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艳香 王春玺
党内政治生态是指党组织和党员生存发展的环境、氛围、风气、习惯等综合状态,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2]的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3]。
党内良好政治生态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从总体上看,这是党中央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的结果。具体而言,这既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所形成的合力,也是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结果。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开创性举措,在党内形成了四个方面的良好生态①:从党组织权力结构的角度上看,正确处理党内权力关系等各种党内关系,形成团结统一的“组织生态”;从权力运行的角度上看,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反对权力腐败,形成清正廉洁的“反腐生态”;从权力产生的角度上看,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形成任人唯贤的“用人生态”;从党内政治文化的角度上看,厚植涵养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形成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生态”。总之,“组织生态”“反腐生态”“用人生态”“政治文化生态”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分别对应着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权力产生及保障权力运行的制度背后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它们共同促进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团结和统一,既是党的生命,也是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在组织上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团结统一达到全新的高度。正如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所指出的那样,“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4]。
在党组织内部的权力结构关系上,党在十八大以后对民主集中制的创造性运用就是明确提出了“两个维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确立”,为实现全党在组织上、思想上的统一提供了政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两个确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5]。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党中央既从思想上在全党开展“四个意识”学习教育活动,又从制度上建立健全“两个维护”保障机制。
首先,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建立和完善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6]。党中央将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的政治纪律和最高政治原则,制定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等制度,不断完善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党的组织制度,形成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制度体系。这些党内法规制度有效规范了党内权力关系,保证了全党服从中央。
其次,在实践中加强对以“两个维护”为核心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问责。“七个有之”的重要方面就是“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作祟,大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6]。因此,党中央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坚持“五个必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个人势力等非组织活动”,“导致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政治生态恶化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7]。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的督查问责机制。”[8]严格整治“七个有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破坏党的团结统一问题,以确保全党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总之,上述重大开创性举措使“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深入党心军心民心,有力地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极大地增强了全党的团结统一。[9]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在全党形成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六有”政治局面。这也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目标。它赋予党的团结统一更加丰富的内涵:既有集中、纪律、统一意志,也有民主、自由、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党中央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正确处理党内关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六有”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
党内政治生活展现全新气象。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10],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法宝。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11]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党员开展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加积极健康。
全党高度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要求我们“坚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党内组织和组织、组织和个人、同志和同志、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等重要关系,发扬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实行正确集中、维护党的团结统一”[1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正确规范党内关系、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更加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全党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13]党中央坚持理论武装,巩固了全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党同志“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全党的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极大地调动了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14]。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使全党的创造性及活力竞相迸发。党中央还建立和完善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包括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等,党内民主氛围日渐浓厚;各级党委议事决策制度和程序不断完善,有力避免了党委“一把手”独断专行的问题。
党内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是顽瘴痼疾,常常禁而不绝;腐败是社会的毒瘤,短期内难于根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锐气祛病疗伤,激浊扬清,持续正风反腐肃纪”[15],“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16]。可以说,党中央采取的反腐倡廉重大举措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
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党的作风建设,大致经历了改进工作作风、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全面纯洁党的作风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重要抓手,改进工作作风。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即“中央八项规定”。在实践中,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的纪律整饬作风,这深刻改变了党内政治生态,近年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增量不断减少,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进。
第二阶段,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为什么要聚焦在“四风”上呢?“因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17]。2013年6月以来,党中央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任务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17]。党中央“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3]。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将 “四风”整治推向深入。
第三阶段,从“治本”的角度,全面纯洁党的作风。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18],使党员干部不敢、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在改进作风的同时,还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2015年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实”的作风蔚然成风。2019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求全党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
此外,党中央还采取各种措施与歪风邪气作坚决斗争,“狠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19];狠刹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正之风;狠刹任人唯亲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总之,上述重大开创性举措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形成了一个正气弘扬、歪风邪气没有市场的政治生态。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数据显示:“97.3%的受调查对象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好转表示满意。”[20]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3]为了清除权力腐败这一政治生态最致命的“污染源”和最大毒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坚持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三管齐下、协调联动,创建了反腐败斗争的全新格局:“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21]。
首先,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惩治和威慑。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定不移地“打虎”“拍蝇”“猎狐”。其中,“打虎”的力度前所未有。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经党中央批准立案审查的“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22]。党的十九大以后,反腐实现了从注重“惩治”向“惩防结合”的转变,更加注重预防腐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实现由“惩治极少数”向将纪律挺在前面“管住大多数”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4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了1134.4万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第二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人数占比为90.7%[23],使“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24],起到了预防腐败的作用。
其次,持续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出轨、越轨。党中央深入推进制度反腐,建立和完善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和问责机制,大大压缩了消极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一是创新权力监督体制,推动设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监察委员会,形成对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的监督合力。二是党中央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利剑作用,强化巡视的震慑遏制效果。三是从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入手,建立对“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与问责机制。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公开发布。
最后,从根本上构筑“不想腐”的思想觉悟。一是依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自觉抵御腐败的侵蚀。如果没有理想信念这一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25]。坚持不懈地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二是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三是党员干部加强自我修养。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要求严格自律,筑牢道德防线,守住做人做事底线,培育良好家风,自觉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
人类政治的两大基本问题是权力的产生与权力的控制。[26]吏治清明,党内政治生态就风清气正,而选人用人中的吏治腐败会从权力授予的源头上对党内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27],选人用人风气明显好转。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原则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确立“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8]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全面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德、能、勤、绩、廉。改进干部推荐考察方式,坚持“凡提四必”,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四唯”问题。[29]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激浊扬清,“扬清,关键是要扬选人用人之清,落实好干部标准”[30];激浊,就是铲除腐败(尤其是权力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其中,“圈子腐败”是权力腐败的突出表现,“不进圈子就进不了班子”一度成为选人用人的潜规则,这就严重扭曲了用人导向,严重损害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党中央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反对“任人唯亲、任人唯利、任人唯圈”等潜规则,严厉惩处了任人唯亲、任人唯圈以及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行为,对“带病提拔”的干部实行倒查,坚决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强化了正向淘汰,使用人风气更加清朗。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选人用人的第一位,因为“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31]。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提出了判断领导干部政治素质高低的政治标准:“主要看是否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忠诚干净担当。”[6]强化政治把关,对政治上不过关的干部一票否决,对政治标准把关不严的领导干部严肃处理;对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政治能力强的干部提拔重用。这就树立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风向标”。
敢于担当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政治标准。2018年5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提出“三个区分开来”,为那些敢于担当、敢于大胆创新的干部“撑腰”“打气”。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从制度上为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的领导干部提供保护。在全党树立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干部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果断调整了那些消极慵懒、“为官不为”的干部,大胆任用了一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政绩十分突出的干部,崇尚实干担当的正向激励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问责机制,对为官不为的干部进行问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当然,这种“把关”应该是党委的集体“把关”,而不只是党委“一把手”“把关”。但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推荐、考察、会议讨论等环节,党委“一把手”常常起着关键作用。为此,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以加强对分析研判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选人用人全过程的监督。以分析研判和动议环节为例,为了遏制“一把手”的用人专断现象,各地健全和完善了“五人小组”,完善了对干部“动议”的内部酝酿和协商程序。[32]在干部的提名、考察、讨论决定等每一个环节都建立了责任制,“做到谁提名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主持会议讨论决定谁负责”[33]。2019年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将“十不准”[34]作为干部选拔任用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同时,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进行政治问责和终身追责。
总之,上述重大开创性举措从根本上扭转了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全面净化了用人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忠诚干净、有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组织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35]党中央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的治本之举。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标志性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党内政治文化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毫不放松地加强党性教育,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13]。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熏陶中,党员干部不断提升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正所谓“官吏之忠,在于正己安人、率先垂范”[37]。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官德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党员干部的政治气节和风骨。发扬革命文化,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38]。教育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39],提高政治觉悟。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追求。一方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党员干部带头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之凝神聚气。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弘扬和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41]
党中央坚持立破并举。在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同时,坚决抵制庸俗腐朽政治文化的影响。这种消极影响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一些党员干部由于价值观不敌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庸俗文化的侵袭而形成“权力依附”“利益依附”[42]。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43]“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44]
正确处理党内法规制度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关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走向成熟稳定的重要标志就是“将无形的党内政治文化转化为有型的制度约束,将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党员的信仰习惯和行为要求”[45]。例如,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就将廉洁自律这一价值要求倡导固定下来,成为党员干部从政必备的“准则”和规矩。只要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内法规制度等明规则,“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在党内就会失去土壤、失去市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以正压邪。”[4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当然,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动态过程,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好转”需要全党上下持续不懈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虽然已经有了‘起势’,但还没有形成‘定势’;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优势’,但还没有达到‘胜势’。”[47]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新要求。在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通过创新党内政治生态评价机制、巡视监督制度、政治问责制度,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党内政治生态链”,进一步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第一,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评价机制,探索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党内政治生态责任制。要将良好党内政治生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政绩,作为其提拔任用的重要标准。第二,充分发挥巡视利剑的作用,“把巡视巡察与净化政治生态相结合”[48],在巡视监督中开展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发现突出问题。第三,实施严格的政治问责工作。如果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甚至出现了系统性、塌方式的腐败等情况,就要对相关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政治问责和严厉的纪律处分。第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创造良好的党内民主氛围,否则,“党内正常政治生活就开展不起来,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的武器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49]
注释:
① 党内政治生态主要包括5个方面:组织生态、反腐生态、用人生态、创新生态、干事生态。参见:何毅亭.党内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思想[N].学习时报,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