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针灸推拿治疗进展

2023-01-21 04:00黄振家李雪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2022年4期
关键词:头针脑瘫电针

黄振家,李雪

1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2 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小儿脑瘫又称脑性瘫痪[1],是指在胎儿或婴幼儿的发育过程中,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时引起中枢性运动以及姿势发育障碍,使其活动受限的一种疾病,同时还可以引起感觉、认知、交流和行为等障碍,严重者可以引起癫痫、继发性肌肉以及骨骼等方面的异常。脑瘫全球发病率为1‰~5‰,我国儿童患病率在1.8‰~4‰[2],给患儿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压力。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脑瘫是以改善或恢复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尚缺乏明确的特效药物,而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中的针灸推拿疗法在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介绍和总结近年来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探讨传统医学对小儿脑瘫的治疗优势,现作综述如下。

1 针灸对小儿脑瘫的治疗

1.1 头针疗法

以头针,即头皮针疗法,是指通过针刺头部的一些特定区域(腧穴、功能区)来改善疾病症状。在中医古籍《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中就记载有头针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在近现代以来,涌现了山西焦氏、长安方氏、朱氏、汤氏等诸多学术流派,使头针的临床研究更加丰富。因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部,是为全身气血调节的重要部位,故头皮针疗法在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李氏[3]等对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报道中,治疗组以头皮针为主,同时以脏腑经络辨证为基础,辅以一定的配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四个月,同时随访3月后患者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头皮针联合配穴疗法对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而单纯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63.3%。证明头针在小儿脑瘫的恢复治疗中较单纯康复训练临床疗效更显著。傅氏[4]等对头皮针治疗小儿脑瘫认知功能障碍的报道中,治疗组给予岭南头皮针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周期均为12 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6.6%),同时观察2组治疗后DQ 评分、VP 指标改善情况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岭南头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1.2 体针

体针疗法是采用辨证或对症取穴,另外结合一些个人特色疗法进行针刺治疗。辨证取穴多选取百会、四神聪、足三里、三阴交等,若属肝肾阴虚证配肾俞、肝俞、太溪等;气虚血瘀证配膈俞、气海等。金氏[5]等在“痉挛三针”(解剪:位于大腿内侧面,股内侧肌与缝匠肌之间点后1.5 寸,腘横纹上6 寸,即后血海上4 寸;血海上:位于大腿内侧面直对股骨内上髁,腘窝横纹上7 寸;后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面的下部,股骨内上髁上方,腘窝横纹上2 寸,缝匠肌与股内侧肌之间点,向后平开1.5寸处,即血海后1.5 寸)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肌张力影响的报道中,从经络辨证角度,观察组针刺“痉挛三针”[6]治疗70 例,对照组运用物理疗法配合头针智七针、常规针刺70 例,2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其研究结果表示“痉挛三针”对于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肌张力及粗大功能作用明显,可以有效调节局部肌肉微循环,缓解内收肌痉挛,从而使痉挛性脑瘫患儿获得更好的独立行走及跑跳功能。张氏[7]等观察针灸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状态改善的情况,观察组运用输合配穴针刺法,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以及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合穴,输穴行泻法,合穴行补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平补平泻,均治疗60天,治疗结束后结果表明观察组痉挛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以及痉挛的踝、膝、髋关节处肌张力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1.3 电针

电针有止痛、镇静、调节肌张力、促进气血循环等作用,使用电针治疗小儿脑瘫可以有效调节患儿机体功能,同时可以较为客观的把握刺激量的大小,更好发挥作用。王氏[8]等对电针治疗脑瘫儿童腓肠肌痉挛的报道中,采用随机分组观察32 例患儿,对照组选取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悬钟进行常规针刺,电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足三里穴、上巨虚穴连接G6805-2A 低频脉冲治疗仪,刺激强度以产生轻度肌肉收缩为度,结果表明电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腓肠肌的痉挛。钟氏[9]观察电针结合综合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瘫,对观察组62 例患儿进行3个疗程电针治疗后,有效提高了患儿社会能力,促进患儿粗大运动能力改善,从而减少致残率,降低致残程度,有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1.4 水针

水针即穴位注射,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选取合适的腧穴,同时加以针刺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再结合药物的药理作用,双重作用于腧穴,共同发挥刺激经气、营养神经、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从而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及改善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李氏[10]等研究水针治疗脑瘫患儿智力障碍,对治疗组40 例进行3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7.5%,研究提示水针治疗对于脑瘫患儿脑血流有直接影响,可以有效改善脑瘫患儿智力障碍。王氏[11]比较穴位注射与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对观察组65 例患儿进行3个疗程穴位注射m NGF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前、后肌张力改善明显,研究提示穴位注射m NGF 治疗小儿脑瘫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治疗,穴位注射治疗在腧穴作用的基础上,药物能沿经气传导直达靶部位,充分发挥了药物与腧穴的双重作用,从而更好的改善机体功能。

1.5 温针

温针法具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脑瘫患儿常由于先天失养或后天不足,身体功能活动受到限制,筋骨肌肉形成亏损虚寒之证,温针针刺治疗偏瘫肢体,不仅使其气血流动加快,营养筋骨肌肉,还可通过刺激本体感觉神经诱发牵张反射,带动相应的拮抗肌收缩,降低痉挛侧亢进的肌张力,从而抑制痉挛。齐氏[12]等运用温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50 例,头针根据患儿偏瘫或双瘫的类型取头部相对应的运动区,体针根据患儿偏瘫或双瘫的类型取患肢穴位,利用温针仪独特的控温功能进行治疗,研究表明温针疗法对于脑瘫患儿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改善有明显作用。

2 推拿疗法对小儿脑瘫的治疗

小儿推拿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小儿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在临床知识指导下形成的治疗小儿常见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其主要通过特定手法刺激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调整脏腑气血和经络功能,以调脏通腑、补虚泻实、改善循环代谢,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在临床中发现运用小儿推拿治疗脑瘫患儿,能够明显促进脑瘫患儿发育,提升患儿认知能力。易氏[13]等报道运用刘氏小儿推拿推五经理论辨证治疗38 例脑瘫患儿,治疗3个疗程后患儿在智力、精细运动及粗大功能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改善,研究提示刘氏小儿推拿在对于改善脑瘫患儿机体功能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可以纳入小儿脑瘫治疗体系。苏氏[14]等对运用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报道中,观察18 例患儿运用刘氏小儿推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卧位和翻身,爬和跪,坐位,站立,走、跑、行走,应物能力,言语能力等方面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同时发现通过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有利于调节促炎和抗炎因子水平,可以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从而提高患儿智力水平。

3 综合疗法

综合疗法是将上述疗法的两种或多种疗法联合运用,这样可有效弥补某单一疗法的不足,发挥多种疗法的联合优势,以收获更加肯定的临床疗效,是为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治疗方法。

3.1 头针结合体针

敖氏等[15]治疗80 例痉挛型患儿,实验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点刺,头针选取百会、四神聪等穴位,体针选取合谷、曲池、内关、委中、三阴交、人中、承浆等穴位,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所有患儿均完成6个月治疗,分析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后实验组MAS 评分及PRS 评分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头针结合体针点刺疗法对于痉挛型患儿下肢肌张力及关节畸形改善有明显效果。徐氏[16]等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头针选取百会、曲鬓、通天、前神聪诸穴,长留针2h,结合体针运用半刺法,选取上肢的曲池、外关、合谷穴,下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解溪、悬钟,以及背部的夹脊穴,治疗3个月,通过头针长留针与体针半刺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使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改善明显。

3.2 头针结合水针

朱氏等[17]治疗80 例肝肾不足型脑瘫患儿,对照组予以头针疗法,治疗组予以头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穴位注射选择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给予足三里、肾俞、大椎穴位注射,每周治疗3 次,所有患儿均治疗2个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较高,且治疗组MSA 评分、MSA 评分和Gesell 发育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血清NSE 和MBP 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儿脑部发育及运动协调能力改善较明显。刘氏[18]治疗152 例患儿,治疗组行头皮针和穴位注射结合治疗,头针选取对应功能区域穴位,水针以手阳明经肩髃、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和局部取穴为主,对照组单用作业训练。连续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此种联合联合疗法既有效发挥头针促进脑部血液代偿改善脑部功能的作用,又很好的发挥了水针营养神经肌肉组织促进肌肉功能改善的作用。

3.3 头针结合舌针

冼氏[19]利用头针结合舌针治疗脑瘫患儿60例,实验组运用联合疗法,头针穴位选择百会、四神聪、颞三针、智三针,双侧的平衡区、运动区及足部运感区,舌针穴位选择以心穴、脾穴、肾穴、肝穴、舌柱为主,对照组仅头针疗法治疗,治疗6个月,研究观察发现,实验组联合疗法在对于患儿运动能力、智商发育、脑血流图改善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针刺推拿结合康复疗法

黄氏等[20]运用电针舌三针联合口肌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纳入60 例患儿,观察组以电针结合口周按摩加口腔部肌肉训练为法,电针取舌三针,即上廉泉及其左右各旁开1 寸处的穴位,1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利用教师流涎分级法[21].、Gesell 发育量表[22]评定疗效,观察结果表明电针舌三针联合口肌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肌训练(P<0.05),该研究提示电针舌三针联合口肌训练治疗对于脑瘫患儿流涎症有着协同增效的积极作用。贺氏[23]运用“贺氏三通针法”治疗脑瘫患儿86 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锻炼基础上采取“贺氏针灸三通法”,运用“微通法”以普通针刺为主、“温通法”以火针结合艾灸为主、“强通法”以三棱针点刺为主的“三通法”原理,依照患儿病情辨证交替取穴,快速进针、随刺随出,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后评定结果显示实验组FMFM、GMFM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贺氏三通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脑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曾氏[24]等报道利用刘氏小儿推拿配合头针加改良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对于患儿粗大功能改善疗效显著。张氏[25]在针刺、推拿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报道中,为26 例患儿实施联合疗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结果提示观察组患儿在粗大运动功能、上肢关节运动能力方面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只进行功能训练)改善明显(P<0.05)。陈氏[26]利用皮内针、捏脊疗法结合康复训练联合疗法治疗60例脑瘫患儿,研究表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GMFM、ADL 评分改善效果较康复组明显(P<0.05)。

4 结语

小儿脑瘫属中医“五迟、五软、痿证”等认识范畴[27],其发病主要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父母气血虚弱受孕或后天失养等,导致脑髓未充,筋骨肌肉失养,生长发育迟缓障碍。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原则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通过改善患儿自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康复的最终目的。中医病机认为此病系胎元受损、阴阳相对平衡被打破,出现脏气虚弱或阴阳偏盛偏衰,治疗应以培本固土、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促使阴平阳秘为原则。而针灸推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祖国医学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应用此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可以疏通经络、扶正培本、促进阴阳调和,对于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患儿认知功能疗效确切。同时,根据现代研究发现,针刺推拿通过刺激患儿相应的功能区域,能够有效改善大脑皮质缺血缺氧状态,挽救临界神经细胞,从而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与再生,可以代偿受损的功能区域,进而促进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恢复对应区域物理功能[28,29]。近年来,应用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报道越来越多[30],头针、体针、电针、水针、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得到广大病患家属认可,针灸、推拿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临床疗效肯定,是为目前临床治疗中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以期改善临床病患各项功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猜你喜欢
头针脑瘫电针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