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娟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陇东镇中学,甘肃 清水 741400)
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初中生通过品读古诗词文本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并形成审美情趣,获得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持续提升。因此,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本文着重围绕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文本细读的范式,但是文本细读引入到语文教学领域主要是以英美新批评派阐述的理论为依据,十分注重对文本的词义、结构以及语境的分析。当前,许多学者越来越意识到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味求新求变却没有对教材的文本进行深入细读的系列问题,由此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欠缺扎实的功底、深厚的修养,因此需要重新回归到文本本身,探寻文本中蕴含的真正深意。这样才能够探索出语文教学真正需要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突破学习的瓶颈,真正地对文本内容理解透彻。
古诗词的学习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然而,在初中阶段古诗词的教育教学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在进行古诗词文本含义理解时,大多数时候是依赖教辅用书或者是教师的讲解,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而在实际的考试中对古诗词的考查题型也多为默写。因此语文教师会让学生机械化默写和反复抄写,不太注重对诗词的讲解,在这就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因此,必须要改变在以往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重新回归到文本本身,展开深入地细读。将文本细读应用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意义。
文本细读的关注点在于文本、作品本身,将其运用到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对古诗词的文本进行深入的探究,能够让人深切地体会到文本中蕴含的人文情怀以及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读,能够细化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完善课程知识体系,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本细读注重将古诗词读深、读透,应用这种方法能够辅助学生们将古诗词中的艺术信息充分挖掘出来,使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古诗词文本通常撰写的篇幅较短,言简义丰,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开展教学十分合适,能够从微观分析的视角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奥秘。通过这样细读的方式,能够从古诗词文本的语言出发剖析和解读,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感知,而不是将句子、词语割裂开给予一个刻板的解释。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感受古诗词的精妙,同时也能够对古诗词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有着更加具体的了解,深切地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深层次的学习与理解。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本细读与课程标准中的这一理念是契合的,其强调学生的阅读体验,期待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等会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文本的文质兼美、意境悠远,抵达对古诗词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背诵、默写,就会容易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失去兴趣,增添他们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不能够体会到诗词的丰富内蕴,感受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文本细读应用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细读中寻找到古诗词分析的切入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细致地思考和建构诗词世界,感受到真实的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慢慢品读、细细欣赏的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审美素养也在得到有效提升。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形成文本细读的意识,缺乏对诗词文本语言、词句的分析能力。这种现象在经验较少的教师群体当中较普遍,他们在备课环节往往只是粗略地过一遍文本,没有进行深入剖析,过于依赖教学参考资料、网络资源,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教学。对文本进行细读能够促进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提升他们的文本速读能力、深入剖析古诗词文本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古诗词作品的独特领悟。对教材文本进行细读,这是一个教师能够讲清楚文本内容的根本。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够使得课堂教学变成真正的源头活水,实现与学生、文本的深入沟通,让语文的教学变得更加鲜明、有力量。尤其是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深入的文本解读是基础和关键。此外,在对古诗词文本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能够找到教学真正的重点和难点,由此抓住这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这样的讲解和教学是更加有温度、有情感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得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法,要按照一定的实施步骤进行,开展速读、研读以及个性化品读,从整体感知到深入解读。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掌握细读的方法,提高古诗词细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还需要提升教师的文本细读教学能力。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因此在开展古诗词文本速读时,一方面教师要对古诗词进行速读,抛开一切的外在因素,从读者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感悟,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见解,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实际讲授时更有方向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对文本开展速读,抛开一切教辅资料、参考书以及网络资源,获得对古诗词文本的真实体验,这样才能够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了学好故事,独立地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在速读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进行囫囵吞枣地阅读,而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字斟句酌的阅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木兰诗》这一首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正文的内容进行速读,体会文本中描绘的事件与人物特征,这样才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其次,学生要进行速读,体会这一篇文本字里行间传达的含义以及情感,形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并在速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这样才能够激发学习和探究兴趣,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在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感悟和真实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古诗词文本的认知和见解,通过文本与诗人进行对话,体会到诗人传达的情感,启发自己的人生,锻炼思辨能力。
在对文本形成初步感知之后,就需要进行深入研读。对古诗词文本进行研读,需要找准切入点,细致地分析的字、句、段以及文本表达运用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研读古诗词的题目,在题目中可以得到许多的信息。例如,在咏物诗的题目中通常会出现作者想要歌咏的事物,《石灰吟》《咏柳》等诗词就是典型的咏物诗,而山水田园诗往往会在题目中出现景物或者景观。再联系到送别诗,在题目中也往往会暗示作者的情感,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一首送别诗,通过“送”这个字就直接表明了这是一首送别诗,而送的人是杜少府,去的地方是蜀州,这一首诗讲的就是作者送别友人前往蜀州赴任的场景,在题目中就直接进行了传达。因此,对古诗词题目进行细读,有助于学生们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要对古诗词的关键词句进行研读,在研读关键词句的过程中就能够触摸到作者的匠心之处。例如,陶渊明的《饮酒》这一首诗,通过品读“悠然见南山”这一句,就能够感受到诗人心境的淡然。再如,《使至塞上》这一首诗中的“直”这一个字,将大漠的孤烟人格化,从而传达出边关战士的坚毅,而“圆”这一个字又将塞外的自然之景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同时展现了诗人在当下孤寂的心情。此外,学生还要研读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在展开具体分析之前,要明确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有哪些,这是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必须具备的。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只是凭借着语感感受词句的美感,就会使得他们在分析时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掌握表达技巧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例如,在《渔家傲》这一首词中,“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在一句话中包含了多种表达技巧,这是学生们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分析出来的,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也能够为写作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在进行初步感知、深入研读之后,就需要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品读,这是“悟读”的阶段。在学生对古诗词文本进行个性化品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让学生细细品读,体会作者传达出的思想情感和思想观点,获得审美情趣的提升、精神的觉醒。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诗意”的情境,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文本,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学《望岳》这一首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关于泰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此同时,诗词的情感表达往往是内敛含蓄的,需要学生深入品读、细细赏析才能够感受到。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诗人感情,感受作者的心境。尤其是采用一些间接抒情的诗歌,不容易直接看出,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细细品读。
例如,《己亥杂诗》这一首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句诗表面是说花瓣凋零也能够化作春泥孕育新的花朵,实际上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借物喻人,表明自己即使辞官回乡,但是仍旧心系天下,为了国家和人民,依旧可以奉献自己,传达了这样一种无私精神。此外,古诗词大部分还留有大量的艺术空白,需要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传达的意境。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填补空白,完成对诗词的理解。又如,《天净沙·秋思》这一首诗,全文只有28 个字,却表达了“藤”“树”“鸦”“桥”“水”等十二个景物,虽然没有一些复杂的修饰,但是一种漂泊悲苦彷徨之感却跃然于心。这就需要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借助于想象,可以填补诗词中欠缺的景物。与此类似的诗歌还有许多,部分诗歌还留有叙事、情感的空白,都需要学生展开个性化品读,充分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够体会其中的深意。
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细读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实现高效的阅读,突破古诗词阅读的难题,打开通往古诗词艺术殿堂的大门。常用的古诗词细读方法有比较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质疑法、想象法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这些细读方法教给学生,并让学生加以实践,就有助于提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质量。例如,运用比较分析法,可以对古诗词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就能够将其中的表达技巧、情感走向等更加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比如,可以将《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这两首诗进行比较分析,感受这两首诗的诗人传达的不同情感。在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就能够获得对诗歌更深入的理解、获得思维的拓展,感受到诗词文本的用词之精妙。总体而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细读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品析,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词句运用的精妙之处,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细读法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意义,进一步细化古诗词教学的内容、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最重要的是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