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快乐理念,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2023-01-23 17:39:24陆鑫杰
当代体育 2022年43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教师应体育教师

陆鑫杰

根据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应对教学重要性全面突出,并且要对教学方式方法主动创新,同时也要将学生主体认知及成长规律深度结合,以确保其能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进一步强化自身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从作用上来讲,科学且合适的体育训练对小学生意志力增强和自信心养成皆有超强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将快乐体育作用充分发挥,并面向学生群体传达快乐体育这一理念,从而促使体育教学成效与质量能够持续提升。

1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价值

体育教学中有效融合快乐体育具有超强的现实作用,简单来讲,快乐体育指向的是教学环节,教师应对小学生群体内心中的情感因素深度挖掘,并引导其进行快乐分享,这样既能让其对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快乐情绪真切感受,同时也能帮助其優化自身综合能力。快乐体育与小学体育的融合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新课标指导下学生主体地位愈发突出,而体育教师作为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引领者,其应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以重视,并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视为核心教学目标之一。立足小学生发展角度分析,终身体育应成为其主体发展目标,但现阶段受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影响,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环节难以将自身内在情感全面激发,并且也无法通过课堂教学感受体育所带来的快乐情绪。可随着快乐体育的深入渗透,授课环节教师能够做到基于小学生认知规律,有目标和计划性的设计快乐体育情境,从而引导其在感受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快乐元素同时也能构建正确的终身体育认知。不仅如此,在快乐体育环境下,每名小学生皆能充分感受到体育的快乐,而这一改变对其养成体育情感和提升学习成效有极大帮助。

1.2 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育人理念下,体育课程一直未能获得重视,并且在部分小学教师眼中体育仅是副课。受此观念影响,极个别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会对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多有忽视,甚至会有呵斥与责骂等情况出现,而这种授课方式不仅难以保证教学成果,更为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伟大形象,以至于其对体育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面对该情况,教师应明确随着核心素养要求不断提高,体育教学重要性也日渐彰显,而快乐体育的有机融合对改善师生关系有超强促进作用。具体来讲,轻松且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体育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反观教师也能更加深入感受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力与激情,随着长时间发展,一旦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也会更希望通过体育教师引导和帮助而获得解决方案。尤其是快乐体育中对赏识教育极为看重,所以在该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师能够更为积极的挖掘每名学生的体育学习优势,并以此为前提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引导方式,从而帮助其提升学习主动性。

1.3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培育下各小学开展体育教学应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并且要时刻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为实现该目标体育教师应摒弃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良方法,并要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深度结合,以此优化授课模式。随着快乐体育融合日渐深入对小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帮助也会愈发明显,要知道体育教学不仅是面向学生传授基础体育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其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强化自身体质、智力以及综合品德等诸多方面,快乐体育影响下,学生能够更为主动的参与体育实践,而教师也能趁此契机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如此一来,学生也能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全面发展。

1.4 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成效

传统体育授课中,教师更乐于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对学生群体进行引导,并且也习惯于应用重复性训练强化学生体育技能掌握深度,面对该教学模式在学习体育知识时,不仅会对学生学习动力有直接影响,同时也会严重限制教学效率提升。但快乐体育融合可将该问题妥善解决,以快乐体育为前提创新教学方式可将小学生群体体育思维全面激发,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其对体育的学习欲望,而这一转变能够充分保证体育教学成效有所提升。除此之外,伴随着快乐体育的全面性融合,教师可将学生兴趣点深度结合构建快乐的学习情境,通过选择其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够大大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帮助其进一步提升体育学习自信和学习质量。

2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原则

2.1 互动性原则

在融合快乐体育理念时,互动性原则也十分重要。该原则指向下,体育教师应携手学生共建和谐、健康且温馨的体育训练氛围,一定要确保其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体育训练,如此方能确保体育教学趣味性提升的同时,师生关系也能有明显改善。对于小学生来讲,尽管其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但其事物感知能力已基本形成,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互动性原则,并且要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注和关爱,从而帮助其掌握更多体育运动技巧和提升综合能力。鉴于此,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更要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构建平等师生关系,以促使快乐体育理念能够发挥真正的引导效用。

2.2 趣味性原则

想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快乐体育更深层融合,教师需对趣味性原则给予高度重视,简单来讲则是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引入诸多快乐元素,以确保小学生群体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并使其更深刻的感受体育训练所能给予的快乐。为此,教师应突出体育教学多元化,并且要坚决做到以趣味为前提设计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同时也要保证教学内容与形式完全统一,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体育学习理念和良好学习习惯。

2.3 针对性原则

所谓的针对性原则是为确保快乐体育观念能够全面渗透,即有针对性的设置各种体育训练活动,确保该理念下素质教育能够深入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也能持续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讲,其个体意识较强,并且本身具备活泼、好动等心理体征,所以在融合快乐体育时为保证教学成效,教师需要做到立足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特征,有目的性的设计体育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以及活动内容,这样一来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丰富知觉与感觉,并引领其尽情释放童心与天性,从而使其在体育训练中感受快乐。

3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的现存问题

3.1 快乐体育理念渗透深度不足

从基础层面上分析,快乐体育可分为“快乐”和“体育”两个不同词汇,具体来讲则是在体育训练和体育学习中融入“快乐”,但通过观察可发现,部分小学未能做到将体育与快乐彻底融合,例如,尽管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教师的趣味性语言获取到学习快乐,但这种快乐情绪随着训练时间和强度的增加也会被逐渐消耗。该问题的形成主要是教师对快乐体育理念了解得较为浅显,极个别体育教师盲目认为采用几句幽默的教学语言则是融合快乐体育,其实并非如此,想要将快乐体育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应在授课方式、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有机融入快乐体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

3.2 教师对学生了解较为片面

快乐体育的渗透教师应以学生兴趣和认知规律为前提,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但实际却是当前有部分教师在融合快乐体育时仅是按照自身想法對体育训练内容进行优化,而并未深入分析小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学习兴趣点。若融合过程中,教师本身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十分有限,不仅难以将快乐教育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对体育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

3.3 快乐体育融入缺乏持续性

教育持续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大影响因素,所以在融合快乐体育理念时,教师需要注重教育持续性,要知道一旦融合过程有所中断,整个教学皆前功尽弃。而实际教学中,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渗透快乐体育时缺乏系统规划,以至于快乐体育一直未能深度融入,长此以往下,不仅无法将体育运动的快乐感染力充分体现,同时也会影响到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进而束缚其体育素养强化和综合品质提升。

4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4.1 巧设体育游戏,渗透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的融合教师应对体育游戏创编加以重视,通过增强体育训练项目趣味性,可引导小学生群体更为主动的参与体育训练,并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而在创编体育游戏时,教师应对体育教育目标与责任加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正确选择与小学生发展相契合的游戏材料和内容,从而确保体育教学目标能够全面实现。例如,教师可将某种运动项目或技术动作作为活动内容,并将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与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从而有计划性的设置体育游戏,如针对该教学方向,教师可设计“托球跑接力”游戏,课堂上教师可将班级学生按照每组6人进行分组,随后详细讲解游戏规则,即“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手持乒乓球拍,并且要将乒乓球放置球拍中间,整个过程不可用手固定,并且每名学生每次仅能托起一个球,在托球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证球不落地,并且要在终点处将其放到指定位置方能算作有效球,随后另一名学生在终点处与之进行拍手接力,再次返回到起点,若在运球过程中出现乒乓球掉落等情况需要回到起跑点重新开始,直到全组成员运球结束视为游戏结束,而评定标准则是用时最少的小组视为获胜。”采用趣味性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确保小学生一直保持在快乐且轻松的氛围下完成体育学习,而这不仅会帮助其感受以往对体育训练的负面认知,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

4.2 结合教学实况,融入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的融合,教师需要将本学校的教学实情加以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快乐体育理念下教育内容更为多样,与此同时,融合过程中也要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则与制度,以确保快乐体育教学优势能够充分彰显。该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对本地区的民俗、风俗深入了解,同时也应对大众本地区群众认可度较高的体育运动有所了解、更要对校内及周边所能使用的场地设施全面掌握,只有在了解以上因素后,才能确保体育活动设计更具精准性。而在结合教学实况优化融合快乐体育时,教师要做到围绕小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和学校所能提供的素材设置体育活动项目,以确保在有限条件下小学生仍能感受到体育学习乐趣。例如,为培养小学生竞争、拼搏与合作精神,有条件的学校常会选择通过足球运动和篮球运动作为训练项目,但极个别学校受条件限制,所以其无法展开这两项运动,为此教师即可采用“攻城”这一体育活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甲乙两个不同队伍,待队伍划分结束后每队可自行安排进攻与防守的人数,伴随着教师的“开始”信号,双方进攻成员需要按照本方所规划的进攻路线深入对方大本营,并通过大本营向司令部发起攻击,最先触到对方司令部的视为获胜。整个活动过程中,防守队员应尽可能的将对方攻击成员拉出活动范围外,使其出局,并且在本方大本营受到攻击时,防守成员可采用抱或推的方式将其驱逐,为保证活动公平性,教师和学生一同担任裁判。除此之外,活动开始前,教师应特别强调双方成员一定要在信号响起后方能行动;并且所有队员仅能使用拉、推和抱等方式,决不可出现击打等不良行为;同时活动中裁判员需要及时宣布淘汰的队员名字,提示其立即撤离活动区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动公平性。通过结合教学实情设置体育训练内容,能够有效缓解教学压力,同时也能让小学生更好的融入训练氛围,而这也能将快乐体育价值充分表现。

4.3 借助情境教学,深化快乐体育

为在体育教学中将快乐体育优势全面展现,情境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借助真实情境融合快乐体育可使小学生群体体育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加强烈,同时也能促使体育活动内容与教学情境融合得更为深入。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教学内容有计划性的构建体育教学情境与氛围,这样一来方能确保学生在多元化的情境下扭转学习观念、并掌握更多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从而使其更加自觉的参与体育课堂训练。以音乐情境创设为例,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学习韵律操时,可选择一些带有超强节奏感的音乐渲染教学氛围;或者在练习竞走与中长跑训练时,教师也可将《运动员进行曲》引入,以此调动其参与欲望,提升训练质量。不仅如此,教师也可针对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解“立定跳远”这一运动项目时,教师可借助“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设置教学情境,课堂上可引导小学生扮演自身所喜爱的动物将游戏贯穿于学习过程中,而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面向学生提问“有谁知道青蛙是如何跳上荷叶的呢”“哪位学生可以进行演示”,待小学生演示结束后教师也可进行实践演示,在试跳过程中教师要同时向学生传达“一摆、二蹬、三跳和四落地”的动作技巧,随后要告知学生这一动作名为“立定跳远”。通过借助童话故事内容层层设问,可使学生对该项动作学习有强烈的研究热情,并且在循序渐进引导下其也能更好的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技巧,并使其快速学习该动作。

4.4 加强教学拓展,延续快乐体育

在融合快乐体育时不可将目光仅局限于体育课堂之上,而是应做到不断向外拓展,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明确课堂教学所能应用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学生所能获得的锻炼也较为片面。鉴于此,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将课堂训练延展至课后,从而引导小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锻炼,并使其由此养成良好体育训练意识。以“站立式起跑”为例,在学习该运动项目时,通常小学生会掌握几个基本瑜伽动作,并且在完成训练后常有学生认为自身肢体灵活度有所改善,所以为持续这一改变,教师可在班级群众分享各种简单的瑜伽动作视频,并要求学生每日进行打卡训练。这种教学拓展方式较为新颖,不仅能够进一步凸显体育训练趣味性,同时也能为快乐体育融合提供更多方式。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快乐体育对小学生身心发展有极大帮助,为确保该教育观念能够发挥最大成效,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实情以及学生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强。体育课堂进行优化与创新,同时也应通过加强教学拓展,促使体育教育影响力能够进一步增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教师应体育教师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06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风尚(2018年10期)2018-01-28 22:53:45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