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洪 曲靖市麒麟区益宁街道水寨小学 晏瑞琴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在学校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加强青少年的意志品质教育,促进身体发育,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大力推动基础项目及民族体育等项目,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1]。通过教育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一直是教育研究中探索的路径。随着国家教育部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的逐步落实和督导,云南省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云南的中小学学校开始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为了更好地形成独具云南特色的学校体育,很多学校开始尝试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放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本文将结合云南省的教育实际,根据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特点,结合民族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目标,探索适合云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中进行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式,加快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将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的与民族地区中小学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利用高校的优势指导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工作,多渠道的推广和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应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云南省现有高校59所,在云南省的高校中,有15余所高校开设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并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方向课程,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很多高校在少数民族体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化方面,文山学院、保山学院、红河学院等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余训练的基础上,专门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项课程。在训练基地方面,全省共有10余所地方高校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专门针对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部分竞赛项目组建了运动队,进行长期有计划的训练,并代表当地政府、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的少数民族运动会,积累了丰富的训练比赛经验。
近年来,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娱乐性、趣味性和身心保健等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课堂进行教学活动,为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目前,云南省的很多中小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展各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教学。如昆明市民德中学开展的踢毽子、摔跤、民族舞蹈、民族健身操;云南民族中学开展的民族健身操、民族舞蹈、民族广播操[2];曲靖市师宗县丹凤小学的瑶族健身操、壮族健身操;曲靖市五龙中小学的竹竿舞、陀螺、摔跤的教学与比赛;大理市第五中学开展的霸王鞭、摔跤、踢毽球等项目。随着中小学“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以及特色学校、民族传统示范学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进入到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建设推广中来。
根据调查显示,云南省的大部分地方高校均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推广中,并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也有部分地方高校已经指导部分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如红河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等,但各地方高校在参与到中小学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高校参与到中小学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在云南省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部分中小学有一定的体育课内容为少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但在开展的过程中,开课教师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促使中小学校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持续开展,只有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放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中,利用高校的资源和研究平台,与中小学结对,在融合教学、课外活动、互动教研等方面开展合作,构建出良好的高校参与进入的模式,确实的使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大中小一条龙的传承途径,从学生抓起、从教育抓起,逐步的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挖掘。
地方高校参与到中小学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中,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的推广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如各地的民族宗教委员会、当地教育局、高校等多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保障高校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与传承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方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完成相关融合、互动工作。如某市地方民族宗教委员会、教育局的支持下,地方高校相互合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先后对该市40所民族团结示范学校进行了培训,并与6所中小学结对,相互合作,当地高校持续性的指导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只有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牵线搭桥,多方合作,共同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与中小学结对,才能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有效地进行。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的会出现一些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但在少数民族体育教学训练上还存在着不足,还有待逐步规范和完善。高校肩负着培养从事体育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专门人才重任,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等方面有着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的教学手段以及齐全的民族器材设施,对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进行系统的指导,让中小学教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在实践操作中有方法可参照,从而促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长期持续地开展。高校可在固定的教学时间中,派有经验的教师到部分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指导,并对项目的开展进行交流互动,创新教学方法等。
各地方高校与中小学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开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将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纳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各中小学所在地的民族特征,选取具有该民族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项目进行系统的教学,帮助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形成特色的风格,促使“一校一品”的体育特色建成。
一项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的开展,其主要的评价与反馈是比赛,通过举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和展演,可以进行民族文化传播,让更多的民族、学生、群众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来,感受民族运动之美。推动少数民族体育的竞技化,高校具有重要的责任,尤其是以教学科研为主的高校,应对学生感兴趣,参与度高的项目进行改良、创新、研究,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竞技功能强的体育赛事和比赛规则。并集中时间对少数民族项目组织比赛和展演,让更多的民族和学生参与到比赛中,通过比赛进行交流。同时也搭建出不同民族、不同学校的体育教师、学生的交流平台,充分的展示出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教育价值。通过比赛,也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多的少数民族体育后备人才。
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政策。政府鼓励各学校结合实际,有效的开发校本课程。在云南,将民族传统体育充分的融入基础教育中,传承民族民间体育,使少数民族民间体育有较好的发展,需要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充分的引领中小学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教材化建设,开发出一些高质量的校本课程,课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学的规律,并对民族项目进行选择,更要体现出民族性。高校教师在引领中小学教师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材化及评价的研究时,可以从教材化基本概念入手,围绕教材化理论基础为中心把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内容选择和取向。地方高校的教师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可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申请相关项目,指导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完成,这是一项双方共赢的模式。
在中小学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重要的是师资力量,如何有效地开展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必须要把师资队伍的培养放在首位。多年来,云南省的很多高校都在开展“国培计划”体育学科的培训工作,高校通过“国培计划”、专题培训、教学培训等形式,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训练方法、比赛方式等融入培训内容中,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理解并掌握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开展和教学方法,关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体育项目的研究,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传承、创编的方法,学会运用各学科理论加以改造,选出适合开设课程的体育项目。同时能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目标和需求的校本课程教材,在学校中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另外,地方高校教师要定期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评价,激发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同时展开互动融合,积极开展各类观摩活动,包括现场教学观摩,多媒体演示观摩,这样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并得到人们的认识、理解、认可,成为群众喜爱和感兴趣的活动,必须在中小学中以课程设置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条件下,进行全面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尤其是全省的少数民族团结示范学校,更需要把民族文化建设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特色,一个品牌。高校可以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帮助中小学进行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的选择,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有效的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对于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必须实时地进行教学评价。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众多,云南省目前挖掘出的少数民族项目有400余项,不同的项目活动规律、比赛规则、训练器材等方面各有不同,在中小学开展最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在项目的评价方面,应对不同的民族传统体验项目指标进行初选,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可以确定为:以教师评价、客观测试、学生互评为主,表演、竞赛活动为补充[3]。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一直是高校与中小学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的评价机制与传统的评价指标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般体育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体育的特点来完成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探索出一套适合云南省各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模式,以地方高校的资源为引领,形成高校参与到中小学体育的长期合作机制,有效的指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拓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育传承的途径,引导云南省中小学校的学生正确的掌握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技巧,拓展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度,扩大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维度,多渠道的促进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