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亮,刘冰瑶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善于总结自身历史经验,注重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史资政育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途径。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1]我们党对党史学习教育有一系列论述,这些论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比较研究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论述,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于今天更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牢记初心使命,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都高度重视党史相关工作,提出了诸多相关党史学习教育的论述,为党史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召开党史相关会议、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充分发挥了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延安时期,在毛泽东同志的主导下,全党上下掀起了研究党史的热潮,组织编写了丰富的史料文献,促进了中共党史学科的确立及其科学化。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任务。1939年,苏联《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中译本在国内开始传播。在毛泽东同志的大力推动下,《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材料。随着学习的深入,这对中国共产党如何回顾、研究、总结自身历史产生了较大影响。1939年,毛泽东同志主持编写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学习教材,以供各学校、各训练班教课及在职干部自修学习之用,旨在让党员干部对党史有深入了解。1940年初,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明确规定开设《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习课程。随后,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编写了党的历史文献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开了编辑出版中共党史档案资料的先河,其中特别是《六大以来》的编辑出版在党内引起巨大反响,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系统全面研究党史对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性。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学习组作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这是第一篇关于中共党史学理论与方法的专论。讲话就党史研究的总体要求、重要意义、基本方法、历史分期等内容作了详细论述,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把中共党史研究引导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党校、抗大、陕北公学及各地革命与军事干部学校都积极投入到党史学习和研究中,全党形成了学习党史的高潮。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全党上下在经过了集中、全面的党史学习教育后对党的历史达成了认知共识,进而推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邓小平同志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党史研究、党史学习教育的讲话及文章,诸如《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其中,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由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要文献,为新时期深入研究党史和开拓党史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该《决议》中提出的一系列党史观点,成为党史部门和党史研究者治学、修史的基本准则。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拨乱反正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对毛泽东同志及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统一了全党思想认识,加强了团结,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这一时期的党史学习研究在凝聚共识、资政育人的基础上还肩负着反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重任。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各级党委和党史部门对党史学习、研究、宣传、教育的领导工作,强调党史工作的开展要以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为主线。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讲话,旨在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10年7月,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方面,这一时期编辑出版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党的领导人的著作、年谱、传记等在内的一大批党史资料及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提出许多新思想和新论断。此外,每逢党和国家的历史重大纪念日和党的重要领导人诞辰纪念日,如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习近平总书记都详细论述党的历史经验和党史人物的崇高品格,并要求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逐步培育和形成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2021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全面动员和部署,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宣传党的历史,编辑出版了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这四本著作也被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书目。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回望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更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20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该《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也为深化中共党史硏究,更好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奋斗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历史。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历史经验、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培养青年正确政治方向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使命。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党内认识情况,强调了研究中共党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进一步指出,“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邓小平同志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党史研究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状况的深入考察,鲜明地提出一定要懂点中国革命的历史,要学点中国共产党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4]。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并且突出强调:“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培养领导干部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现实需要。我们党一贯重视对领导干部进行党的历史教育。为了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3]毛泽东同志号召在全党掀起学习高潮,“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3]而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党的历史。邓小平同志十分注重运用党史上的经验教训来说明现实问题,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他指出:“怎样研究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党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5]由此,邓小平同志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行学习。江泽民同志也十分重视运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指出,要通过对党的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学习,通过党性党风教育,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6]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作丰富的精神宝藏,强调:“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在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新形势下,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干部和人民。”[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把党史教育纳入领导干部培训的必修课。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8]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青年的意识形态教育问题,认为要用党的历史来教育青年一代,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用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人,提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9]对于开展党史教育培养青年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用什么历史教育青年,实际上是一场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党史工作的深远的历史意义。”[10]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抓好青少年的党史学习和教育问题,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11]唯有科学严谨地研究中共党史,完整准确地用党的历史教育当代青年,才能使青少年深刻认识中国人民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了有关党史研究的立场、原则、方法,为我们开展党史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基本方向。
坚持“党史姓党”立场,就是要求党史工作者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在党史研究、党史宣传、党史纪念活动等各项工作中都要彰显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党史工作的立场作出了重大判断,明确提出了“党史姓党”的重要论断。他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注重党史研究的党性立场,同时,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必须“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11]因此,坚持“党史姓党”立场,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研究党的历史目的是通过研究党成立以来的革命和执政规律,吸取经验教训,以鉴后人。党史研究工作作为一项浩繁、复杂且艰巨的工程,能否抓住要领、有条理地展开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鉴于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党史研究要秉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大概我们的党史就要根据这个调子来写了,太细恐怕也不妥当。我们不是说解决过去的问题要粗一点,不要太细吗?今后也还是要掌握这个分寸。”[5]对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邓小平同志也始终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对党的历史进行研究和评价,他指出:“总起来说,对历史问题,还是要粗一点、概括一点,不要搞得太细。”[5]“宜粗不宜细”原则强调的是采用较为概括的、粗线条的方式描述历史,不要求面面俱到,也不拘泥于细节,对于重大的历史争议问题只求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作出恰如其分的公正结论,其他的细节留给后人评价。实际上,“宜粗不宜细”原则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涵:其一,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是非功过是党史研究的重中之重,党内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搞清楚;其二,人民对于党内的是非问题往往众说纷纭,坚持“宜粗不宜细”是为了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其三,历史认识具有规律性,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总是受到主客体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发展的,历史需要沉淀。总之,“宜粗不宜细”原则为我们研究党史进而揭示发展规律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大家清晰快速地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是史学方法论系统的灵魂,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一切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某一具体的历史阶段上,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毛泽东同志在考察中外历史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并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古今中外法”。对此,毛泽东同志解释道:“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3]他认为,“如果不把‘外’弄清楚,对于‘中’也就不容易弄清楚。世界上没有这方面,也就没有那方面。所以有一个‘古今’,还有一个‘中外’”。[3]因而,研究中共党史必须“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3]毛泽东同志关于党史研究方法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史研究的时空观,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研究、认识党史;强调了历史事物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既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又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历史;指明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要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考察历史,不能孤立、片面地分析历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因而,遵循“古今中外法”,树立大历史观,就是看问题既要纵贯古今,又要横贯中西,还要把党的历史纳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审视,置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潮流中考察,放在国内外两个大环境中来分析,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
如何看待和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关系到党自身的定位以及执政的合法性等一系列影响全局的问题。这既是党史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党史研究的难点。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将党史人物和事件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才能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往往是党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总结党史发展规律的重要切入点。毛泽东同志在对党史重大事件的评价上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能够辩证地对其进行分析。例如,如何评价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的领导路线问题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核心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对这段历史的评价中便突出体现了其坚持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立场。他指出:“对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这一段历史,也不要否定一切。……如果把过去一切都否定,就是一种偏向。”[12]“对于任何问题应取分析态度,不要否定一切。”[13]例如对于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时期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应作两方面的分析。毛泽东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看待重大党史事件,既总结了经验教训,又加强了党内团结,为我们深入开展党史研究作出了表率,树立了典范。党史上的成功经验是宝贵财富,被历史证明的错误和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
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探讨,有人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有人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14]前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为后一时期积累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经验,后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对前一时期的坚持、改革和发展,两者不能割裂而谈,更不能互相否定。
如何客观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人物,是中共党史研究中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能否正确评价党史重要人物,关系到如何解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合理性问题,也关系到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问题。
延安整风时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在于深刻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以来的路线是非,其核心在于纠正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中科学评价了陈独秀、李立三、王明在党史上的功过是非,一方面明确揭示了他们所犯的路线错误,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错误发生的社会、历史、思想根源。他指出:“错误不是少数人的问题,写几个名字很容易,但问题不在他们几个人。如果简单地处理几个人,不总结历史经验,就会像过去陈独秀犯了错误以后党还继续犯错误一样。”[12]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如何评价毛泽东成为举世瞩目的一个问题。关于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思想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5]邓小平同志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既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恰如其分地指出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他指出,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5],“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5]此外,邓小平同志还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严格区别开来,为后人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唯物史观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他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14]不能用当下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苛求前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14]对待革命领袖和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科学评价党史人物指明了方向。
我们党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论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对具体党史事件、人物的科学评价,也有对开展党史学习研究意义的深刻揭示,还有对党史研究立场、原则、方法的宏观把握。研究我们党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论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