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嘎卓玛
(西藏大学 艺术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给高等教育的调整与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高校要让艺术教育更加具有时代特征,就有必要深入探究与思考更加合理的方式,对当下教育模式进行调整,让教育体系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让所培养出的人才更加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在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贯彻始终,针对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拓展学生的艺术发展空间,使学生在高校受教育阶段获得更强的能力,高校的舞蹈教育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近年来,为促进我国教育长效发展,国家围绕时代发展的趋势,针对教育颁布一系列文件,其中在《教育规划纲要》中,高校教育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与责任,高校需要对现有教育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将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上,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校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设定,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满足社会针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还能够让高校获得更加长久的发展路径[1]。
当前我国开展的高校教育中,有着比较明显的不足,那就是一直被学者与企业所诟病的更侧重理论培养的教育模式以及只注重技能培养的教育模式,这两种模式对于人才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局限,人才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更难以利用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去完善实践,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针对性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逐步突破传统教育带来的发展瓶颈,让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这就需要高校针对学生情况,为学生提供学演结合的教育环境,并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优化与创新,让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能力都能获得更加有效的提升。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性质的艺术,其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舞者对于动作的熟练掌握程度,更多取决于对于舞蹈的理解,这直接关系到舞者能否将舞蹈的精髓以张弛有度的方式呈现出来。一般而言,舞者要达到这种程度,需要具备洞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基础能力。
洞察力是舞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舞者只有有了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够开展细致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模仿,也只有这样,舞者才能够精准迅速地理解舞蹈要求,掌握动作,实现表演的形神兼备。因此,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洞察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寻找灵感与素材,让舞蹈表演更具有神韵,更有感染力。
在舞者进行舞蹈姿势、技巧、动作的学习时,强大的感受力能够帮助他们感受到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在自身表演的过程中,向观众传递这种情感,实现舞者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如果学生缺少这种感受力,那么在表演的过程中,将很难有效将情感表现出来,观众看来必然也是索然无味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时,务必重视对学生感受力的培养。
在舞蹈表演之中,想象力也是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想象力就意味着舞者在进行舞蹈学习时,不只能够去学习舞蹈的技巧与能力,还能够去独立思考这个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并对舞蹈内容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舞蹈逐步发扬光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己。
事物只有不断被创新,才能获得发展,舞蹈也是同样如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在充分认识舞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造,舞蹈才能更加吸引观众,才能更加富有新意。
当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比较完善,各行各业也有了比较深入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对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社会更加需要那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舞蹈人才,而这就是高校培养舞蹈表演人才时所必须考虑的目标。在设置目标时,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两点进行把握:一是要能够让人才满足专业艺术院团的需要,这就意味着高校必须重视对于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为专业团体提供更优质的人才输送[2]。二是要能够确保人才适应社会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这就意味着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有能够在基层进行实践、不断磨炼自己的能力。综上,学校在设置培养目标时,要针对学生的专业性与实践能力开展培养工作,让人才培养更加有效。
当前课程培养体系更多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有必要对当下课程培养体系进行优化,将课程更多侧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加优质的表现,让学生在未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提升舞蹈欣赏教学质量。舞蹈欣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能够去分辨什么样的舞蹈才是真正优质的舞蹈。因此,教师有必要重视舞蹈欣赏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适合学生当前阶段的舞蹈欣赏教学,并在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刺激学生大脑,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审美认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当下非常流行的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更加直观的舞蹈艺术形象,引导学生去感受舞蹈,提升自身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2.优化理论知识教学。理论能够去指导实践,学生的舞蹈表演同样需要理论的引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专业舞蹈知识以及舞蹈理论,并通过理论帮助学生去感受与领悟舞蹈作品之中的魅力,从而将舞蹈与知识有机结合,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掌握如何使用这些理论与技巧来引导观众去感受舞蹈的感情。
3.拓展其他知识内容。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对服装、灯光、舞台等辅助因素有基础的知识储备,以此强化自身对于舞蹈的理解,加深对于舞蹈内涵的感悟。除此之外,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科知识并非独立于所有知识的,这里面还包含了多门学科的内容,例如美学、哲学等。因此,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还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辅助课程,进一步提升培养效果。
舞蹈表演人才是需要在舞台上给观众表演的,因此对于舞蹈表演人才而言,实践能力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并将自己所掌握的舞蹈表演理论和技能逐步用于优化实践,才能逐步成长为具备良好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水平舞蹈表演人才。对此,高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优化舞蹈表演实践能力的培养[3]。
1.合理把控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围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安排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社会的发展需要等,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环节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在将内容确定后,教师还需要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安排好课时、时间等内容。
2.以演促教提升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安排舞蹈创编比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学习舞蹈时的感受,自行设计舞蹈,并完成相应的演出。比赛过程中,可以邀请一些教师专家来指导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视野,积累实践经验。学校也可以及时关注国内乃至国际的舞蹈比赛,选派优秀的学生去参加,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参加比赛并不是盲目参加,遇见一个比赛就要参加一个比赛,而是针对学校人才培养需要,选择合适的比赛。优秀的比赛不仅能让学生更有成就感与信心,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舞台经验,这对于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4]。
3.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这对于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向其他教师请教、阅读其他教师的实践文献等方式,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表演,进行观摩与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以赛促教法,通过组织小型的比赛,让学生们在大家面前展现出自己的表演,并请他人提出有效的意见,以此来促进学生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社会或者地方的演出活动之中,让学生多出去感受世界,了解这个行业当下的人才需求,明确自己后续的努力方向。在丰富的实践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更加适合学生的鼓励机制、学分机制等评价体系,帮助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当前的水平,并依据评价,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
4.加强舞蹈表演精品课程建设。当下高校在针对舞蹈表演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的过程之中,需要积极开展舞蹈表演精品课程建设,这不仅是促进高校舞蹈专业更加专业化的措施,也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的重要方式。要建设精品课程,高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要考虑到时代发展给本专业带来的影响,也就是社会对于相关人才需求的变化,围绕这一主题,建设精品核心课程。在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对一些目前已经落后的课程逐步删减,让舞蹈课程更加具备时代特征,让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时,首先要安排相关教师专家,深入探究课程所要实现的主要育人目标,再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要、认知情况的课程逻辑,在此框架结构上,使用当代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内容进行填充,确保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内容都是目前为止最新鲜的、最核心的。需要注意的是,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万不可闭门造车,一方面,要通过查阅文献、会议文章等,了解当下的时代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与其他舞蹈专家开展交流,掌握他们对于课程内容的看法,以便对教材进行补充与完善,此外,教师也要根据自身的实践情况、研究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完善。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舞蹈前沿理论、各项专业技能、舞蹈发展特征等,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素材,让精品课程更加具有当地的特色。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肩负着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掌握知识的重任,当前国家与社会针对高校开展的舞蹈表演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教育层次、加强教育深度,确保所培育出的舞蹈人才能够在社会上具备足够的竞争力,而这都是需要教师将其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实现的[5]。为此必须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细致的指导。
1.加强师德建设。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教师,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合适的教育,为此,有必要加强高校舞蹈表演教师的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召开座谈会与交流会的形式,让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政治站位;可以通过树立教师模范、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方式,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可以通过组织观看纪录片、教育片、警示片的形式,让教师明确自身底线,恪尽职守。教师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师德,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加强理论与实践培训。当下几乎所有教师在步入岗位前,都有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这证明了教师自身是具备担任育人责任的能力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社会的进步,教师在最开始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可能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够满足当下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校有必要为教师提供更加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帮助他们跟上时代的节奏,与学生共同成长。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教师搭建学习的空间,上传与教育相关的文献、书籍、视频等,让教师在空闲的时间进行学习;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业内著名的专家来校内举办讲座,为教师带来前沿理论与知识;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活动,让本校教师多一些与业内人士接触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不断学习;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优化自身教学能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校作为舞蹈表演人才输出的主阵地,必须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为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在实践之中,高校要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等方式,让舞蹈教学更加规范与科学,进而有效满足社会对于舞蹈表演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