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情境创设的三种意识

2023-01-24 16:08左高超杨大忠
中学语文 2022年34期
关键词:新课标创设情境

左高超 杨大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也明确将“情境”规定为考查载体。由此可见,新课标背景下,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高考评价,都旗帜鲜明地将“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任务导向。那么,如何创设真实而有意义、指向解决问题的情境呢?一线教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所实施的情境式教学是不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情境教学呢?

新课标背景下的任务结果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自主探索,而且在探索中只得到结果还不够,必须积累过程性的经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经验,要想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意识:第一,情境运用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第二,情境运用的工具必须是语文(学科)的;第三,情境运用的路径必须是自主学习的。下面分别展开具体阐释。

一、主体意识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任务的承担者和完成者。因此,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情境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度、参与度、深入度。

1.认知度

学生的认知背景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任何情境的创设都必须观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绝不可以无视学生的认知随意创设任务情境。比如,某教师执教《阿房宫赋》时,让学生“以秦王的身份来到课堂现场,与大家‘对话’”。此任务情境的设计很明显指向文本主旨的理解,但是让学生体验秦王的身份,是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十几岁中学生的生活和阅读体验与封建帝王的差距实在太大。情境的创设应该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出发,以达到学生的应思应想。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背景,创设学生可经历、可想象的情境,比如,让学生按照颁奖词的格式写一篇揭露秦王罪恶的控诉状,这样的情境才是学生需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情境。

2.参与度

新课标强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所谓“广泛”无疑就是指任务情境必须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不能“曲高和寡”。比如,有教师在教学《庖丁解牛》时,要求学生“拍摄庖丁解牛场景的短视频”。很明显,此任务情境的场景远离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虽然在短视频拍摄中会涉及脚本写作等语文实践活动,但是此情境所涉及的其他活动(绘画、拍摄等)更是离语文实践活动过远。此任务情境的创设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最后只能成为迎合教师“创新”的表演。如果教师能够基于学情、立足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适宜的任务情境,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无疑大有帮助。比如教师可依据文中庖丁解牛的娴熟动作与解牛后踌躇满志神态的描写,反向创设一个情境: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描写庖丁初次解牛的动作与心理,300 字左右。这样的任务情境既紧密联系了课文内容,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与想象能力。

3.深入度

真实情境的创设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是实施任务群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新课标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其他核心素养的实现都必须立足于这一素养。因此,我们在创设任务情境时必须始终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起点。然而,如果任务情境只关注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达成而无法关涉其他素养的提升,那么这样的情境也是肤浅的。比如,有教师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采用“为词谱曲演唱”的情境来学习诗歌。很明显,这个情境的创设虽能激发学生实施任务的兴趣,却远离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因此,这个任务情境的创设是不恰当的。而同样是教学这首《雨霖铃》,有的老师则创设了将古典诗词改成微小说、微剧本、书信、散文的形式来表演的任务情境,这样的情境不仅真实可行,而且观照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因为撰写微小说、微剧本、书信和散文,不仅锤炼了语言,提升了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样的情境,就是有效情境。

二、学科意识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文本的知识层面,新课标的颁布势在扭转以知识为本位的语文教学理念,将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素养为中心。新课标为我们提出了三种学习情境,即“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新课标在对这三种情境进行描述时反复提及其“语文实践活动”的属性,因此,教师在创设任务情境时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的属性特征。

1.依体而设

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关注文体、依体而教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任务情境的创设归根结底是为更加高效的语文教学服务的。比如,有的教师在讲授《项脊轩志》的时候,让学生制定项脊轩的重修计划并手画设计图纸,这样的情境创设没有抓住文本的文体特点;相反,有的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能够认真分析诗歌文体的特点,能从诗歌的景情关系角度创设任务情境。如教授《蜀道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任务情境:本诗的写作背景与主题思想历来存在争议(运用PPT 展示历代各种说法),请依据诗中的景物特点按照自己的理解判断哪种说法更可信。联系诗中之景来剖析诗歌的主题,就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体会到诗歌魅力的同时,也让他们通过自我鉴别与判断的方式提升了诗歌的鉴赏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2.依情而设

新课标在指明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要关注个人情感的体验,此处应该就是指向学生个人体验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在创设任务情境时一定要与所涉及文本的情感趋向保持统一,做到以情而设。像杜甫《兵车行》的语调是无比沉痛的,但有的老师在教学《兵车行》时,却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调设置一连串趣味性任务让学生回答,很显然,这样的情境氛围与文本蕴含的情感氛围明显不搭,如此情境教学就不伦不类,也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堂教学任务情境的设置必须关照个体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情境活动的驱动下体验文本乃至活动的情感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同样以《兵车行》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任务:该诗表现出杜甫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蔑视与痛恨,这种情感在诗中是通过哪些描写体现出来的?如此设计,就贯穿了诗中的情感。

3.拒绝泛化

学习任务群推出以来,情境任务走进课堂,甚至有“无任务不语文”的说法。然而,由于一线教师对任务群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老师们所创设的任务情境大都指向社会生活情境。甚至有人提出生活即语文,社会即情境。正是基于这种理解,许多课堂所设置的任务情境有点泛语文、脱离语文学科属性的倾向。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有的课堂假设大观园中爆发了新冠肺炎,让学生们讨论该最可能被传染,谁最适合担任疫情小组长等等。再比如,有的老师认为讲《望庐山瀑布》就要上庐山,讲杜甫就要走杜甫走过的路线……其实,语文学习情境不是对社会生活情境的仿真而是对社会生活情境的再造,但是这个再造必须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引导学生到社区捡拾垃圾、发放环保传单,这是社会实践活动却不是语文实践活动;但是如果引导学生拟写面向市民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稿则是语文实践活动,因为其体现了语文的学科属性。

三、学习意识

真实的情境不是老师想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的,没有学生的活动的情境不是真实的情境。一个良好的任务情境必须是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因为只有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知道,要想完成一件事,往往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正确的方向、恰切的方法和适宜的梯度。因此,教师在创设任务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方向属性、方法属性和梯度属性。

1.方 向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通过构筑语用场景,通过典型任务来驱动学生的言语实践,从而促使语文学科素养的达成。因此,一个有意义的情境必须有任务的驱动,而任务源自核心问题,是对核心问题的情境化。由此可知,情境的创设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指向核心问题。以《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为例,有的教师让学生从色彩方案与图案设计角度给《平凡的世界》设计封面。这个任务开放性十足,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施兴趣,可以说每个同学都能给出自己的方案并阐述自己的理由。然而这样的任务情境在课堂中呈现合适吗?课堂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对话必须聚焦才能深入。因此,上面的情境设计没有明确的教学方向,消解了课堂的教学属性,与其说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如说是读书沙龙更合适。

2.方 法

任务是设计某种行动,这种行动能使其从当前的情境达到需要的情境。可见,一个良好的情境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实现问题的解决和创造,即从甲情境获得的素养可以迁移运用到乙情境中去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这样良好的情境呢?或者说创造如此情境的方法又是什么呢?笔者借用邵克金、徐林祥的观点,即建构起对学生而言适度陌生的语言情境。通俗点说就是人不能总活在自己舒适的圈子里,否则不会进步,人需要适度陌生的情境来淬炼自己。举例来说,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引导学生通过音律节奏的变化来判断诗歌的情感,学生掌握了这一手法之后,他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收获去解决其他诗歌的问题?他能否在自己创作诗歌的时候适度运用这一手法?任务情境的价值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素养,所以,教师在创设真实的情境的时候要学会运用适度陌生的方法。如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掌握了通过音律节奏的变化来判断诗词情感的方法,就可以将这种方法推广到柳永《雨铃霖》和李清照《声声慢》的教学中。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就构成了诗词教学中的方法论。

3.梯 度

任务群下的教学不再是学科知识逐点讲解也不再是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而是将知识、能力、品格、价值观等整合在复杂的情境任务中,使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达成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可以说“复杂性”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的基本特征。基于任务情境复杂性的特点,我们在任务情境的创设中往往需要创设一系列的子任务情境。在创设这些子任务情境的时候一定要呈现出各任务情境的梯度性,具有梯度性的各任务情境须以主问题情境为核心,采取链式结构、辐射结构或树状结构的模式创设,以合乎任务情境整合性和逻辑性的要求。例如教授《赤壁赋》,学生掌握了全文内容与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创设以下三个情境任务:(1)苏子与客人看待世事万物的视角有何相异之处?(2)苏子从整体辩证的哲学视角得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与否?(3)这个结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思想有相似之处吗?三个情境任务中,(1)是主体情境任务,(2)(3)是由(1)引出的子任务;三个任务环环相扣,逐层推进,体现出很好的梯度性。

要之,新课标理念下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是推动学生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创设适宜的任务情境需要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以上是笔者从任务情境的实施主体、实施路径和实施工具三个维度思考,从而提出在创设任务情境时须关注主体意识、学科意识和学习意识的设想,以期各位方家指正。

猜你喜欢
新课标创设情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