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富叶,刘永权,宋连英,贾光耀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兴科技的发展,人们接受健康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和多元。健康信息的爆炸发展,以及“智慧医疗”的诞生打破了医疗服务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尤其近几年智慧医疗发展更加迅速,目前已经成为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1]。在此背景下,医疗机构作为健康知识传播的主力军,合理利用新兴技术手段,以大众需求为导向,传播专业、科学的健康知识,实现对人群的精准健康传播,变得愈发重要[2]。
本文主要探讨某三甲医院在当前“互联网+智慧医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建设智慧健康驿站[3]对不同人群实施差异化健康管理,构建“多元协同”的精准健康传播模式,从而将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使公众需要健康信息时能够精确适用、触手可及[4],也为其他医疗机构精准健康传播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精准健康传播是在当今信息传媒复杂,健康信息呈碎片式、片面化、谣言式的纷杂背景下探索建立的,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并结合人群生理、病理、心理、伦理、情理及接受程度,实现从传播源头上精确、传播途径上精致、传播受众上精益的全生命、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的科学精准健康传播体系,从而影响个体、群体及社会的健康行为[5]。
郑州市根据“健康中国”战略,积极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号召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康小屋,加强组织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水平。郑州人民医院作为三级综合医院,在政府指导下创新举措,积极探索建立智慧型健康驿站。作为医院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为打造可复制的精准健康传播模式,医院着力构建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干休所、养老院等多种形态、定位不同的智慧型健康驿站。
健康驿站执行标准化配置。每家驿站均设立办公区、治疗区、健康宣教区、自主检测区和健康产品展示区,并配备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心理测评系统、睡眠呼吸初筛仪、按摩仪、心电图机、中频电疗仪等健康检测和体验设备,可开展基础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健康体验及预约诊疗服务。驿站由医院与拓展单位合作共建,单位提供驿站场地,医院负责驿站建设、布局以及相应设备设施的投放。驿站建成之后,由医院负责运营管理。
研究表明,民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是影响健康教育开展效果的重要因素[6]。需求评估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础[7],这与精准健康传播“因人而异”的理念不谋而合。了解服务人群的健康需求,有助于健康传播内容、途径、方式的制定,从而可以提高健康传播的精确性和传播效果。基于此,驿站定位设置不同、目标人群不同。每家驿站运营前,为精准了解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驿站服务人群发放电子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对目标人群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婚姻情况、文化程度、自觉身体健康状况、患病情况、想要了解的医学健康知识、医疗服务需求类型、健康信息主要获取方式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形成每家驿站特有的健康需求报告,为准确开展健康传播建立基础。
驿站运营之后,其配备的自主检测设备为服务人群完成身高、体重、人体脂肪成分、血压、腰臀比、血氧饱和度、心电、血糖、尿酸、血脂四项、视力、体温等多项健康检查。相关检测结果以健康报告的形式在驿站直接发放或者移动端推送。通过健康检查,驿站准确掌握服务人群超重/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其他体检异常指标,使疾病与需求共性,为制定健康传播内容及干预措施提供精准导向。
医院设置健康驿站站长储备库,每家驿站配备专职站长一名,负责驿站的日常管理和健康服务。站长资质要求高年资中级职称以上、具有5年以上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熟悉掌握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和慢性病基本保健诊疗知识。每名站长上岗前,结合专业特长、驿站定位和人群特点进行个性化业务培训,包括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和慢性病基本保健诊疗、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膳食、健康运动、中医理疗基本常识操作等内容,培训合格后审批上岗。
站长根据所辖区域人群的体检结果,为每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结合年龄、疾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按照中低风险人群、慢病人群和疾病人群制定个性化、精细化健康管理方案,围绕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运动、营养、保健康复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并动态更新、定期随访、评价管理效果,从而提高人群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并根据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展中医理疗、按摩、拔罐等非侵入性中医药治疗项目,为服务人群及家属提供家门口的便捷医疗服务。
驿站提供多形式、多样化的健康科普。驻站人群及家属根据需求可自主选择线上、线下健康科普知识。站内设立健康讲堂,基于需求调查和健康体检,结合驻站人员的时间安排,医院专科医生不定期进站开展健康讲座、健康义诊等科普宣教活动。不同位点的健康驿站配备不同的健康教育及自我健康管理宣教资料,如社区型健康驿站放置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健康宣教资料和健康处方,学校健康驿站放置学生常见传染病及颈椎病、静脉曲张等教师群体常见病的健康宣教资料和健康处方,并定期更换。针对驿站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医院组织相关专科专家制作科普短视频,参与直播录制,撰写健康科普文章,出版科普书籍、杂志等,于驿站位点、驿站服务微信群、驿站电视、站长抖音等媒体端定期投放。
针对站内所有科普活动,定期发放电子“调查反馈表”,针对科普内容的实用性、生动性、文章可读性、科普方式接受度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意见汇总,对科普形式、内容、参与人员等不断调整优化,力求将复杂艰深的医学知识恰如其分地普及给服务群众,从而让健康知识的传播更加“精准”。
医学史发展过程中,全世界范围内的医疗服务从最初的上门服务,慢慢集中到了医院和诊所。这种转变主要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但是很难满足一些婴幼儿、高龄、患病等特殊人群的需求[8]。为精准对接驿站服务人群及其家庭成员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该院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服务人群及其家庭特殊人群提供母婴护理、儿科护理、压疮护理、居家康复等近百项上门服务内容,开展全过程专业医疗服务。驿站人群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手机端预约医院护士上门服务,真正实现三甲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作为郑州市首家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院,上门服务的护士需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同时具备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通过上门服务相关理论及技术考核,方能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
智慧医疗的不断发展使健康传播方式更加多元,人们对互联网医院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大幅提升,群众的就医模式在慢慢转变。
在健康驿站,以智慧医疗为支撑,由医生、护士、临床药师、临床营养师、临床心理师、中医师、康复师等共同组成诊疗团队。人们可通过医院APP、驿站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发起体检报告、慢病管理、用药、心理、康复、护理、健康生活方式等咨询申请。咨询方式包括图文、在线视频等。申请由系统推送至驿站站长进行初步答疑和分类,然后转归给诊疗团队的相应专科成员。成员可在线查询检查结果与问诊答疑,并根据需要建立预约诊疗、预约住院、预约取药等专属绿色通道。驿站智慧医疗的使用极大缩短了就诊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扩大了医疗服务内涵,也为驿站人群提供了更全面、权威、精确的健康指导。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而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健康科普。医疗机构作为健康科普传播的主要力量,面对“互联网+智慧医疗”的迅猛发展,如何为老百姓提供精准、便捷、智能的健康科普知识,建立一套专业、权威、智能的精准健康传播模式,已经成为医疗机构迫切解决的问题。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疗仪器更加智能和网络化。医院建立不同定位的智慧健康驿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居民,将血脂、血糖、血压、心电、体脂等基础体检指标自动传输到信息平台,为服务对象精确画像,为驿站站长及诊疗团队进行结果分析、健康咨询、健康指导等提供依据。不同驿站的书籍、杂志、电视、微信、抖音、云直播等传统和现代多媒体合力的应用,形成差异化传播矩阵,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式精准实施健康传播,整体提升传播效应,形成稳定长久的服务关系。
新医改方案明确了基于社区展开健康管理服务与大型医院共享医疗资源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有效途径[9]。社区,尤其企事业单位的健康需求明确,利用空闲场地引进健康驿站,可就近实现职工便捷、权威的健康服务。而医院在智慧健康驿站中,构建以科学调研为基础、健康体检为导向,进行驿站站长精细化管理,并结合健康讲座、健康义诊、短视频等科普活动在线上线下的精准投放,延伸至家庭医疗上门及智慧医疗诊疗团队精准指导的“多元协同”精准健康传播模式,整合、共享、下沉医院内外资源,扩充完善医院服务网络,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全链条管理,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10],整体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效能,既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健康需求,又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探索经验,也适合于当下精准健康传播的新形势。目前医院已建健康驿站13家,即将建成投入使用8家,范围覆盖郑州市主城区金水、惠济等6个行政区,其中学校类型的驿站更是覆盖了从小学到大学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过程。驿站直接服务人群5万余人,大大提升健康传播可及性,受到区域大小企业的共同关注,得到政府的一致好评。
“多元协同”精准健康传播模式虽然扩充了“驿站—社区—医院”医疗健康生态圈,实现三甲医院资源下沉基层,但是社区角色中的基层医院参与较弱。在之后的模式复制中,应加强政府主导与统筹协调,广泛纳入基层医疗机构,打通信息网络连接,充分体现“驿站—社区—医院”三级联动的特点。基层医疗机构也可参照该模式,或自己、或与大型三甲医院合作,推广升级精准化健康传播网络,创造医院人文品牌,为实现“健康中国”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