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志工作的内卷化倾向及其对策

2023-01-23 18:07齐迎春
上海地方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修志志书工作

齐迎春

当前,全国地方志工作包括笔者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都取得了诸多重要成绩;随着“两全”目标的全面推进和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以及地情资料等陆续出版,地方志工作成果日益丰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尤其是地方志工作的内卷化倾向及其对地方志事业持续发展的不良影响问题。

一、内卷化的概念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一书。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无法渐进增长的现象。这是他观察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原地不动、未曾发展给出的结论性概念①Clifford Geertz,Agricultural Involution:The Process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M].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3.。

2021年以来,内卷化这个人类学的术语极其引人注目。内卷化作为一个具有跨学科影响力的学术概念,经过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哲学等多学科领域学者的运用,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理论范式、分析视角和分析工具。尽管各学科领域对内卷化有不尽相同的解读,但基本保留了这个概念的核心含义,即在外部扩张被锁定和约束的情况下转向内部的精细化过程②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第97页。,简单称之就是某项事业进入一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态。

就地方志工作而言,所谓内卷化是指:地方志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制约,“运行模式逐渐固化,缺乏创新、扩张与再生的原动力和机制,转而向内推动系统不断复杂化的现象”③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第97页。。按照这一界定,可以把地方志工作内卷化倾向简述为两个并行的趋势:一方面,地方志成果日益丰富,各级各类志书、年鉴及地情资料陆续出版。另一方面,地方志在文化形态、管理模式、运行程序、组织编纂、纂修方法等基础领域逐渐陷入固定思维与僵化模式;依法治志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贯彻,人治化色彩浓厚,工作开展顺利与否取决于一地或一部门(单位)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缺乏明晰精细的工作流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等。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彼此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地方志工作内卷化倾向只是一种发展趋势,如果积极作为,不仅可以消除内卷化给地方志各项工作带来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借力”,从而促使这一倾向转变为促进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的驱动力。

二、地方志工作内卷化的具体表现

(一)志鉴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却有所下降。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轮修志基本完成,共出版(移交出版)188部三级地方志书。形成了一座以志鉴为主体并不断丰富的地方志资源宝库,是内蒙古历史上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最辉煌时期。然而,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修志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评审验收机制不成熟等原因,第二轮志书在组织编纂、成稿质量、出版印刷等方面也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志稿普遍存在学术价值、社会价值较低等现象。比较突出的两点表现为:首先,修志者未很好地遵循地方志学术规范,对地方志体例认识不深。一些志稿忽视章法,体例运用随意。一是对志书内容的科学分类缺乏认知和研究。修志者对志书所属行业或事业的认识水平有限,对志书内容宏观把握不足,无法提炼事物的本质和内核,将同类事物任意割裂,令全志整体结构呈现“碎片化”倾向、难成体系。二是以流水账式的记述方法代替地方志述体。“横排纵述”是地方志的核心体例特征及主要形式,纵述的核心特征又在于“纵然不论、彰显因果”①刘善泳:《志体“横排纵述”论》,《中国地方志》2010年第11期,第35页。。为达到这一目的,对事件如何展开记述,角度、立意、逻辑皆是关键,而非将资料按照年度简单堆砌。三是随意“创新”体式体裁。因分类不科学导致一些内容无处安放,继而随意设置附录、专记、特载、专辑等,不分青红皂白将其收罗其中。其次,修志者缺乏对资料良好的驾驭能力。资料是志书的灵魂,资料的选取和处理决定了志书质量的层次和高度。然而,有相当数量的志稿,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资料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料大多为行业、部门的基础性、浅表性资料。二是对资料的深度挖掘不够,对于本地经济社会或某一行业和事业的发展规律的反映不够深刻,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存在缺失。三是不擅长处理原始文件。譬如同一事件的材料,因来源不同——有的来自领导讲话、有的来自工作总结、有的来自调研报告,其叙事的立场、视角、语言风格等自然不同,需要修志者将各类资料充分融会贯通,形成一致的观点和文风。四是数据引用不科学,一方面关键节点数据缺失,另一方面为收录而收录,罗列许多既无横向比较价值、也无纵向比较价值的数据,于文字起不到辅助效果。如,在时间跨度至少十年以上的志稿中,频频出现同比增长的数据,但是哪年与哪年作比较却没有说明。

(二)二轮志书编纂的组织形式日益复杂化,责任主体不明确。

二轮志书在组织编纂形式上最大的创新是广泛吸纳了社会力量修志,即通过市场化公开招标形式,让社会力量承包资料收集和编写任务。随之,一些社会修志机构(文化公司)应运而生。

地方志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程浩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当前,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推进,有些部门已经合并或被撤销,跨行业、跨地区集团不断涌现,很多部门的职能发生变化,因此许多志书按门类已找不到对应单位承担编写任务,也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包揽一切。进行市场化操作,促进社会各界修志,无疑是一条较好的解决之道。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已送交出版的188余部志书中,由对应单位亲自组织编修的只有30余部,其余均由社会修志机构(文化公司)组织编修。但因为这一形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也出现许多问题,组织形式日益复杂化、责任主体不明确等内卷化现象严重。

首先,社会力量修志的资质准入问题。社会修志机构(文化公司)是否具备修志的组织能力及撰写能力?地方志管理机构对其并无科学的裁量标准,对其修志过程也无力进行全程指导与监管,留下修志任务无法按期完成或志书质量难以保证等诸多隐患。其次,社会修志机构(文化公司)与地方志管理机构以及签约的承编单位(资料提供单位)之间缺乏有效对接,配合度不高,未形成规范、高效、紧密的合作关系。社会修志机构(文化公司)与承编单位相互推诿,谁也不为志稿承担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再次,一些社会修志机构(文化公司)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把握不深刻,且因其追逐经济利益的本质,容易将地方志工作引向不可预知的方向。例如在志书中出现观点性错误,随意代表地方志管理机构组织所谓的“学术”活动,传播非权威性观点等,损害了“官书”本质,降低了志书的权威性。如何完善地方志领导管理体制,有效地组织开展志书编纂管理工作,使地方志能够顺应社会发展新趋势,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纂修组织方式,引导社会有序参与修志,是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三)志稿评审的关注点出现偏差,重微观轻宏观。

由于多数志书的编修“外包”给社会修志机构(文化公司),因此志稿“三审”制度逐渐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权威性的评审“国家标准”、评审专家组成结构单一、评审专家定位出现偏差等。首先,评审志稿的组成人员结构不合理。评审人员应包括地方志管理机构专家,熟知本地地情或行业、专业情况的老领导,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志稿需要各评审专家从不同角度审阅。但是,为了缩短编纂流程,编纂部门常常只邀请地方志管理机构专家审稿,或者虽然也邀请了其他人员,但是并没有给予其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把评审会开成了旁听会。其次,因为没有权威性的评审“国家标准”,所以评审专家发言主观随意性强,有的评审意见甚至相左,有的评审意见缺乏可操作性,致使纂修人员修改时无所适从。再次,一些社会修志机构(文化公司)对专家意见重视不够,或是表面接受,实则有意无意忽略。最后,一些评审专家有将自身定位成“校对者”的倾向,对志稿看得很细,但是着眼点放在错别字、行文规范等细节方面,缺失对志稿的宏观把握,提不出结构性、建设性的意见。

(四)重史轻志倾向,出现一些冠以“志”名的“史书”。

很多志书纂修者几乎不知道地方志为何物?或者对方志文化缺乏自信,认为地方志只是“攒”资料,没有可读性,没有历史价值,得不到读者的认可。有些志稿甚至直接在凡例(编纂说明)中声明: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遵循地方志体例,故而采用史体记述方法。表面看志书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其中一些已经背离了地方志的书写轨道,仅是冠以“志”名的“史书”而已。

三、地方志工作内卷化成因及消除对策分析

面对地方志工作内卷化倾向,需要分析研究其成因,以期将这一力量引导至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地方志事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一)地方志工作内卷化成因。

1.地方志管理机构职能定位模糊是造成各项工作内卷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地方志事业管理体制、管理范围以及管理方式,跟科学发展观要求、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文化需求都存在不适应的地方”①马小彬:《新时期地方志工作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中国地方志》2012年第6期,第13页。。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区域内的地方志管理机构一直存在着主要职能究竟是偏重于行政管理还是理论研究、业务指导的争议,结果导致两者发展均软弱不足。近期看,因为受“重行政、轻学术”观念影响,大多志稿的“去学术化”现象逐渐显现,志书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弱化。

2.修志理论研究跟不上修志实践的步伐,造成地方志学科建设方面的内卷化。即虽然志书越修越多,但离地方志学科建设却愈发遥远。受多种因素影响,内蒙古自治区二轮修志仍未摆脱“一本书”思想,大多数管理者缺乏做事业的长远眼光,“任务观”严重,只修志不研志,因此地方志理论研究基本上是自发、孤立、小生产型的——不仅理论成果未能得到保存,更加遗憾的是很多颇具修志造诣的人才在任务结束后随即流失。

3.地方志工作各领域均未形成科学统一的标准,造成志书编纂各个环节的运作愈加复杂,效率下降。在组织编纂环节,因层层转包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现象屡有出现;签约的承编单位将志书外包后很少过问具体纂修情况,作为资料提供部门却与承包者的衔接渠道不畅通,在志稿完成后亦无法提出精准的验收标准;缺乏从业资质评价标准,很多修志人员甚至主编的专业素养与修志任务不匹配。在评审验收环节,评审人员的主观意见取代科学评审规范,缺乏权威性的“国家标准”作为评审验收的依据,从而制约了志书质量。

(二)地方志工作内卷化消除对策。

如何遏制地方志工作内卷化倾向,消除内卷化给地方志各项工作带来的影响?

1.着力推行依法治志,实现“地方志活动司法化”②冀祥德:《论依法治志》,《中国地方志》2016年第1期,第22页。。地方志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需要彻底改变的是,由被动地遵守法律法规转换为主动依法实施地方志工作全面治理,实现从“依法修志”到“依法治志”。只有形成“依法治志”的思想意识,“内化于心”,并且“外化于行”,才能在根本上改变当前地方志各项工作中泛起的“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内卷化状态。

2.进一步准确定位和落实地方志管理机构职能。根据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地方志管理机构应是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学术研究部门。“地方志机构兼具行政属性和学术属性,其工作重心应放在地方志的编纂及研究上,确立地方志学术属性的主体地位,克服过度‘行政化’倾向,探索适合地方志特点的管理模式”。③韦兰玉:《确立地方志学术属性主体地位的思考》,《广西地方志》2013年第6期,第29页。要活跃学术研究氛围,推动地方志理论研究,培养地方志复合型人才。修志是一项极其特殊的工作,一名较为成熟的修志者应具备两个基本素质:具有一定水准的学术研究功底和具有参与过志书纂修全过程的实践经验。地方志管理机构应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与其他行业人才相比,这类人才的年龄通常偏于年长,这是地方志工作周期长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3.积极建立地方志独立学科。提升方志学的学科地位,构建系统、健全的方志学科,已是在新时期下发展地方志事业的当务之急——不仅深刻影响新修志书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地方志事业的持续发展。但这一紧迫的问题,至今尚未引起方志界足够的重视。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地方志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是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五位一体”成熟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其中对学科建设的近期要求则是“制定方志、年鉴理论和方志学、年鉴学学科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方志、年鉴理论研究学术规范,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志学和年鉴学学科体系”①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5年8月25日。。然而,时至今日尚未建立起成熟的方志学和年鉴学学科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方志学界虽然出版了一些地方志理论著述,但是多聚焦旧志的批评继承、旧方志学的评价、新方志的编纂等方面。随着修志实践的不断深入和丰富,对地方志的学科内涵及构成认识不清、对方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无法界定以及方志学的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须开拓新的研究视角、把握新的研究趋势、形成新的研究思路,实现方志学研究的新突破。

4.尽快制定出台修志“链条”中的各类“国家标准”。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志书评审验收标准》《地方志从业人员资格准入标准》《地方志分类标准》《地方志索引编制规则》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只有就志书评审中所有共性的若干问题制定权威性的“国家标准”,才能对志书的质量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由此形成的评价结果也才能让人信服。范本龙曾就此提出:要将志书评审纳入整个修志链条(修志准备、政府发动、资料征集、组稿编修、总纂合成、志稿评审、出版印刷)中,同时就其编修人员基本素质(主编及其他编修人员的学历和相关资历、专业特长、职业道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志书质量)、资料基础(来源、考证、鉴定)、内部控制制度(人员分工、目标责任、框架结构、编修流程、编校质量、出版质量)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等连同志书本身情况逐一量化为一定的评价分值,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评审”②范本龙:《应尽快形成科学统一的志书评审模式》,《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7期,第18页。。这一思考和建议,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修志志书工作
经我校教师为主体的修志团队六年努力“上海共青团志”项目成果顺利出版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不工作,爽飞了?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选工作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概述”是一本志书的概述还是一地总貌的概述
于无声处闻惊雷 铁心修志谱新篇——忆陕西省军事志副主编侯景文的修志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