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中清 丁 丽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各类教辅资料一般都认为:别里科夫“决定结婚”的主要原因,是尝试走出“套子”;而这次走出“套子”的失败最终要了他的命。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持如此观点,该书在第六单元的“课文解说”中如此表述:
这样一个封闭保守、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状的人偶尔也有从“套子”中钻出来呼吸的时候。别里科夫竟然“决定结婚”了。意味着他走出“套子”的尝试。
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别里科夫决定结婚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走出“套子”,恰恰是为了给自己再加上一层牢固的“套子”,其次才是作为人的人性的偶尔流露;只是这偶尔流露的真实人性,毁掉了别里科夫为自己精心构筑的堡垒,带给他巨大的心灵冲击,最终要了他的命。
别里科夫有很多个“套子”,从生活起居的到思想性格的,从有形的到无形的,几乎囊括了一个人日常所需的方方面面。这些“套子”将别里科夫极其严密地包裹起来,让这个脸色苍白、行为拘谨、时时担惊受怕、胆小如鼠的人获得十足的安全感——直到“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认为别里科夫“应当结婚”。这“应当”二字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提醒了别里科夫、满城的人和读者,别里科夫的“套子”竟然有一个长久以来被遗忘、忽略的大破绽,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结婚——竟然被别里科夫排除在人生计划之外,他的“套子”,缺失了很重要的一块。
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而婚姻从来都是社会化的人一个标志性符号,恋爱结婚之于个人、繁衍生息之于种族,在人们的观念中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所以人人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应当”,不是法律规定,也没有成文的规矩,可是却属于常规。“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与他毫不相干尚且让他闷闷不乐,何况这是别里科夫自己的事。于是,当满城的人——尤其是结了婚的人——发现这一脱离常规的事,自然对别里科夫格外关注,积极怂恿。而这恰好是别里科夫难以承受的,毕竟“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另一方面别里科夫也不允许自己有“脱离常规”的事发生,所以,结婚这一决定就提上日程。
决定结婚,那就要选择结婚对象。别里科夫为什么决定和华连卡结婚?
“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华连卡表示好感是两人恋爱那“八”字的其中一撇,另一撇的别里科夫怎么看?对于别里科夫而言,选择华连卡来结婚何尝不是精心衡量过的决定?
首先是“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校长代表政府,校长太太的态度倾向和满腹热情自然能被别里科夫慎重考虑;同时,华连卡自身的条件也被别里科夫排出来一一划算过:“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从容貌年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来说,都与作为中学希腊文教师的别里科夫相匹配。
即使性情孤僻,别里科夫仍然是一个社会化的人;即使“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可是别里科夫十多年的教师生涯却从未间断,因为这样才是一个众人眼中的“正常人”,才没有脱离常规;那么结婚,以及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女性作为结婚对象,自然也是众人喜闻乐见的,所以别里科夫“决定结婚”是发现了自身“套子”的缺失,并且修补完善“套子”的社会人的冲动。
一个把自己严密装进层层“套子”里的人为什么会突然“昏了头”,打算敞开自己的“套子”容纳进另一个人?除了上文所说的种种理性思考精心算计,还有人性使然。
“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读一读,很有让人心头一酸的感觉。
华连卡到底是如何“明白地表示好感”的?教材并没有给出具体说明,可是我们可以做点儿推测。
科瓦连科是新派到学校来的史地教员,他是带着她姐姐一起来的。新来的姐弟二人对本地的情况并不了解,性情、做派也与本地不一样。两人都一样热情率真,只不过华连卡对别里科夫表示好感,而科瓦连科则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并且明明白白地表示出这种讨厌。在漫画事件和目睹姐弟俩骑自行车之后,别里科夫前往科瓦连科家,受到的对待是“冷冷地”“皱起眉头”“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生闷气”;当他想要给科瓦连科忠告,得到的回复是“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以及被抓住衣领的“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而恰巧回家来的华连卡看到后是“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就像她骑着自行车经过别里科夫身边时嚷道:“多可爱,可爱得要命!”这笑不是取笑嘲笑,笑的是眼前一幕有趣少见。
从这些行为态度可以推测,华连卡大概也同她的弟弟科瓦连科一样,初来此地,尚未受到别里科夫这类人的辖制,不是极力将自己的身体和思想都藏进“套子”,不是垂头丧气什么事都怕,不是郁闷无聊感到局面乱糟糟,而是喜怒形于色,情感浓烈且外放,态度自由而肆意。所以华连卡对别里科夫的态度行为与本地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
而本地人是如何对待别里科夫的呢?“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别里科夫也是“全城的人”中的一个,他在辖制他人的时候同样经受着沙皇政府的极权统治,同样要面对其他封闭保守、胆小落后的“别里科夫”们的“满心害怕和憎恶”。
两相对比,华连卡这样一个完全没有被“套子”束缚的灵魂是多么与众不同而又温暖可亲啊,以至于别里科夫“昏了头,决定结婚了”,以至于他把华连卡的照片放在家里的桌子上,动了心思要把“长得不坏,招人喜欢”的华连卡纳入到自己的“套子”中,与自己成为一体。这是一个作为生物的人对爱、美和温暖的向往,对恐惧、冷漠和孤独的对抗,此时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具体生动的人,而非被“套子”箍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专制政府的走狗。
辖制了全城十几年的专制政府、反动力量驯服了数不清的“别里科夫”们,却仍然无法彻底钳制所有人和所有时刻,不仅别里科夫偶尔人性流露“昏了头决定结婚”,还有画漫画的“促狭鬼”在夜里悄悄反抗,也有埋葬别里科夫后“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更有像科瓦连科这样的新生力量“正大光明”“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并且毫不在意地任凭别里科夫“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暴力统治和坚决反抗在目前看来力量悬殊,可是一切毕竟和以往的十多年不完全一样了,星星之火终将成为燎原之势。
可是另一方面,别里科夫却等不到那一天了。关于自己的婚事,他从理性权衡,决定给自己再加上一个“套子”,更加彻底地做所有人眼中那个合格的顺民、走狗、奴隶;从感性出发,昏了头,决定靠近诚恳和热情,第一次让自己的人性旁逸斜出,小小试探一下这美丽新世界——华连卡热情地对待别里科夫,竟然也毫无拘束地骑自行车、大声嚷叫,以热情开放的态度对待一切,华连卡不在意他的各种“套子”,竟然也毫不在意他的难堪、尴尬和他所在意的一切。于是我们看到,已经“套子”满身的别里科夫乍一触碰新世界,便严重不适、身心过敏,以致一命呜呼。这是一个僵化保守胆怯的可悲可怜可憎的人的死亡,更是一种落后封闭的旧制度、旧思想的丧钟。
在专制落后的沙皇政府的统治下,给自己套上层层“套子”的别里科夫小心谨慎却也安安稳稳辖制全城十几年,现在竟然因为偶尔流露而出的人性而一命呜呼。可见,无论多么残酷专制的统治、多么理性严谨的谋算,都无法固若金汤。
笔者以为把别里科夫“决定结婚”的原因仅仅归结于是为了走出“套子”,这种看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较为片面。把他“决定结婚”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为了给自己再加上一层牢固的“套子”,次要原因是人性的偶尔流露,或许更有利于深入理解别里科夫可憎可怜的立体形象。《装在套子里的人》被编排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该单元第93 页的单元导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现实复杂多样,人间世相千姿百态,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笔者对别里科夫“决定结婚”原因的新解,或许也算是对本单元编写意图的一次深入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