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继武,刘旭光
(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江苏连云港 222006;2.连云港市教育局,江苏连云港222006)
江恒源(1885—1961 年),号问渔,江苏省灌云县板浦(今属海州区)人,现代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江恒源是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开创者,乡村建设运动的核心引领人,毛泽东赞他“老成硕望,公正无私”[1]。江恒源不仅长期为职业教育、乡村教育奔走呼唤,而且对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与思考。群言出版社出版的《江恒源教育文集》,收录江恒源的文章、演讲、提案、调查、著述提要等400 余篇,为研究江恒源教育思想提供了丰富素材。笔者经研读发现,《江恒源教育文集》中直接阐发职业指导主张的文章有28 篇,以职业指导为重要论述和演讲内容的文章有56 篇,间或论及职业指导的文章有33 篇,合计占比27.7%,足以表明他对职业指导的重视。这些文章蕴含的职业指导思想,反映了江恒源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广度、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高度和对职业指导的推行力度,虽然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但是其中一些思想观点和实践主张,即便放在当下职业教育背景下加以考察,也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现代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领域需要大批合格产业工人。为了培养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与行业要求、人才素质与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要想缓和毕业生求职与社会行业需求之间的错位性矛盾,使培养的产业工人能满足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的需求,社会和学校就必须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引导毕业生顺利找到与其所学专业相匹配的职业岗位。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效率日益增加,产业扩展速度逐渐放缓,社会对产业工人的需求数量在下降,失业人员不断增多,客观上需要职业指导服务。英国于1909—1910 年开始着手建立职业指导体系,其标志事件是颁布了关于职业介绍、职业选择的两部法律。美国在大学设立职业指导师范专业和职业指导专业,研究相关理论,探索实践方法,培养职业指导人才[2]1814-1817。
晚清以降,从兴办洋务运动到实施实业救国,有志之士无不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工业生产、商业贸易、交通运输为救国救民之路。那些怀揣振兴国家、造福民生理想的留学海外或赴欧美考察的人士,不仅带回了现代科学思想和工业技术,而且带回了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民国时期,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均重视职业教育,一批有识之士认真思考并致力于解决如何使培养的职业人才为社会所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职业指导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上出现了职业介绍所等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开展社会职业需求调查,宣讲职业教育,为民众进行职业倾向测验,提供就业择业指导,为受教育者认识与选择职业、强化职业认同、找到适合工作岗位提供建议。1917 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成立,该社在推行职业教育的同时,大力提倡职业指导。20 世纪20—30 年代,职业指导渐成风气,教育界尤其是职业教育界人士纷纷撰写著作,介绍西方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宣讲自己的见解和主张。1929 年前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商务印书馆、大东书局等出版了大量著作,如邹恩润的《职业指导》、潘文安的《服务道德》、庄泽宣的《职业指导实验》、郎擎霄的《职业指导大纲》,《教育与职业》《教育杂志》《教育与人生》等期刊出版了职业指导专号。职业学校乃至普通中小学均注重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开设试验农场、实验工厂,为学生接受职业训练和职业引导奠定了基础。1928 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设立职业指导所及厉行职业指导案”,要求各级学校学生在毕业年接受职业指导、升学指导,学校设立职业指导部,由大学院与各省协同推进职业指导部的设立与运行[2]1820。民国教育部于1931 年通令普通中学一律添设职业科目或附设职业科,此后相继颁布了《各省市县教育行政机关及中小学施行升学及职业指导办法大纲》《各省市教育行政机关设置职业指导组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从小学到高中均需成立升学及职业指导委员会。在时代风气的推动下,心怀家国与民众、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的江恒源,自然极力倡导职业指导并孜孜不倦地践行自己的主张。江恒源不仅撰有专著《职业指导问题》,在不同场合、不同地区,广泛宣传职业指导有关理念、主张和方案,而且多次在政府教育会议上将职业指导事宜作为重要提案,为推动职业教育而奔走呐喊。
江恒源所效力的社会团体,乃是中华职业教育社。这是由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教育界和实业界的知名人士于1917 年在上海发起创立的教育社团。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倡导、推行和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相脱离的传统教育为宗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仁致力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改革的先行者[3]。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经验,设立专门委员会大力推行职业指导。该社还于1919 年设立职业指导股(1923 年改为职业指导部),后于1927 年在上海设立独立的职业指导所。中华职业教育社还从译述国外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有关论著入手,引介国外职业指导理论和实施办法,并在《职业与教育》月刊上刊登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文章和研究成果。为了全面开展职业指导,中华职业教育社专门请顾树森赴欧洲考察各国职业指导办法,寄回了大量资料,为国内职业指导服务的发展和思想的变革提供了借鉴。
与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开展的相关工作相比,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职业指导有独到之处和独特优势。从指导程度来看,中华职业教育社可以深入社会各行各业,不仅业务范围广、服务内容丰富,而且可以围绕就业预备、在职改进、职业调整等方面进行深入指导。从指导方式看,中华职业教育社既可以在指导机构内以课程的方式提供服务,又能深入职业场所展开指导,还能以职业劳动引领民众。从指导对象看,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服务对象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和差异性等特点,职业指导往往面临种种挑战,必须紧跟社会(职业)的需要和民众的需求。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的这些特点,从1924 年该社在上海、南京、济南等地开展的职业指导运动可见一斑。上海职业指导所的业务涵盖了职业询问、职业调查、职业演讲、升学指导、职业介绍、择业指导、改业指导、职业测验、职业训练、健康法律指导、协助职业指导、编辑刊物等13 个方面。据江恒源统计,到1934 年,上海职业指导所登记求职人数已达16 030 人次,涵盖大学、专科、师范学校、中学等各级学校的毕业生;谈话34 609 人次,其中关于法律、婚姻、健康的谈话1428 人次;演讲176 次[4]1157-1159。后来,该社又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委员会,使“国人对于职业指导了解者较前益多”[5]505。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办宗旨、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社会改造行动,既是江恒源职业指导思想萌发的土壤,又是江恒源职业指导思想不断走向深化的原动力。江恒源最初将职业指导与职业预备、职业教育(狭义的,即学校职业教育)视为完整的职业教育(广义的)链,而且侧重于职业定向、求职服务等业务。随着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教育行动的不断变革,江恒源对职业指导价值与功能的认识也日趋深刻与全面。中华职业教育社《社歌》云:“惟先劳而后食兮,吾人群之天职……欲完此天职兮,尚百业之汝择……将使无业者咸有业,有业者乐且无疆。”[4]1169“使无业者有业”的理想,主要依靠职业教育来实现;使“有业者乐且无疆”的理想,则主要依靠职业指导来完成。社歌将职业指导的范围由在校学生、未就业人员扩展到在职人员,歌词署名作者为黄炎培和江恒源,实则由江恒源主笔,体现了他的职业教育(含职业指导)思想。江恒源在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任职期间,研究职业教育理论,提出行动主张,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开创事业,其职业指导思想日趋成熟与完善,投身职业指导的信念日益坚定。
早在1915 年,江恒源的职业指导思想就开始孕育萌生。他认为“非兴教育讲实业不足以雪耻而图存”,确立了“奔走呼号于闾里之间,慨然以开通风气、振兴地方、裁成后进为己任”[6]2的奋斗目标,主张国民教育、人才教育、职业教育三者并重[6]10。江恒源倡导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希望能在“各地方既不能大兴职业教育”的形势下,以学术研究弥补不足,以“裨益社会生计”。江恒源显然看到了学术机构、服务机构在指导就业和纾解民困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自此关注职业教育、关注民众就业的思想在江恒源的职业生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1928 年,江恒源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主任,对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指导越发热心。为了澄清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误解,江恒源多次发表演说,向社会大众宣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宗旨是注重职业上必要的智能及公民道德的训练,指出将职业教育误解为吃饭教育是极大的错误,促使人们认识到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1450。在江恒源的推动和支持下,一批职业补习学校、职业指导所相继创立。1932—1950 年,江恒源先后任中华职业学校、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比乐中学校长等职,专注职业教育成为江恒源后半生事业的核心。传统中国社会没有独立的职业教育,也没有与之相应的职业指导,导致人们对职业缺乏明晰的认识,在择业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在江恒源看来,做工本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职,但是有低级与高级的区别。江恒源指出社会上有四种人,分别是具有相当能力且需要寻得职业的人、为事情寻找胜任者的人、想做事但不明白应该做什么事的人、升学之际陷入选择普通中学还是选择职业中学困境的人[6]188-190。这四种人应该有差别地接受就业介绍、择业指导、升学指导,而这三项指导,恰是江恒源所主张的职业指导的核心业务。
江恒源对职业教育特别是对职业指导的重视,源自他关心国家、关注民生的思想。江恒源一生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心百姓的疾苦,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8]。抗战期间,江恒源与黄炎培、杨卫玉等人一道发起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江苏省失业青年救济委员会等爱国组织,宣传爱国主张,激励民众募捐物资支持前线抗战,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国家与民族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使江恒源将热切的目光投向现实社会。他始终以实干务实的精神考察社会,时时留心高校、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关心普通民众的职业状况,并根据不同群体的就业困难所在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他为了帮助师范毕业生获得教职,建议江苏省各地教育局设立师范生服务介绍所;他关心农校毕业生,建议实业局、农民与农校学生加强合作,开辟农田试验区,改良农业生产,为农校学生增加就业机会;他关注其他专业毕业生艰难的求职经历和招收机构招聘合适人员的困难现状,倡导社会提供中介服务,切实帮助双方解决难题。
在江恒源看来,职业指导向来不是与社会其他行业完全隔离的一种职业,更不是从事该项社会服务的人单纯谋生的途径。他主张“本客观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本协助的精神,用深厚的同情,依精密的考察,指示青年从事职业”[5]481,而正是这种追求内在地决定了他职业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
1.职业指导对国家与社会的价值
就小的方面而言,江恒源认为职业指导的目的是引导民众尤其是青年人找到合适的乃至心仪的职业,为其立身谋生做准备;从大的方面而言,江恒源认为职业指导则承担着为社会实业选择合适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江恒源敏锐地认识到,职业指导不到位,就会割断社会与学校、用人机关与造就人才机关、职业与人才之间的联系,要么导致社会生产服务部门难以聘到合适的人才,要么导致人力资源生产部门培养的人才偏离社会需求或数量过剩。江恒源还强调,一个国家要想文化发达,必定要有优秀分子,“而职业指导,就是要利用天才,使这种天才,能够充分发展”[5]447。在这一思想的统摄下,江恒源将为国家造就和存储多量之人才、提高社会工作之效率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将使人才找到理想职业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作为职业指导的核心功能。因此,社会各界“要谋适宜的联合,使青年就学有所,可以得着一个良好学校;使学校明白社会情况,可以养成适合职业界需要人员;使职业界明了职业改进的必要,可以求得新式有用人才。此种使命的完成,实惟职业指导是赖”[2]1655。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江恒源把职业指导的价值上升到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以职业指导爱国救国的主张。江恒源说:“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社会之治乱、民生之苦乐、政治之隆污。”在他看来,加强职业指导,救济失业青年,“即所以挽回纷乱之时局”[6]153。他的这种思想源自晚清以来的实业救国论,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他能关注青年人的就业与发展,认为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是社会稳定、国家兴盛的重要基础,这是有远见卓识的。
2.职业指导对职业教育的价值
江恒源富有创见性地站在职业教育的视角审视职业指导,将二者视为彼此相对独立、各有分工而又互有交错、功能互补的关系。在江恒源看来,职业教育如果“只知道注重职业学校,而忘掉了其他,势乃偏而不全”[7]1593。江恒源把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指导看作广义职业教育的三大门类,而职业指导就是要“看社会需要什么就引导青年人学什么,使他能着实地加以应用”[5]451。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依存关系一旦明确了,职业指导的价值也就愈加显豁了。既然职业教育绝不是只教人“谋生”,还要教人“做人”,要教学生“真具有谋生技能,又具有服务道德,所谓做工做人,双美完备”[4]942,那么职业指导不仅要在人的职业定向与职业选择等关键节点上发挥作用,而且应该贯穿于青年成长的全程,并对其就业和做人承担一定的责任。江恒源主张“要使职业教育彻底,则必使未入学儿童,得学其自己适宜之职业,已出学校之后,社会能与其以适宜之职业,是故教育职业指导重焉”[6]339。可见,江恒源将职业指导看作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向社会领域的延伸,可以对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发挥保障作用,则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自不待言。
3.职业指导对个体成长的价值
职业指导对国家与社会、对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个体尤其对青年个体拥有更加重要的价值。江恒源将职业指导的服务中心放在青年身上,“职业指导对青年明了自身才干适宜做的工作,从而选择专门学科;自动努力进取,提高教育效率;对求学求业做调配;受到完满的教育和成才”[5]669。正因为认识到了职业指导对青年个体成长的独特价值,江恒源才坚持职业指导的任务是多方面的、责任是长久的,绝不能为求职者指了一条职业途径就放弃责任。他说:“吾人深信,人生大道,舍职业指导莫由,而职业指导,实人生整个之教育也。”[5]537所谓“人生整个之教育”不是指职业指导是人生教育的全部内容,而是指职业指导能够影响甚至决定青年人一生的成败。江恒源认为职业指导对青年成长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有利于青年发展个性,“如果承认发展个性为教育之一种任务,社会与学校之沟通为当今急务,则指导青年个人问题以及谋求出路之工作,即不可少”[2]1793;可以促使青年用其所长、补其所短;有利于提高青年的见识力,帮助他们“外察大势,内省能力,胸有成竹,不致盲从”[2]1810;有利于青年确定人生目标,使青年“心志专一,学求实际,勇于从事,克尽职守”[6]194。
职业指导一般划归两个不同的领域:一是就业指导,主要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学生走向社会和进入职业岗位做预备;其二是职业介绍,主要为社会求职人员提供服务。然而,江恒源的思想观念独具一格,他将职业指导视为一种教育事业和社会职业。从教育事业的角度看,职业指导要求职业指导者必须具备高尚纯洁的人格,诚恳虚心、谦和慈爱的态度,勤俭工作与生活的习惯,精干活泼与敏捷的才能[5]510;从社会职业的角度看,各级各类学校和实业机关不仅均有“设置机关和专员专司其事之必要”[9]2197,而且应该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形成协同运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运作机制。江恒源以恢弘的眼光、独到的见识将学校就业教育与社会职业介绍两个领域融合起来,从“源”与“流”衔接的角度考察职业指导的价值和意义,表现了超越一般眼界的统合观。江恒源为职业指导机构、学校和实业界(社会)规划了主要职责与运行路径:职业指导机构要专负责任,由专家主持,与社会各界广泛接触,指导机关内部设有分工不同的部门,实务性部门的成员以社会人士为主,以实现各显所长、各有分工的目的;学校则要注意分析社会需求,思考所授学科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关注毕业生服务效率(含就业率)、注意学生出路(含专业对口情况、职业发展情况)等[5]495;实业界不仅要改善雇员生活条件、关心雇员身体健康状态,而且要为学历不充分的雇员提供补习机会,协助雇员改良职业生活以促进其发展,并为雇员提供上升空间[5]538。江恒源以职业指导为主线,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串联起来的目的在于为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他的思路运作和发展下去,学校人才培养将与社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形成人才生产与使用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实现教育与职业的双赢。正因如此,江恒源将职业指导的基本目的确定为“使职业界明了职业与教育的关系,使学校之设施能根据职业界之实际需要”,将最高目标定位为“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6]339。
无论对待职业还是对待职业指导,江恒源都没有以孤立的眼光、纯实用的目的加以考察,而是将职业发展置于理想的社会状态下进行审视。在他看来,理想社会的内在属性包括健康快乐、富裕安适、勤勉迈进、融合衔接(老年指导青年、青年积极进取)、团结互助(促进事业发展)、急公好义、革新进步等;理想的职业就不仅意味着人人有事业,而且意味着职业成为个人追求幸福、社会臻于理想的必经之途。江恒源提出的职业指导五项基本原则中有这样三项:(1)以教育为本,对于各职业要一律平等,不能预存高下贵贱的观念;(2)职业是人人应有的,职业指导是人人需要的,要认识到人有了职业,才能发展人格和涵养服务社会的精神;(3)职业指导要认识到人是有可塑性的,人的能力在相当限度内是可以迁移的。这三项原则包含的职业平等观、劳动基础观和知能发展观,既是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应该持有的科学理念,又是他们在具体职业指导工作中应该持有的价值尺度。江恒源着眼于超乎“技”而近于“道”的价值引领定位,为职业指导设定了广博而深厚的学科基础,并指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生哲学,因为“人生终极的目的,应为最多数人谋最大之幸福”,所以“从事职业指导者,当于人生哲学有深切之研究,然后能指示从事职业者以有价值的途径,为最多数人谋最大之幸福策划”“告之以人生之真义”[5]483。此外,与职业指导相关的还有教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学科。江恒源不仅在思想上重视职业指导的价值引领,而且将这一观念融汇在职业指导实践中。他将选择职业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性质,要求青年认识到消极的择业意味着不做与自己兴趣不同、才能不合的事,不要计较地位之高低,不要计较薪酬多寡,有了业绩自然会获得好的薪酬;积极择业则意味着要有光明正大的态度,尽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多尽义务少享权利[6]184-185。江恒源对青年的这番教导,显然有更多的超功利、重价值的成分,而少有求利禄、重获取的成分。
中国传统社会的职业指导有师傅指导徒弟、长辈指点晚辈、先入行者告诫后入行者等,具有经验性强、影响范围小、社会效应弱等特点。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界从国外借鉴了工业生产背景下的职业指导经验和理论,自然要超越传统方式,扩大覆盖面,增强社会效应。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江恒源也对职业指导的业务、内容、对象等提出了广泛覆盖的要求。
首先,职业指导业务范围要广泛而有针对性。江恒源赋予职业指导十大业务,包括职业调查、职业询问、职业演讲、升学指导、择业指导、职业介绍、改业指导、职业测验、服务访问、职业训练,每项业务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范围[5]481-482。其中,职业调查、职业询问、职业演讲属于职业研究方面,升学指导、择业指导属于预备职业方面,职业介绍、改业指导属于从事职业方面,职业测验、服务访问、职业训练属于改进职业方面[5]482。可见,江恒源所说的职业指导,是一项业务内容丰富、社会服务面广的系统而浩大的工程。
其次,指导内容上要多样化而有重点。江恒源主张职业指导并不限于找工作,有关法律、婚姻、健康的咨询服务也在指导范围之内;职业指导不限于解决就业问题,还要重视解决思想认识和道德教育问题。换句话说,职业指导以职业为核心,涉及一切相关内容。江恒源基于对从事职业必备条件和人生要事的认识,主张针对不同的指导对象实施指导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他认为,当下社会应该注重成人教育,而成人的要事大抵有“生计、康乐、道德三方面,而生计教育尤属特别重要”[5]536。因此,他主张面向成人的职业指导要以职业介绍为重点,本着为实业招收合适人才、为求职者寻找合适工作的目的提供服务。江恒源主张职业指导者要掌握一定的生理学知识,因为任何人从事某一项职业都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为一切事业的出发点,没有健康的身体,势必影响服务效能、工作效率。
最后,指导对象要面向全民而有侧重。江恒源有一句著名的话,即“民众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民众化”[2]2021。他所说的“民众”,其实际意义就是“全民”。既然全民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一体的,那么职业指导自然也应该面向全民。江恒源坚定地认为,“职业指导,更是民众教育事业”[2]2017。他主张的职业指导不仅面向求职者,而且面向已经从事职业的人;不仅面向社会上的人,而且面向学生;不仅面向职业学校的学生,而且面向一切学段(小学、普通中学、高等学校)的学生。甚至对于传统观念中的无工作的农民,江恒源认为也要给予职业指导,使他们在农学引导下做新型农民。当然,江恒源主张职业指导面向全民,并不意味着对所有对象平均用力,给予无差别的指导。比如,他主张对于小学生进行升学指导、择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对中学生、职校生主要进行升入大学、职业介绍、择业指导;对大学生主要进行职业介绍、择业指导[5]488。这种全视野的职业指导具有理想化、高标准的特点,甚至有超出现实可能性的一面。但是,从沟通学校、社会、学生三方促进职业教育和社会协同发展的角度看,其职业指导思想的视界之宽广、追求之不凡,实非一般力主职业教育的人所能及。
随着我国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作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但是,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节奏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10]、毕业生群体基数与增幅较大、职教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偏差等,还有一些不可忽视却容易被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职业教育的就业指导理念滞后、体系融合度低、指导功能弱化。从这个角度看,江恒源的职业指导思想对当下解决职教毕业生乃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当下职业教育(主要指培养职业人才的学校教育,包括各类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由四个分系统构成:一是政府部门主导的管理与指导系统,主要机构有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二是职业教育内部就业指导系统,主要由学校负责招生就业的部门,以及高职院校下设的系科或二级学院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人员构成;三是社会职业指导系统,主要由职业教育机构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的就业指导师构成;四是上述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开办的网络平台,如学信网、学职平台、新职业网、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等。这一体系覆盖了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的全程和全局,但并未整合为一个信息互通、功能互融的网状体系。首先,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负责职前教育的就业指导工作,全面掌控着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毕业生规模、就业趋势与状况等信息。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职后职业教育的就业指导工作,谙熟社会人才需求及变化趋势、行业企业发展状况等信息。这两个机构业务交集少,信息共享渠道不畅,信息交换不及时,职业教育很难借助双方力量将毕业生就业需求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对接起来。其次,职业指导人员受条件的限制,难以切实发挥作用。比如:职业院校负责就业指导具体工作的人员缺少走入社会做全面深入调研的机会,难以及时把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态势,这使得学校内部开展的就业指导日益远离行业企业实况,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职业院校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的就业指导师属于兼职人员,承担着企业生产或管理任务,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深入职业院校全面了解人才培养的实然状况,难以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持续而又有效的指导,因而他们联通学校与社会、学生与企业的作用相对有限。最后,网络平台是职业教育毕业生与行业企业之间求职与招聘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在信息收集与发布、产业发展与就业形势预测、设置就业宏观议题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组织劳动力市场、开展综合性咨询、引领价值导向等深度服务活动方面的功能较为微弱。
由此可知,当前建构的职业教育职业指导体系是相对完整的,但系统功能并没有实现最大化、最优化。江恒源明确指出,职业指导是社会与国家的事业,不是学校或其他任何团体独有的事业[6]184,相关机构、学校与实业(企业)要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从江恒源主张建立协同运作、共同促进的职业指导机制来看,他理想的职业指导是社会、学校与实业形成“三位一体”式的全程服务体系:社会要关注职业学校教育和实业发展趋势,学校要关注社会与实业的人才需求,实业要了解职业学校的人才教育和反馈自身的主张。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当下职业教育就业指导体系的职能,各分系统必须实现功能融合与机制衔接。政府相关机构、职业教育与企业可以形成联动机制:政府就业机构人员要深入研究区域内企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供需变化,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就业政策,引领职业教育不断变革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职业教育内部就业指导人员要关注就业政策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研究和参与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校中企”或“企中校”等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为指导毕业生拓展就业空间和渠道奠定坚实基础;企业受聘的就业指导人员要基于对本行业企业人才现状与未来发展需要,主动走进职业教育领域,熟悉其人才培养格局,调动企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上文提及江恒源所列的职业指导10 项业务分工和职责范围,有7 项属于学校职业指导部门的核心业务,或者说由学校主抓才能获得实效。学校就业指导人员应该下沉到学生、企业和社会之中,切实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职业准备、企业的人才需求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等情况,做实校企合作、校企衔接、校企共建的具体工作,推动毕业生就业,使就业指导体系成为“我国致力于构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10]的有机成分。
在江恒源职业指导规划中,就业指导不是成立一个机构、统计一下数据、呈报一份材料那么简单,相关管理机构、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职业介绍人员均须承担复杂的实际任务,需要制定目标明确、过程持恒、方法得当的方案,并且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具有现实基础和可操作性。江恒源不仅主张职业指导人员要切实走进学校、职场开展就业指导,而且也是这么做的,他参与徐公桥试验区建设就是明证。我国当下就业指导体系所缺乏的,就是扎实有效的指导策略和实践过程。2019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面向行业实际和岗位实践培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行业企业介入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契机。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就业指导要实现质的变革,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性。借鉴江恒源的职业指导思想,学校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切实开展就业指导。首先,加强与企业的就业信息“对流”。学校可以鼓励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增进与企业的交流,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掌握就业市场的前沿动态,及时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指导策略,不断提高对毕业生求职需求的满足度;可以要求就业指导人员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走进职场收集信息,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走向,为学生提供契合职业实践的就业指导;还可以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校园做专题讲座,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形势,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为实现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兴趣对口奠定基础。其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职业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利用顶岗实习、跟岗见习和不定期参观等机会,全面了解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根据岗位要求完善自己的专业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目标。最后,加强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职业教育要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10]。这一要求的精神实质是强化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互融互通,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人才岗位素质的无缝对接。职业院校需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并贯彻落实,借助企业力量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校就业指导的终极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那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不断提高就业率。但是,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素养、就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各有不同,学校要想完全实现就业指导的终极目标,就必须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就业指导名为指导,实质上是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既然是服务,就要讲究全面周到。如果不能针对个体差异,细分层次,就无法达到精准服务的目的,自然难以提高服务质量。
江恒源一贯主张职业指导要全面实施且注重差异,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差异化的指导策略,给予符合他们各自所需的引导和帮助。江恒源指出,实施职业指导的根据有两个方面:一是职业界的情形,如职业的内容、容量,需要何种资格、报酬、擢升机会等;二是被指导者的能力、兴趣、品格、志愿、家庭、处境和经济情况等。职业介绍目的在于使“怀才者固然可以展其怀抱,而求才者亦可得相当的人才”[5]394,因此“要按照他们的天才、社会的环境、家庭的状况和个人的意愿”,帮助求职者谋取相应职业[5]448。江恒源这一差异化的职业指导观念,对于当下做实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有重要的启发价值。首先,在一般情况下,就业指导往往面向毕业班学生,而按照江恒源的观点,应该面向所有在校学生。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学校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以达成不同的目的,这样逐渐积累下来至学生毕业走出校门求职之时,就能水到渠成地实现就业指导的终极目标。比如:对于新生,学校要加强职业愿景和职业认知教育;对于在校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学生,学校要及时引导他们做出职业定向和确立职业理想;对于毕业班学生,学校要切实帮助他们实现职业选择和树立职业信念;毕业生就业以后,学校还要加强跟踪服务,指导其职业发展。这一切,都要切合实际,目的明确,且做得扎扎实实。其次,不同学业状态的学生,得到的指导应该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专业素质一般的学生,学校可以鼓励他们先就业再创业,先解决入职问题再考虑提升问题;对于专业素质优异的学生,学校不仅要激励他们找寻优质平台为将来发展拓展空间,而且要采取特别举措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梦想,把他们打造成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的名片。最后,针对求职需求不同的学生,学校可以开展专门化服务。有些学生满足于就业守业,学校可以在校园招聘、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下功夫,为学生就业托底;有些学生热爱创业,学校可以在创业项目引领、创业资金支持、创业市场调研等方面给予扶持,为学生奠定创业基础;有些学生创新性强,有走技术研发道路的潜质,学校可以提供实验设备、研发平台、合作团队、专家引领等方面的便利,帮助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然,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和相关人员也需要分工合作,做到职责明晰、功能互补。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内联外通、宏观调控、政策支撑和行政支持上;学校下属学院、系科的就业指导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情况分析、人才合作培养、就业市场调研和就业方向指引等方面;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可以在职业定向、专业素质与职业匹配、职业理想确立等方面引导学生,或者加强求职技巧、职业道德、文明礼仪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校内校外协同一致,下活就业指导这盘棋。
就业指导以服务学生求职就业为宗旨,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或误解,那就是就业指导属于纯粹的操作领域或技术性质的工作,只要毕业生就业率持续高涨,就意味着学校人才培养的成功。这种错觉或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一些不良倾向,使得就业指导成为一种纯功利性的工作。有些求职的学生只要高薪水、好待遇,不谈个体责任和回报社会;有些毕业生刚进职场便不安于工作,频繁跳槽,缺乏潜心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有些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要么以就业市场复杂多变为借口推卸责任,要么为了达到所谓的高就业率而数据造假。这一切有违就业指导初衷和宗旨的现象,都是因为忽视了就业指导也需要灵魂主宰和精神引领所致。
江恒源非常重视职业指导中的“品德正身、精神立骨”的作用,主张职业指导也要讲求“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兴趣和人生的意义”。他的观点启发我们,不能将就业指导降低为单纯的以引导学生寻找就业岗位为目的的活动。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高远的人生目标、精神境界和职业理想,而且要教育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想信仰为航标引领自己的求职与就业。学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强化理想信念与职业精神在指导就业方面的引导作用。(1)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使他们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形成正确的关于职业、就业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做就业工作的研究者、职业指导的专家和推动学生就业的知心人。(2)在强化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和职业精神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文明礼仪、文化修养等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职业发展对于个体与社会的重要意义,将个人价值实现与为社会创造财富结合起来。(3)确立价值引领的分层化就业指导目标。高位目标是使学生认清职业内涵、树立职业目标、明确职业价值、养成职业情意、确立职业理想,“促进社会文化,增进人类幸福”[6]194;中位目标是使学生能针对社会与职业需求找到符合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的职业,为国家、社会和民众做贡献;基础目标是使学生找到一份工作以实现其人生价值,形成“自养自群的能力”“自治治人的能力”[7]1575,避免从事不当之事和盲目工作。
江恒源早在1930 年就指出当时学校教育存在的系列问题:学校只教书,不问社会需求;学校不问学生有职业与否、服务效率如何,只希望学生多、学校发达;学生到毕业之时,无论课程学完与否、是否达到毕业程度,一律准其毕业[5]494。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也未能完全绝迹,而问题的解决除了有赖于学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工作,还有赖于职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工作。2019 年,国务院公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发展与规划做了高度预期,但是关于就业指导方面还缺少具有较强指导性的具体表述。《江恒源教育文集》中那一篇篇关于职业指导的文章,折射了20 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家对就业指导的思考和举措。当下职业教育界应该积极借鉴,汲取其有益方法,权衡其得失利弊,用以改善就业指导观念的变革和实践的推进,切实缓解学生就业难题,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