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省农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3-01-21 03:06戚佳妮成丽娜
园艺与种苗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科技人员科技人才辽宁省

戚佳妮,成丽娜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1 乡村振兴与农业科技人员培养的关系

1.1 乡村振兴与人才建设的内在联系

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本质目标和要求。乡村振兴,人才要先行;科技支撑、人才是关键,人才的振兴是直接带动中国乡村振兴走向全面振兴的关键。人才队伍的振兴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和支撑。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人才兴则乡村兴。

1.2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

1.2.1 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130万人(包括农民技术员),占农业人口的比例约为1.5‰,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该比例超过4‰;在中国,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只有6名农业科技人员,全国农村农民科技人才数量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0.64%。

1.2.2 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科技人才目前表现为从事种植业、畜牧业等偏技术类的科技人员较多,而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市场营销、农业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农业科技人才较少。乡村振兴战略新的发展机遇下,对农业人才的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既懂农业科技研发,又懂市场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倡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中具有高学历的农业科技人才到基层从事农业推广和技术研发。要从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着手,优化农业人才结构配置,让队伍服务功能发挥最优。

1.2.3 农业科技人才综合素养提升。由于农业科研人才的学历分布不合理,本科及以上的农业科技人才占比不足50%,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仅6.7%。县级和乡镇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中,高学历人才占比较少,大部分在岗员工学历层次较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传统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特别是在国家层面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数量偏少。

1.3 农业科技人才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1.3.1 农业科技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保障。乡村发展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农业科技人才是推进科技强国的关键。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经营农业,而目标的实现需要农业科技人才将这些技术理念和方法带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农业科技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是推动农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前进力。

1.3.2 农业科技人员是科技转化的动力。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能力,实现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培养一批技术领先,引领农业科技前沿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乡村振兴的实施需要依靠农业科技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形成,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经济产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科技人员是科技创新的实践者,不断推进农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联合科技力量,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将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经济紧密联合,驱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农业一线。

1.3.3 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者。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左右,农业科研型人才作为推动农业进步发展的关键动力,在培育品种、专利、发明、论文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关键技术方面,农业科技人员将成果推向农业企业、种植户及农民等,并将成果落实到真实的农业产品,每一环节都不能缺乏农业科技人员的参与。

1.3.4 农业科技人员是科技扶贫的动能。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新形势要求下,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村地区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脱贫增收等方面,利用自身的专业性,成为扶持农业产业精准脱贫带头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2 辽宁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2.1 辽宁省农业科技人才基本情况

截至2019年,辽宁省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为18 411人,其中29家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农业科研人员8 046人,全省各级农技推广人员10 365人。全省拥有56个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团队,涵盖1 500余科研人员。其中工程院院士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9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8人、2个团队;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百人层次99人、千人层次224人。

2.2 辽宁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情况

辽宁农业科技人员的主要来源是农业院校,目前全省共有12所本科院校设有农学相关专业,2020年全年招收博士121名,硕士2 074名,相较比较热门的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各数据都远远落后。除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农业类院校,有关农业类专业设置较全面,其余院校多为综合性学校,只设有部分较少农业相关专业。

2.3 辽宁农业人才培养相关政策情况

为提升辽宁省科技创新,辽宁省在落实国家及省科技人才队伍战略方面作出一系列举措,2010年7月,辽宁省提出《2010—2020年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针对人才总数、人才素质、人才结构和人才效益等4个方面提出了战略目标,着力强调了突出培养创新科技人才。在辽宁省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学科领域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端和高层次人才,以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水平。组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5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辽宁创新团队4个,选拔培养35岁以下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20名,且在省内农业院校每年培养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5 000人左右。辽宁省在全国首创了科技特派团、特派组、特派员和农民技术员培养“四位一体”的农村科技特派工作模式,2022年科技特派团围绕辽宁省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派出5人以上团队,开展定向攻克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转化科技成果、适用技术推广和技术人才培训,为做大做强产业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科技支撑;科技特派组以企业为主体,以小规模团队2~5人成组,围绕农事企业技术需求,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定向攻克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转化科技成果及适用技术推广;首席特派员专项围绕水果、食用菌等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下游方向。

3 辽宁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乡村从业人员逐年递减

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撑,由于农村内生性人才短缺,外部性流失严重,加之人才队伍老龄化和专业结构不合理,“一专多能”的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即既具有专业的农业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又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成为了制约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阻力因素。辽宁目前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约50万人,大多数年龄偏大,年轻人占比呈下降趋势,就地区结构来看,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在省内不同地区差异明显。乡村振兴是针对新时代环境提出的战略要求,但现有的还是比较单一的农业生产性人才,懂经营、会管理的实用型人才占比较低,具有创业能力的人员数量极少。现有的农村人口逐年减少,2020年辽宁省乡村农业人口2 162.4万人,比2016年下降了约5.7%,40岁以下农业人才所占比重较低。2016—2020年,辽宁省乡村从业人员逐年减少,由2016年的1 218.6万人,下降到2020年的1 147.1万人,按照每万名乡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8.1人,与全国每万名40人相比,辽宁省差距明显。

3.2 农业人才培育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脱节

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多元化,即所谓的普适性和特殊性。普适性是指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特殊性是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对人才需求的导向,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高等农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形式单一,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高校毕业生面临较多问题,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滞后于劳动力市场的多样化要求,导致农业人才供求矛盾的存在。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懂技术、有能力的创业型人才需求增多。由于目前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倾向明显,大学生人才配置效率偏低,导致很多农业毕业生滞留于城市,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3.3 高能级创新平台缺乏,人才聚集力有限

目前辽宁省已形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主的农业重大创新平台体系,但平台数量和水平与其他发达省份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20年辽宁省已形成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3个跻身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由于农业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平台数量和水平与其他省份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全国已批复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共9家,黑龙江、吉林均已布局,辽宁尚未实现,农业高端创新平台的缺乏,也影响了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集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辽宁共有5家,远低于山东、江苏等省份。

3.4 农业人才管理和激励政策机制有待完善

3.4.1 农业人才管理。农业人才是农业产业振兴发展的骨干力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加快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新型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需要政府积极引进、培养,加快新型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当前体制内的农业科技人员行政化明显,专业技术人员既是行政管理人员,又是农技推广人员,导致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不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难于扎根农村产业一线。而服务于农村中的乡村人员,多数掌握的是传统的农业知识,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手段缺乏及时的学习和了解。

3.4.2 人才激励政策机制不完善。由于农业生产存在生产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且工作条件艰苦,农业科研人员需要长时间扎根生产一线,出成果难、周期长,同时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通道由于数量和比例的限制,常常是一等再等,科研人员待遇相对较低,人才流动不畅。农村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对农业人才向乡村流动也存在限制。

3.5 复合型人才缺失

近年来,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产品流通渠道一度受限,造成季节性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收入受损,农业投资信心受挫,更是对农民就业影响较大。由于电商等新技能的缺失,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群体数量较少,缺乏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线上信息物流运输的多元人才,不能利用网络在线平台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和就近就地就业。

3.6 “互联网+农业”人才匮乏

目前“互联网+农业”人才匮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商业模式不够完善等问题的出现,阻碍了“互联网+农业”潜力的发挥,其中人才问题较为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偏低,互联网知识缺乏,生产水平低,很难满足“互联网+农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同时高端人才又不愿意进入农村成为创业大军,这方面的人才紧缺问题亟待解决,人才培养机制有待革新。

4 辽宁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4.1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

积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民工培训,积极利用网络在线平台有针对性地对职业农民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如电商技能等。引导农民自主就近就业,加大农村人才引育建设,吸引人才和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建立健全的面向基层高标准毕业生的多层次、多元化培训和实训体系,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多渠道组织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实践锻炼。对现有的农业从业人员精确分类,开展实用农业技能培训,培育职业农民和产业能手。

4.2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围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绿色智慧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安全等方向,支持省内涉农领域高校与科研单位加快优势资源整合,建设农业领域省级实验室,打造高级别创新平台,不断增强对农业和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为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做出积极努力。

4.3 加大农业资金投入

积极出台鼓励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于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在融资、技术支持等领域提供相关支持,引导农业从业人员创新创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制度上保障农业科技资金的供给和增长,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研发,在政策和税收方面予以倾斜,创新多渠道投资融资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基础性研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4.4 加快数字化乡村建设,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

受到疫情影响,辽宁省农业生产中产业链短板更加突出,很多农产品因为疫情期间的交通管制,流通不畅滞销,使从事特色农业种植的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受损。未来,需要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助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信息网络、交通运输网络和物流网络的互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和销售,打造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多重渠道,帮助农业从业人员开展生产,减少损失。

4.5 调整人才结构,培养专业人才

“互联网+农业”战略目标的实施,需要造就一支目标明确、结构安排合理、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既能生产经营、又能线上展示交流的生产者。调整“互联网+农业”人才结构,培养专业配套、智能互补的人才队伍。应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和互联网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素质和技能,同时开办网络教育等,着重培养创业青年、基层干部等的网络市场分析能力、网络营销策略能力、物流成本计算和农业技术推广能力等,使其具备指导“互联网+农业”在农村的应用及发展。

4.6 完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农业人才培养路径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农业人才培养应遵循“通识+专业”的理念,向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农业科技人

才转变。现代农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能型人才,对于农业高等院校应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技术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应用到实践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实习基地的实践机会,尽早接触农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习中,也为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提供更多机会;对于在职人员的培养,应该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和管理培养,从传统农作物遗传育种与品种选育、良种繁育、高产栽培技术向农业改良品种的生物技术应用、现代农业机械、产业融合、产业运营等方面培养科技人员。

猜你喜欢
科技人员科技人才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声 明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简 讯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内蒙古将每年选派科技人员到边疆贫困地区服务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