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 马海霞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方式,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同时,要进一步推进产教结合,建立具有特色的学徒制,努力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学徒制度,以适应地区经济转型和校企深度合作。纵观全球各大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其培养模式各有其独特之处,而我国高职院校应通过改革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其地域特征和优势,构建一种富有我国特色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X”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取得的“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指“学历证书”,“X”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就是“学历证书+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这三个方面,“1”是基本的,而“X”则是对“1”的增加、改进和扩展。“1+X”证书制度是深化高职院校专业技术教育质量的重大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开辟了新途径,推动了高职专业课程、培训水平、师资水平的提升,教师、教材、教学方式的“三教”改革,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人才和智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教育部出台了一项以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为目标的改革措施,即深化校企合作,把高职教学模式和企业工作相结合。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到高职中来,加强校企关系,改进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现代学徒培训”是指高职与企业深入合作,制定招生计划,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并共同培养人才[1]。高职利用自己的教学优势,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企业则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再由专业的公司师傅来教授他们的专业技术。在此过程中,高职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适时地进行培训,使学生能力与企业的需要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学习又要工作,从而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1+X”的学历认证体系和现代学徒制可以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二者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一方面,X证书的研发主体比较复杂,在过去的“双证书”体制中,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高职等都要参加,证书的认证流于形式,认证主体模糊不清,各参与方的认证标准也不统一,造成学生获得的职业等级证书无法得到企业认同,对学生的就业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另一方面,目前对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类型、等级缺乏统一的资料库,“X”和“1”之间的衔接不够清楚,一些高职学生无法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高职只需要取得直接资格证,对其他与之有关的职业技能等级没有任何要求,尽管对从业人员的认可程度很高,但也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行学徒制的主要内容是校企合作,但是在实践层面上,企业的参与意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参与校的长期发展所能产生的长期效益,而“1+X”的学徒制度建设和推行也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所以,目前校企间的合作,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机会,让他们在旁边看着,而不是参与到工作中去,这就是目前的情况。例如:放假的时候,高职会安排一些旅游专业的学生去景区实习,这样既能解决旅游旺季人员短缺的问题,又能节省人力。校方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旅游景点的工作环境,了解其职业发展的趋势,检验学生能否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讲解、沟通、语言等方面的能力,这似乎是一种校企共赢的举措。然而,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自己谋取长期利益,加之实习期短、缺乏经验,使高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难以达到实训效果,使学员的顶岗实习成为一种形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很难培养出专业的导游员或讲解员[2]。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处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改革与改进。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师资培训等方面,存在着“重理论而不注重实践”的问题,一些实践性课程的教师普遍采用了项目教学方法,但是项目任务从教材理论内容中提取,而不是从实际的企业工作内容中进行提取。由于资金短缺,培训中心的更新速度较慢,实际使用率较低,造成培训机构的资源浪费;同时,高职缺乏VR和现代科技的实训室,无法利用先进的科技进行实训。高职虽已与有关企业建立了伙伴关系,但其合作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其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在顶岗实习或休假期间参加实务调查时难以得到充分的培训。同时,个别实习班的师资配置不合理,学生大多分布在两个训练室,而教师却是一名教师,教师在两个班级来回走动,这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高职应以现行的学徒制培训模式为依据,以“1+X”的学徒制为核心,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科学整合,从而形成“双场所”、老师“双导师”、学生学徒“双身份”“三双”的培养模式,这是探索“1+X”认证体系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的关键[3]。同时,以职业标准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校企合作制订专业教学和职业能力标准,服务于高职专业课程建设和企业顶岗实习的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高职老师与企业师傅的共同培训,学员(学徒)可以通过“专业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方式,自主选择学习或直接就业,从而达到毕业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应起到推动、协调和调控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角色,并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当前妨碍高职实行“1+X”证书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相关资格证书制度尚未建立,高职、企业、行业普遍认同的X证书制度和评价标准是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应从国家层面上对“1+X证书”的认证制度进行改进。首先,要完善相应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可以参照国家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各国政府对其他认证的“含金量”、对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并与高职、企业、协会等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判断是否将其列入X认证体系。其次,要对X证书进行分类。这并不是说X证书在职业教育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而是一个专业的多个等级。比如,旅游服务与管理系的学生,在完成了一年的课程后,可以对其进行认证,合格的将会给其颁发相应的证书;再经过二、三年的进修,其职业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并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合格的导游资格。也就是说,当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之后,他们能够获得的证书等级也会相应地提高。最后,要选择适当的认证机构,加强对认证的监管。例如,针对旅游专业,由国家文旅部颁发的导游证书,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与文旅部门共同承担证书的有关单位进行证书的评审,并在原来的证书的基础上,制订X证书的标准、评定和认定过程。“1+X”认证制度有利于提升专业人才的素质,促进现代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机结合,政府要强化对其运作的监管,保证其执行的合法、合理;做好权力划分,即监督落实情况,定期调研反馈的结果和问题,并进行公示,针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优化和完善“1+X”认证体系。
如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高职的合作教育中来,成为当前高职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点。校企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确保校企之间的内部和外部的方向统一,通过共建育人目标,共建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共建实习实训平台,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育人评价系统等,强化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首先,要转变过去由高职主导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建立以“1+X”证书制度为载体、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从“看客”转变成了帮助高职进行人才培训的“参与者”。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参与培训,并与之签署合作协议[4]。高职院校按照各自的专业建设和合作企业的发展,在校级行政机构的指导下,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涵盖高职的所有专业,并对各合作单位和现代学徒制部门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校企之间的交流与管理上的交流,并形成无缝的对接。下设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企业工作小组,这些管理机构都是由不同的专业组成的,小组是互相帮助的,而这个委员会就是专门为高职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一个整体的计划。由大学专业教授及专业培训机构协助,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专业建设、师资培训、专业岗位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工作,并将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标准纳入专业教学。企业成立由不同企业建立的校企协作工作站,为学员提供岗位需求及相应的实习管理。同时,作为现代学徒制度的主体,以及X认证的认证机构,企业也在积极地进行着人才的培训,尤其是为高职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岗位,保证所学的内容与所处的岗位相适应,使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符合X证书的要求。其次,在校企合作中,把“X”认证所包含的专业技能标准、培训内容、技能评估等内容纳入校企合作,使“1+X”认证体系的载体和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然后,对X证书进行验证,以适应学生的工作需要。工作站与辅导委员会一起,负责制订和修改人才培养计划,并对X认证进行评估。高职、企业按照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1+X”的培训计划,修改课程标准,确保职业培训与技术评估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对其进行教学、技术培训,从组织体系上保证教育、实习和行政管理的一体化。
“1+X”认证体系与现代学徒制教育相结合,其中课程体系的改革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键问题。所以有必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课程体系,以确保其在高职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创新思想是把X认证中的职业技能、技能与高职课程体系、企业实习等结合起来,使教育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机结合,以X证书、岗位规范为基石,高职和企业要共同制定专业课程的标准,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既保证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同时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高质量[5]。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往由高职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引进师傅,打造“双导师”的教师队伍。以学生的身份,由高职教师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学徒的身份,由企业的师傅来传授工作操作技巧,形成了一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总之,在我国经济、社会、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1+X”认证体系为核心,探索特色学徒制的大环境。高职院校应顺应市场、社会对旅游人才的多样化需要,加强与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的协作,共同探索以地域品牌为特征的“1+X”专业培训体系,从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入手,为高职院校提供一个鲜明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