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晓粉 邯郸市永年区第一医院
财务风险是公立医院经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因为关系到各项医疗服务能否顺利开展,决定着医院的最终服务效率及医疗效益,所以做好财务风险刻不容缓。公立医院属于我国比较独特的社会组织,是保障社会民众身体康健的医疗机构,在新医改政策不断深入的今天,许多公立医院将更多管理重心放置在医疗服务等方面,对于财务工作缺乏足够关注,未能在制度与管理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这就使得财务管理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一系列的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如何采取有效手段,开展高质量的财务风险管理,是现代医疗机构值得深度思考的话题,也是本文章的重点研究课题。
财务风险是指公立医院在开展财务活动中,因多种无法控制或难以预料因素的存在,使得医院一定时间内的财务成果与预期经营目标出现偏差,进而形成的使医院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财务活动贯穿在各个医疗项目中,在医疗项目投资、资源分配、资产管理等多方面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对于医院而言,财务风险防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当下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等不断变化的今天,医院的运营工作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例如:医保付费改革、分级诊疗、药品零加成等等,尽管这些政策对医疗机构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但风险隐患问题也在伺机而动。
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促使医院内部财务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以此保证各项资金、成本等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一步提高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在成本管控等举措的辅助下,严格把控资金活动的合理与准确性,保证医疗资金使用妥当,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出现大量的资金消耗、浪费等现象,以此来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为公立医院创造更多效益及未来发展空间,增强其行业生存与竞争能力。不仅如此,财务风险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便于管理层的准确掌握,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深入分析并研究投资行为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医院的发展战略,使各项经营决策更加切合实际,具备良好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财务活动贯穿在公立医院的各个部门科室,与各项医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财务风险的类型与发生概率也大不相同。
预算风险是所有风险中比较寻常的风险类型之一,说起公立医院的预算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在制定年度预算目标时,未能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导致预算编制失去应用的时效性,最终流于形式化。不仅如此,预算编制多数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业务部门的参与度普遍较低,这无法保证预算编制内容的全面性,不能准确涵盖至各个部门科室。在预算执行期间,执行力较为薄弱,呈现出随意性特征,预算和执行“两张皮”现象时常发生,在长期管理制度的缺位和不完善影响下,无法实现预算的及时调整,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预算执行管控与预算考核之间缺乏刚性。
公立医院与民办医院有所不同,一般都有财政经常性补助,由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拨款提供资金,为各项医疗服务提供补助,正是由于自身资金来源的独特性,因此公立医院的投资风险备受关注。对于公立医院的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项目投资以及药品采购等方面,而诱发投资风险出现的根本原因,便是医院的前期调查和分析不足,在未得到准确评估论证的情况下,便开始盲目扩张,投资项目的价值空间无法保证,进一步增加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在盲目开发新项目、购置新设备时,医院的医疗资金大额支出,这不但会降低医疗设备的运营效率,出现大量的资源限制,还会因盲目投资而影响资金链正常运转,入不敷出严重超出概预算,投资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成本是公立医院的生命线,也是开展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医疗机构的财务风险中,因成本管控不当出现的风险隐患普遍存在,在增加医院成本费用支出的同时,为医疗项目的有序开展埋下巨大伏笔。基于医疗机构的成本费用风险,主要因成本费用投入与实际收益不匹配,前者远远高于医疗服务的实际收入,收入不能维持支出,极大程度增加医院的成本压力,出现运营亏损,严重者出现资金链断裂等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在成本计算中,卫生材料费、医疗服务费等费用核算信息不够准确,成本费用分摊缺乏合理性,容易为领导干部带来错误引导,对经营决策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成本费用使用不合理,授权不当或审批不严格,都是产生成本费用风险的主要因素。
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便是将医院各部门科室的资源进行协调处理,统一进行调整和分配,以此促进各项医疗活动的协调运转,朝向战略目标不断努力,创造更多价值空间。为此,医院在进行预算风险控制时,需要适当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始终秉承“业财融合”的基本原则,强调各部门科室“全员参与”,协同财务人员完成预算信息的搜集、分析与汇总,结合各预算执行科室的工作计划与执行情况,进行预算方案制定研究。在预算编制方法选择方面,应结合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发展战略,灵活选择“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等,保证所编制方案切合实际。实行预算归口管理,要求各归口管理科室恪尽职守,严格把控各项预算审核关。
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审核与决策制定,在完成预算复核后,各基础部门应做好执行工作,并在制度体系的规范下,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追踪管控,定期分析预算指标值及执行结果,并落实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各部门科室的预算执行情况做出客观评判。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利益相互挂钩,对其预算执行表现进行相应的奖励与惩罚,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便于预算执行问题及管理弊端的准确发现,及时纠正,进而促进预期管理目标的顺利达成,规避财务预算风险,减少风险对医院带来的冲击力。
第一,医疗设备投资。在大型医疗设备的购入环节,需要认真填写购置申请,明确指出购置理由、技术优势与使用用途,在科研教学、医疗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在提交购置申请时,需要在院内进行前期调研,充分掌握所购置设备的质量与性能,预计使用寿命与运转能力,与院内现有设备是否发生使用冲突,满足多少人次的检查或检验等。在完成设备购置后,还需安排专人负责内部资产的存储与使用管理,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准确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账实相符。
第二,人力投资。在进行医护人员招收与分配时,应始终坚持“因事设岗,因岗择人”的基本原则,根据各岗位实际需要,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并要求其具备上岗资质证明。适当削减一些不必要的基础岗位,这样在保证工作人员满足岗位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减少人员过剩或重复岗位等情况而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进而影响投资的准确性。
第三,经济效益投资分析。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投资回收、能耗支出、维护支出、设备与医疗药品支出、年度总支出以及年收入等等,结合年度预算方案对实际收益情况展开深入分析,查看二者是否存在巨大偏差。此外,针对医院经营的配套设施,即:环境、场地以及其他特殊要求,要根据医院的经营目标与经营规模展开分析并做出适当调整。
第四,建设项目投资论证。在投资项目完成投入后,应突出内部审计的职能所在,对投资项目的价值空间进行追踪论证,做好执行全过程管控工作,尽可能规避超概算问题的出现。在项目投入运行后,需要分析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对投入效果及管理情况进行实时管控,这不仅是实现经济价值,更是积累更多投资经验,改善医院盲目投资、资源浪费等弊端问题。
开展医疗成本管控的主要目的,便是严格管控费用支出,降低成本费用滥用,减轻医院的成本运营压力,以此规避财务风险的出现。在进行成本费用管控时,公立医院需要认真解读《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操作办法》,以政策文件中的法律条例为基础,进行医疗成本费用管控,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成本定额管理。设定定额成本,在耗费有限资金的基础上,取得最理想的运营效率,提高实际管理效果。具体来讲,对公立医院的护理成本、诊疗成本、卫生材料消耗以及人工成本等进行定额制定,结合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对科室人员的学习培训、外出进修以及出差等进行人均定额。
其次,成本分摊管理。以科室成本核算为基础,将能直接归集至具体科室的成本直接计入,对于无法准确归集到特定科室的成本费用,需要以“谁收益、谁分摊”的原则为核心,按照部门资产、收入占比、科室人员占比等指标方式,认真进行成本归集。例如:针对医疗耗材费的成本归集,可以将各科室的实际住院人数在总住院人数的占比为标准依据,完成相应的分摊工作。
最后,成本发生审查。对各医疗成本的发生环节展开审查工作,确保成本投入与前期投入成正比。例如:针对卫生材料领用管理,应推行“二级库或医嘱核销”的方法,对各科室的月度、季度成本情况进行严格管控,以此保证卫生材料的消耗与实际保持一致。此外,医院还需建立健全的经费收支审批机制,对各项成本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因授权或监管不及时,出现不必要的成本消耗或损失。
内控管理是规范医疗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手段。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避风险的形成,公立医院应着重加强内部体系建设,为风险防范与应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实践中,应结合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合理划分岗位职责,促使各职能部门各尽所能、各负其责,保证分工明确且合理,在各部门科室之间搭建起“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联关系,并将财务风险管控内容,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规定并执行,促使风险防范工作朝向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发展。
推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针对重点财务岗位,应安排至少两名以上人员共同担任,对票据的收发、销号、支票签发与印鉴等实施专人专岗,避免因一人担任多岗而出现失误、徇私舞弊等不良行为,在保证财务审核准确性的同时,实现各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与控制。作为医疗机构的掌舵者,领导干部应统筹兼顾,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对各项医疗成本及结余资金进行合理安排,以此保证内部资产的高效运转,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收入,优化员工福利待遇,在规避财务风险的同时,提高内部员工的认可度、满意度。
在信息时代下,公立医院的风险防控手段应与时俱进,在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实现人工管理向智能管理的转变。适当引入ERP、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与现行的医疗系统、财务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全新增设风险计划、成本费用、财务预算等多个信息模块,财务人员只需操作信息平台,便可准确掌握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执行状况。各科室可以将信息平台作为业务交流载体,在线交流本科室的经营情况与成本消耗,便于财务人员的及时了解,同时为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综上所述,风险是公立医院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话题,与医疗服务质量、成本消耗以及经济效益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在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还需着重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关注,正确认识到加强风险防控的现实意义,深入分析现阶段潜在的风险隐患,从预算管理、成本费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对各项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公立医院的风险防控能力,为社会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