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音
阅读是遇见的过程,“你”“我”“他”相遇在一起,一起漫步在时间的文字里,从书本中来,到生活里去,倾听彼此,温暖彼此,分享彼此,在相互贴心的映照中一次次与灵魂对话。这一次,以清少纳言的名义,一起遇见“四季之美”。
初见:多译本的“四季之美”
1.有一篇小文
有一篇小文,是一篇日文,寥寥三四百字,却多人将它翻译。
最早被翻译成《四时的情趣》。后来林文月将它译成了小古文《春曙为最》。
再后来有了卞立强译本,并录入了我们的课本,题目叫《四季之美》。
(目标任务:通过老师的介绍,激发学生心底的想法,相机布置前置性阅读,读通读顺三篇不同版本的译文,试着比较一下异同,并将自己最喜欢的那篇多读几遍。)
2.有一本随笔集
这篇小文就选自一本随笔集《枕草子》,它作为《枕草子》中的第一篇文章,可以说是奠定了整本书的文字风格和情绪氛围。《枕草子》到底是怎样一本随笔集呢?(出示《枕草子》作品介绍)
(目标任务:告知“第一篇”的意义并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枕草子》的文学成就,继而对作者产生兴趣,对作品产生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望。这样的铺垫未成曲调先有情。)
3.有一位作家
这样一本集子背后,有一颗怎样的心,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作家卡片:清少纳言。(出示作家卡片)
(目标任务:一篇文章,离不开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心境等,我们很难还原作者生活的场景,但是通过对作者的深入了解,可以挖掘其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意味,体会作者透过作品传达的情感。)
初见,多译本组文,作品资料介绍,作家卡片,丰富立体的阅读内容为课文学习搭建了支架,充实了学生学习的背景,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经验,也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再见:“这一篇”的四季之美
我们以教材文本为主,聚焦“这一篇”四季之美,教学时紧紧围绕课后习题,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设计和开发“这一篇”的教学意蕴。
目标任务1:立足文本感知“这一篇”的独特
课文题目是《四季之美》,阅读时自然会追问四季之美“美”在哪里,学生很容易发现每段都用了“……最美是……”句式开头,构段上的独特;也会关注到不同季节里描写的景物。但少有人会关注到作者选取“黎明”“早晨”“夜晚”“黄昏”四个时间段的独特,也不大会感受到时间段里所写景物含有的独特情趣。这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与文字共鸣的经验,带着学生聚焦时段,聚焦文章里的词语,走进词语及句子,感受描摹的画面、蕴含的意趣。
此时,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你觉得春夏秋冬最美的是什么?如果你来写,会选哪些景物?显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学生的潜意识里,四季的代表景物往往是:春天的小草、嫩芽,夏天的蝉鸣、荷花,秋天的枫叶、菊花,冬天的霜雪、梅花等。且写这些景物也是白天所见,这与清少纳言所写的时段、景物是不一样的。再联系初见时作品与作者的介绍,作者选材视角的独特学生便能隐隐触摸到。当然教学不能止于此,本课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字里行间,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
化,感受景致的独特韵味和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这是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因此,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还要沉潜文本,发现更多美。
目标任务2:对比文本感悟“这一篇”的独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这一篇”的独特,可以将“这一篇”与译本《四时的情趣》展开对比阅读。卞立强老师的译文更易于让学生亲近与喜欢。若逐段抓住关键词对照读,反复咀嚼,就一定能感受到教材里描写的景物恬静中是生动的,每一个画面都在动态变化着,就像一幅幅一帧帧的画慢慢展现在你的眼前。
譬如春天黎明的天空,从最黑变成朦朦胧胧的“鱼肚色”,再“一点儿一点儿”的变,“染上”红晕,红晕再扩大着,变成了红紫红紫“飘着”的彩云……“泛、染、飘”等动词的使用,及“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红紫红紫”等叠词的巧妙助攻,让人从心底里觉得黎明之美是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之美,是多么的有意思!春天本是一年的开始,黎明即是一天的开始,从色彩与光亮璀璨的变化,作者给予这一切开始的希望,表达“春天的成长给人的期望和赞美”的感受,所以在清少纳言眼中“春天最美是黎明”。
通过对比阅读,通过慢慢欣赏,景致的独特韵味,文字的独特表达,也在学生心中渐渐澄明起来,唯有静下心来才能拥有一双慧眼,看到人世间微小的事物、微小的变化,与作者“有意思的”不同表达——“这情景着实迷人”“更是叫人感动”“愈发叫人心旷神怡”“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达到和谐共鸣。
目标任务3: 超越文本表现“这一篇”的独特
这么文质兼美的散文,若是将其逐句肢解,进行琐碎而冗长的分析,无疑会破坏散文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意于“唤醒感觉”,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想象、赏析,唤醒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的意会,激活学生内心的诗意:
如果你喜欢摘抄,你会摘写《四季之美》中的哪一段?说说你的理由。
如果你喜欢朗诵,你会选择哪一段读给大家听?朗读时,会选择怎样的语速与语调,用怎样的气息?与学过的《观潮》对比,都是动态描写,读时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如果你喜欢画画,你想给课文配上一组怎样的插图?说说你的创意构想。
如果你喜欢音乐,你会给课文配上一段怎样的律动?轻盈悠扬,还是悲怆忧愤,或是慷慨激昂?这律动在整篇文章里会有怎样细微的变化?
如果你不善言辞,喜欢写批注,那就在最打动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写上你的独特感受。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式在共鸣处表达独特感受,亦是与本课教学目标“感受课文的独特韵味”气韵相通、契合一致的。
又见:“手心里”的四季之美
四时景物皆成趣,本单元的教学,除了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优美的语句,想象语言所描绘的意境美,体会作品传达的独特韵味外,还要学习作者描写景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经验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去尝试写身边的景致,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对生活、生命的热爱,进行写作方法结构化的训练。结合课后练习,又见“手心里”的四季之美,就是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描摹自己印象深刻的四季小景致,表达自己发现、感受到的四季之美。
1.写自己眼中最美的景
在清少纳言眼中,夏夜最美是萤火虫,而在作家孙友田眼中,夏夜永远美妙的是什么呢?(出示《月光启蒙》第1~4自然段夏夜描写的段落,引导学生自主读自主悟。)
2.抒自己心中最真的情
同样写日出,都是通过动态描写,描写日出时天空的变化,巴金爷爷笔下的日出能带给我们怎样不同的力量与感受呢?(出示《海上日出》经典片段,让学生自己品自己去发现。)
3.用自己最想说的字
这段文字并非作家、名家所写,就是同学的小练笔,是不是也有独属自己的发现与感受,读来别有一番韵味呢。(出示学生的小练笔片段,全班赏析。)
走进夜晚的小院,虫鸣声此起彼伏。听,“啾啾” ,那是纺织娘在自娱自乐地弹唱,清脆而闲逸;“■■”,那是蟋蟀在拉着小提琴,低沉而优美;“呱呱”,是青蛙在和着琴音唱着美声,声調一高一低,在夜色里回荡……那些美妙的乐音,伴着风吹树叶的“沙沙” 声,如同演奏着一首快乐悦耳的小夜曲。
(目标任务:习作本是认识世界、认识自
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链接课文,补充相关的语段,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醒学生描写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时,一定要用自己的文字,写眼中所见,抒心中所感,让景物展示自我的美。)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甘露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