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芸 李 靖 王庆芬 李 磊 刘 瑶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新时代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推动“新常态”下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促进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1]。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在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总书记也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3]”,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数字化中国等发展战略对人才的紧迫需求[4]。
高职院校是培养“工匠”的主阵地和重要渠道[5]。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盾构行业亟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树匠心、育匠人,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盾构专业改革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是提升学生技能素质的有力抓手,也是提高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社会的重要环节。目前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还存在许多问题,以盾构专业为例,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内容陈旧、缺少前瞻性,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要求匹配度不高,学科课程多,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缺少关联,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课程少,尚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二是校企合作尚未形成有效机制。由于“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校企合作仅限于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参与人才培育的积极性不高,企业角色形同虚设,深层次、高水平的校企合作难以真正开展。三是缺少切实有效的人文思政和专业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重在对人的精神塑造、知识浸润和心灵开发。但目前在人才培育模式、教育方法创新等一系列育人过程中,只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育,忽视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严重地影响了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困境,结合盾构专业数届学生的培养实际,加以总结提升,凝练出“242”工匠精神培育模式。“242”模式中,“2”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4”是创设“专思创赛”融合育人途径,“2”打造线上线下育匠双平台。“242”模式是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对培育盾构行业的能工巧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专业顶层设计中渗透工匠精神,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素养的盾构人才培养标准与方案,对接企业岗位标准、专业和课程标准、1+X证书标准和大赛标准,创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步推进“工匠精神”德育目标与技能提升,促使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通过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对工匠心生敬畏,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处处营造推崇工匠精神的氛围,达到教化于心、润心无形的效果;专业教师通过教师职业培训、教师企业实践等,实时了解盾构行业动态,掌握盾构企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在授课中,通过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用自己的耐心、专注、敬业的精神品质感染学生,培育学生成长为“盾构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特质。
(1)在专业育人中,有机融入工匠精神元素。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严格训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耐心、细心、用心、精益求精等优良品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领悟,树立对工作的敬畏、对事业的专注、对责任的担当,最终培养精通盾构操作和施工技术,具备吃苦耐劳、拼搏争先、创新思维、科技报国、精益求精等优秀品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盾构人才,达到预期目的。此外,创新学生培评价方式,坚持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评课多元课程评价,在课程评价、行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制定中设置“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观测点,以期持续改善其效果。
(2)以思政教育为抓手,融合工匠精神。结合盾构地下施工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审视解读,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教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实习实训课程教学、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持续更新课程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德育目标,从盾构发展史,著名专业人物、典型工程案例、真实工程问题、盾构技术能手等多渠道重点挖掘严谨专注、专业敬业和精益求精等元素,多渠道优化工匠精神内容供给。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等进行优化创新,有机融入工匠精神元素,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培育工匠精神。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系统性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搭建创新创业基地,按照隧道施工过程和企业标准,开发创新训练项目,学生通过申请在基地内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成立创新工作室和电铁创客空间等,带动专业技术类和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等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在具体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和工匠精神。
(4)以技能大赛为依托,强化工匠精神。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技能水平的试验场,是工匠技艺比拼的大舞台,更是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训练场。一方面,学生通过参加盾构司机、盾构故障排查等各种技能竞赛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竞赛需要拼搏精神和,在技能竞赛中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和团队沟通合作精神。例如,通过开展盾构司机技术技能大赛,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技能、追求卓越,对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大力表彰,使学生体会作为新时代工匠的荣誉感。学生在技能竞赛中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磨练了意志,还提升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线下建设校园文化平台,开展丰富的有关工匠精神建设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如通过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邀请盾构行业“大师、巨匠、技术能手”来校讲座,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工匠精神魅力,学习其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和精湛技艺,引导学生树立“盾构工匠”的职业目标。线上搭建互联网+“工匠精神”深度融合新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依托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课程学习平台、APP学习软件等工具,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等为一体的工匠精神宣传教育的智慧课堂。借助新媒体技术,推送大国工匠、身边榜样、优秀校友,进行多批次、长时间的持续渗透。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工匠的良好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理想。
“工匠精神”培养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总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现状,提出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创设‘专思创赛’融合育人途径,打造线上线下育匠双平台”的“242”工匠精神培育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的能工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