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国富
把主题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特点,设计相关的主题学习任务,给予学生充分操作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沉浸在主题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在实践和反思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相对固定,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遴选适宜的学习内容设计主题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开学习,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很多相互融合的内容,教师要聚焦两者的契合点,确定学习探究的主题,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活动设计,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主题学习活动[1]。
例如,在“我们的好朋友”一课教学中,在新课导入后,教师推出了游戏活动:“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有些就在我们的教室中。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用三言两语刻画好朋友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猜看,看谁猜得快,猜得准。”小学生天生喜欢游戏活动,教师设置的竞猜游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积极投身“我说你猜”活动,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好朋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趁热打铁”,引入讲故事活动:“老师相信你和好朋友之间一定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请你介绍其中一件最感人的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讲述更能打动人心,让其他同学看一看你们的深情厚谊。”“讲好朋友之间的故事”这个活动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他们积极参与故事讲述活动。在学生讲故事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精准点评,有效推进了主题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
教师课始设置的游戏活动为主题学习活动的深入推进打好了基础。当学生逐渐进入学习情境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讲一讲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并邀请其他同学做评委,让“教—学—评”一体化在课堂上落地生根。讲述故事这个活动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教育价值。展示的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更加形象地感受到友谊的宝贵,其余学生在认真倾听和积极评价的过程中,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友谊的真谛。从课堂学习的反馈结果来看,教师聚焦主题选择内容和设计的活动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教师还要围绕主题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流程,为学生的实践体验提供学习支架和载体平台。教师确定主题教学目标,要综合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还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基础,融入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根植思想教育内容,充分彰显主题教学的育人功能[2]。
例如,在“说话要算数”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言行一致的良好习惯;(2)从“诚信”和“失信”正反两个维度入手,讲述相关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诚信的重要性;(3)让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从上述教学目标可以发现,教师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诚信和失信的故事,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故事扮演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现场表演失信的故事,吸引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在思考交流阶段,教师通过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建构:“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我们身边有类似的故事吗?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享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认为:“不遵守约定虽然看起来好像是小事,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一次失信,长此以往会养成不良习惯。就像我们小时候看过的故事《狼来了》,经常说谎,别人都不信任他了,最后酿成了悲剧。”
学生非常熟悉自己的家庭生活,教师可以围绕家庭故事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统计并梳理家庭的困境,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引导。以“家庭的喜与忧”一课为例,每个家庭中快乐的事情自然不少,但是家中的困难需要每个家人共同承担。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一说家中的困难,许多学生心有顾虑。教师灵活调整策略,指导学生把自己家中的烦心事写在纸条上,并让学生集思广益,采取有效办法来排忧解难。学生拿起笔,较为详细地把自己家中的烦恼写了出来。在分享阶段,学生畅所欲言,主动参与交流。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学生共同商讨解决之道,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通过思考和交流开展演绎活动;借助核心问题,为学生的深度思考提供了载体平台。学生熟悉来自生活的演绎情境,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聚焦核心目标开展主题演绎活动,引导学生深度交流,有效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体验,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主题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学习的价值。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是实施主题式教学的常用策略,学生对此充满了学习热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优化主题式教学目标,还要进一步细化实践活动流程。道德与法治有鲜明的学科特质,教师在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时,要加强联系和整合,不断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主题实践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泛,如课程演绎、问题讨论、关注生活、调查分析、反思总结等。教师要不断优化设计这些实践活动,细化并落实具体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
例如,在“当冲突发生”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介绍自己经历的一次矛盾冲突。一般来说,学生不太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述这类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它简明扼要地写在纸条上。教师认真阅读并仔细梳理学生纸条上的故事,有个女同学是这样写的:“因为姓氏的原因,班上不少调皮的同学给我取了‘毛毛虫’的绰号,更有甚者叫我‘毛病’。我通过不同方式展开反击,但收效甚微……”教师围绕这个典型案例,设计了这样的主题活动:“给同学取绰号,这是有辱同学人格的不道德行为。对于这种行为,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下一段话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会选择一些进行集中展示。”学生展开深入思考,纷纷写了自己的“意见书”。
又如,在“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了解学情:“你了解我们本地的风俗人情吗?可以重点介绍其中一种风俗。”学生在生活中初步了解一定的本地风俗,积极进行交流分享。为了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重点讲述。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讲述精心准备。在集中分享阶段,一些学生的讲述还有一定瑕疵,一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打磨。教师即时引入场外支援,邀请其他学科教师或家长围绕某个风俗或某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学生认真倾听,促进了知识的自主建构,强化了主题活动效果。
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主题式教学活动,并灵活根据课堂生成情况调整方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不仅要精心预设好主题实践活动,还要根据学情及时增加活动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这种贴近学生发展实际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帮助更大,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训练内容时,要对接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真实的生活情境展开设计。开展主题训练的路径是多样的,如联系生活故事,自我反思分析,分析生活案例,跨学科学习,开展网上交流等。教师要做好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引导,不断优化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在精准评价中给予学生智力支持,促使学生内化认知。主题式教学目标鲜明,内容聚焦,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凸显主题,把落实主体目标作为教学的首要原则,不断增强训练效果。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教师在教学中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设计训练任务,学生自然容易接受,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例如,在“买东西的学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大家都比较熟悉网购,请你开展一次家庭问卷调查,最近一个月你们家里的网购情况如何?网购有哪些注意事项?在调查报告学习成果中要涉及网购注意事项。”由于在家中调查,操作难度较低,学生可以顺利完成这项任务。此外,教师及时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调查提供相关提示,保证学生调查的有效推进。
开展家庭调查难度系数不高,而开展社会调查的难度系数较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情设计适切的社会调查任务,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科认知。例如,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社会调查任务如下:“不同的地域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尤其是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你们深入社会,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间艺术的形式,侧重推介一种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比一比谁的调查更真切,更能代表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有效推进调查活动。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社会调查,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学习认知。
教师按照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原则,首先推出学生容易接受的家庭调查任务,然后结合学生生活抛出社会调查任务。学生有了家庭调查的经验基础,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提示,也能顺利完成任务。
主题式教学的成效最终指向实践应用,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主题学习任务,为学生迁移运用学科知识提供有效载体。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是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要据此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推进主题式教学活动。例如,在“合理消费”一课中,学生对这个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呢?教师聚集主题设计这样的实践练习:“准备一个记录本,详细记录这个月合理消费的情况。对于每一笔消费,都要有合理的解释。月底开展反思分析,比较这个月和以前的消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并撰写活动感言,为班级集中交流做好准备。”在有效任务驱动下,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应用,体验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又如,“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减少生活中严重的浪费现象。对此,学生有一定发言权。教师推出学习任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浪费严重的现象,从你的发现来看,你认为最严重的浪费是什么?怎样减少这种现象?你的策略是什么?”在实践任务驱使下,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并积极分享交流,反思并梳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并提出整改的策略。在集中交流阶段,学生积极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点评,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表现,激励学生积极展开自主探究学习。
在上述主题应用实践活动中,教师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精准设计,抛出了生活化的主题实践任务,并给予学生提示参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学生对这一类自主探究的学习任务兴趣浓厚,再加上最终班级层面的集中汇报,学生自会全力以赴参与其中。通过实践应用,学生深刻体验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了抵制浪费、合理消费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聚焦活动主题有效设计实践应用任务,为学生感受体验提供载体,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丰富学习认知。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提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