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慧慧,孙朝娟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幼儿期是个体成长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听说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和练习得到培养和提高。幼儿园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故事教学法将幼儿教育工作与故事教学相结合,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带给幼儿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是幼儿教师较为青睐的教学方法之一,并得到了广泛运用。
幼儿对一切事物都持有好奇心,除了玩耍之外,他们也爱听故事。故事教学法,是将知识和能力融入到故事中,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跟随教师的讲述展开思考,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幼儿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能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和乐趣,有利于幼儿较长时间保持学习状态和学习热情,这对于他们更好地吸收知识、培养习惯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故事教学法以讲述故事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故事情节较为完整,具有较强的趣味性、逻辑性和引导性,并且通过环节或悬念的设置,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思维和习惯。在配合教师积极回答问题时,幼儿能够从思维方法、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具有完整的授课过程,能够促进幼儿听、说、读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当教师讲述故事时,幼儿认真倾听,了解和掌握故事的全貌,对倾听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幼儿听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幼儿复述故事,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记忆力、表达能力;当幼儿想要阅读时,教师可适时进行阅读指导,进一步提高其阅读能力。而故事教学法因拥有故事的内核,幼儿觉得新鲜有趣,不仅爱听,还会激发其重复听和复述的欲望,当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完整清晰地将故事表达出来时,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故事教学法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运用该方法的主要目标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在选择故事案例时,要选择那些能够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并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习惯,让幼儿能够听懂和理解故事,引发共鸣。例如,针对小班、中班和大班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教师要针对性地选择故事案例,可给小班幼儿选择浅显易懂的故事案例,主要围绕反映日常生活的故事进行选择;针对中班幼儿,教师可选择稍微复杂,且通过讲解就能够理解和听懂的故事案例;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把范围适当放宽,可选择益智、启发、引导等多种类型的故事案例辅助教学。此外,选择的故事案例还要与幼儿园日常的课程内容相结合,故事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讲故事,而是要服务于日常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选取的故事案例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以此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例如,当班级课程内容主题是“诚实守信”时,教师可以选择《狼来了》《木偶奇遇记》等故事案例,让幼儿明白不诚实难以获得他人信任,还有可能会引发自身难以承担的后果,从而对幼儿产生警醒和教育作用。
将故事引入幼儿教学中,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结合游戏开展教学。故事和游戏都是深受幼儿喜爱的学习形式,对幼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通过听故事,幼儿能够快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而通过故事产生“共情”,幼儿更容易沉浸在教学情境中,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展开积极思考;通过做游戏,幼儿能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习体验,加深理解,将自身实践与教师所讲内容相互印证,实现认识的突破。例如,为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帮助幼儿克服三心二意的缺点,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幼儿根据小猫妙妙和咪咪在钓鱼时的表现,对照自身情况,进行自我反思,触动内心,引发思考。在讲故事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开展角色扮演,通过让幼儿模仿妙妙和咪咪的行为动作,亲身体验钓鱼的过程,理解三心二意做事和专心致志做事的差异与区别,从而让幼儿达到深刻理解故事内涵的目标。而借助这种分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能使幼儿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学习和感悟知识。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在学习及与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故事中有着丰富的语言词汇和内容,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可通过给幼儿讲述故事,引导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积累丰富的语言和词汇。因此,教师要选择贴近生活的故事案例,使用符合现实生活的语言为幼儿讲述,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词汇,使其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感觉到亲近感和熟悉感,进而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节和角色中,并且教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对幼儿进行语言词汇的解释与阐发,让幼儿理解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别,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学会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教师为幼儿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水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会觉得非常容易理解。教师在讲述时,可以针对故事中的三句话“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进行重点讲解,让幼儿理解“挑”和“抬”两个动词的含义,明白两个词语的区别,并引导幼儿用这两个动词造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动词的范围扩大,比如,“提”“担”“拿”等词语,引导幼儿运用这些词语造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将书面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进行提问,让幼儿积极思考和回答其中的原因。通过这种语言表达方面的讲解指导以及原因剖析,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准确表达,还感悟和体验到了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都要做出奉献和牺牲,否则难以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也会影响到每一个人。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法是值得幼儿教师认真学习体会和运用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该方法蕴含着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能够为幼儿提供贴近生活及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借助故事内核,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听、说、读等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和理解能力,实现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