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辉
2000年,深圳市举办“阅读月”,率先在国内全面推广“全民阅读”;2003年,开展“图书馆之城”项目,在全市建设千座图书馆,进而提出“全城一个图书馆”的“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目标;2006年,深圳图书馆在业内首先实现全免费服务;2013年,深圳市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同年,深圳图书馆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开放服务,旋即发布“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倡导经典阅读……深圳引领国内全民阅读风气,深圳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中独树一帜,为城市赢得了国际国内的广泛赞誉。我们通常会从这种宏大叙事中解读深圳图书馆的卓尔不群。
但这次,被一件具体而微的小事——读者任梦与深圳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深深感动。
从读者任梦还书的过程,可以感受到图书馆员专业热情周到的服务,而在深圳图书馆暂停开放期间,通过大门外的自助图书馆一次归还了56 本从全市不同的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印证了用统一服务平台,把散布在全市各处的1,000余座图书馆,构建成“全城一个图书馆”给读者带来的便利,彰显了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的职业价值[1]。
读者任梦用诗性的语言,讲述着她在图书馆徜徉流连的美好感受,述说在图书馆愉悦地搜寻书籍,告诉我们找到心仪图书的喜悦,娓娓道来阅读的欣喜,她听南书房诗词班的讲座、参加“深圳记忆·文化之旅”活动,等等,她在图书馆自适自在自得自由的美好心情跃然纸上:“丰富了我的日常生活,也拓展了我的人生。”[2]离开深圳前,她向深圳图书馆赠送自己的译作,深圳图书馆回赠读者礼物,依依惜别[1],可以说,是图书馆给了她最温馨的记忆,而读者的成长、留恋,是对图书馆最好的回馈。由此,我想起博尔赫斯“天堂的模样”的妙喻,想到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图书馆是一个让人感到心安的温暖所在。
读者任梦在深圳10余年,跟随深圳图书馆从旧馆舍到新馆舍。2007年以来,任梦在深圳市各图书馆共借阅图书近2,000册,“从电子产业到教辅行业,再到自由翻译,如今已出版译著10余部”[1]。支撑她跨多个行业自由切换并取得成功的,是持续的阅读,是学习能力。这是一个读者与图书馆共同成长的故事,图书馆数量从100余座发展到1,000余座,图书馆资源快速增长,服务能力与水平也同步发展,正如她所言:“我看着深图的藏书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每个人只能借2本,到现在每个人可以借20本,我们在阅读中共同成长。”[1]这很好地诠释了图书馆是民众的终生学校。
业界擅长对图书馆社会价值、服务理念、服务绩效等诸方面大而化之地进行理想主义的研究,业内的这种自说自话,缺少实际的案例支撑。我们应该向社会公众讲述发生在图书馆日常工作实践中的鲜活事情。这次深圳图书馆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图书馆的美好故事,故事告诉我们,深圳从“图书馆之城”正向“阅读之城”迈进。
讲好图书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