“深;幽深”“隐暗处”的引申义,因此“窔”作此义也只读“乌叫切”。这就是《大字典》“窔”字注音存在的隐性失误。

综上所述,《大字典》“窔”的注音,当将《古今韵会举要》的“伊鸟切”标注为又音;同时取消音项中的“又读y o”,将其括注于“室中东南角”义后。

再者,《大字典》于“室中东南角”义后引《仪礼》及郑玄注也有问题。通行本《仪礼》“聚诸窔”之“窔”并不作“窔”,而是作“”。正确地引用应该是将“窔”改为“”,引用阮元校勘记及《经典释文》注音附注来表示“窔”与“”异文关系。《大字典》在“”字下也引用了此例,只是将“窔”改成了“”。如果两字头下引用没有区别的话,则会使读者茫然不知所从。具体修改如下:

yào《广韵》乌叫切,去啸影。《古今韵会举要》伊鸟切。宵部。

①深;幽深。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夷嵕筑堂,累台增成,岩窔洞房。”②室中东南角(又读y o)。《仪礼·既夕礼》:“比奠,举席,埽室,聚诸。”郑玄曰:“室东南隅谓之。”阮元校勘记:“毛本作窔。”释文:“诸,本又作窔,一吊反;又音杳。”③隐暗处。④喻深奥的境界。

猜你喜欢
大字典广韵古音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韵补正》“不合者”研究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利用《字汇》校正《汉语大字典》例释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落霞(外一首)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广韵痱、疿及相关病名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