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中
读了读者任梦与深圳图书馆“双向奔赴”的报道[1],感触很深,这是近两年继“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2]、郑州图书馆“书香伴眠”[3]之后又一个有影响的新闻故事。新闻特别用了“双向奔赴”这一新词,意味深长。故事讲的是读者任梦要离开深圳了,疫情期间不知道如何还书,图书馆给予了她帮助。情节很简单,但在这一过程中牵出来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深圳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与所有的现代化都市一样,人口密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但图书馆人敏锐地发现渴求知识是城市人的共同愿望,于是想方设法让图书发挥人与人、人与知识连接的作用。任梦——这次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靠图书馆成长、发展的读者。她来到这座城市寻找梦想,后来成为一个有成就的自由职业译者。近几年任梦借了2,000 多本图书,是图书馆的忠实读者。像任梦这样“三点一线”之外抽空跑图书馆的人不计其数,图书馆为这些默默无闻的城市建设者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先行者,深圳图书馆近年来开发了很多创新型服务,南书房是其中一个品牌型服务项目。任梦就是这一服务的受益者,她不仅学到很多文学写作知识,而且在这里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在《探索深圳图书馆的“皮拉内西”》[4]里,她多次提到南书房给予的无数美好回忆。我很欣赏任梦说的那句话:“借由图书馆的入口,我从图书的皮拉内西进入了艺术的皮拉内西,层层递进的世界让我的视野越来越广阔,人生也越来越明媚。”这生动地诠释了博尔赫斯小说《巴别图书馆》中的“图书馆是宇宙”概念。深圳图书馆以其创新、温馨的服务为社会展示了一个读者心目中的无限延展的知识空间。
深圳图书馆很早就打出了“图书馆之城”的旗帜。当时人们认为它只是一句口号而已,但通过任梦的这个故事,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图书馆之城”的深刻含义。从图书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物,到图书馆成为有温度的公共空间,再到城市是一座图书馆,深圳为全球图书馆界树立了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样板,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图书馆更亲近市民,更重要的是让图书馆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知识空间。
深圳图书馆这一“双向奔赴”的故事告诉我们: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提供信息的地方,而且可以在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相遇相知中让城市更有温度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