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坤
(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了有效地保证企业运营活动的规范合理进行,企业自身可以对内部机构、管理者及其职工进行相应控制,来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充分有效地配置企业内部各种资源,达到企业既定管理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完善的企业内控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财务和资产管理等各方面要求,实施有效、准确、及时、真实的监督管理,保障企业运营过程管理的时效性,以及实际经营活动的稳定进行。
在当前情况下,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活动顺利实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环境因素。良好的内部环境是组织实施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的内部环境涉及企业文化、法人治理结构及人力资源和内部审计等领域。第二,沟通工作。企业实施对内管理,必须根据对内管理的有关资料的获取和管理进行工作,确保对外交往的顺利开展。第三,控制管理方面。监督控制是企业根据自身风险进行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第四,风险评价方面。就企业的经营风险来讲,风险评价是对涉及企业运营中产生的相关经营风险做出分类处理,所采用的相应管理手段是实施经营风险管理。
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
1.企业管理层的认识不足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外部环境因素,忽视了内部控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1]。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管控在企业生存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了解欠缺,缺乏认识市场对企业的新要求。更有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内部管控不能太过精细,制度也不能太过严格,不然将直接影响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持续发展,让内部管理和经营发展陷入尴尬的对立面。同时,有关企业内部行政部门未能第一时间把内部管理的决策在实际运营中贯彻,认为内部控制的贯彻将会降低企业的经营能力,从而导致企业实际运行效果较差[2]。也正是由于不认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从而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部门与相关行政部门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的观点和思路[3]。
2.治理结构有待健全
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治理密不可分,一个稳健而全面的治理结构直接决定了内部治理的顺利和标准化运作。由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比较松散,不能对所有人员的职责做出具体的规定,且业务规范流程模糊,没有认识内部管控是保证整个企业顺利运作的基础。另外,一些董事会没有行使必要的权力,对股东和员工的约束力薄弱;更有少数企业尚未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上述原因的出现,加大了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运行的难度。
3.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而一些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表现为,首先,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环境,不少企业目前的制度管理体系仍有许多缺陷,对管理层和人员的内部管理权限设定得不够清晰,导致内部管理无法高效执行。现有机制不完善,直接削弱了内部管理责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其次,一些企业只确定财务管理机构的内部管理权,将企业多数的内部工作委托给财务管理机构,未能充分调动企业其他内部管理职能部门的积极性[4]。
4.信息沟通不畅,信息披露不及时
完善、高效的沟通体系有利于内部管理的有效运行,因此,加强沟通与互动已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是,有些企业管理人员忽视了与企业员工的良好沟通,而信息沟通不畅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严重制约内部管理的有效发展[5]。此外,不少企业现有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影响内部管理信息的准确高效传输,没有畅通无阻的信息沟通渠道、未能定期发布消息,由此造成企业运营管理停滞不前。虽然有的企业根据重要项目建立了消息传递、信息发布流程和沟通体系,但在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限制了上述机制的正常运作,沟通和发布不能正确高效地开展。
1.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现代企业在运作流程中,要求对内部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6]。有些企业由于内部机构设置的原因,导致缺乏健全的内部监管机构,无法很好地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执行和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管理,从而无法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更无法提出改进意见,内部控制管理流于形式,进而影响内部决策无法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充分有效实施。
2.企业内控实施力度不够
一些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存在局限性,只在某些部门进行内控管理,而未从全企业的角度来制定内控制度,既不利于内控的实行效果,也不利于企业领导层制定决策。而且,在这样缺陷的内控制度下,企业一些部门的执行力度较差,内控工作也就不会得到重视,更不会在企业全面实施,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内控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一些企业内控管理者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而且大多数从事内控管理的工作人员是从企业其他部门抽调的,跨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不够,缺乏系统的培训,特别是在法律、财务会计等方面。这就造成了企业内控管理多维缺陷,影响公司决策层、经营者对企业营运事务的认知和决策,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全面认识内部控制在公司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有关培训和训练项目等增强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度。在各工作阶段,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考虑,建立与之配套的内部管理体系,确定内部管理具体目标,加大对公司内部各项运营与管理活动的管控力度[7]。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必须从企业发展的整体视角入手,立足于当前市场发展的新要求,建立企业发展目标和内部管理体系协调机制,确保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发展目标的合理实现,为企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内部管理的顺利运行以及功能的实现,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治理架构作为保障。就目前情况而言,由于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管理人员,均处于企业不同权力层级,所以,对于上述的组织机构,就必须要相互配合,彼此协调,以设定职责清楚、互相制约、彼此独立的管理机制。其中,股东大会位于公司最高权力层,必须严格遵循企业现有的法规章程、规定,支持企业做好资金筹措与资本投入,开展经济活动与内部管控,通过业绩增长与内部管理双轮驱动,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董事会是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公司长远运行发展的目标及各项计划方案,督促管理层认真实施,带领企业取得进步和发展;监事会追踪、监督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人员在企业实际运行中各司其职,严守职责边界,履行企业赋予的权力及义务;经营管理层调动企业资源积极落实好董事会各项决策任务,带领全员完成既定目标;治理结构的各层级机构在企业运营中,一定要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落实自身的职能,明确权责范围,为管理的高效打下牢固的基石。
对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而言,环境的优劣程度,会影响其能否保持正常、有序的运行。基于此,企业必须做好如下几个工作:一是营造完善的内部管理环境。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配套措施,为内部管理的正常进行提供合理的机制保障,促进企业内部管控体系构建工作的顺利完成。另外,公司有关管理人员还必须对内部的管控理念、公司内部结构、内控管理工作所提出的需求等有全面认识。二是为内控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充分的人才及资金保障,在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把企业管理层所拥有的号召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宣传内控管理具有的积极作用,调动企业职工参与意愿,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可以赋予职工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必须对精神激励予以关注,使激励体系内容完备。四是加强公司文化建设工作。使公司文化、内部管理、发展战略规划有机地融合。五是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全体职工基础知识、业务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教育,通过专业培训活动、管理知识讲座等,培训大批专业技术水平高和业务素质过硬的管理人才队伍,为企业内控目标的完成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8]。
信息与沟通机制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企业在实施内控管理过程中,必须对沟通途径是否畅通等问题,加以充分考虑,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所以,管理人员不但必须对有关信息进行采集,还必须进行仔细的甄别、精确的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真实性。在建立信息沟通系统时,必须保证各单位之间信息传输的顺畅性和共享性,通过建立专门的沟通系统,使企业收集到同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内外资料,以便有充足的依据作出经营管理决策。在建立利用外部网络系统时,必须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性、信息的精准性和时效性等,确保有关社会经济、市场需求、社会环境等的各种资讯都可以有效地掌握,并由此来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首先,企业应当培养或招募一批具备丰富的内控理论知识和经验、较强的内控管理工作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管理人员,以形成一个高水平、高能力的内控管理工作队伍。在优秀内控人员的引领下,所有内控人员的工作心态和能力都有质的提高,企业最终的内控运行效率得到提高,促进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其次,对企业的内控部门人员要建立激励机制,并定期对内控部门人员工作效率进行评估,对职业道德水平高、工作成果质量好的人员进行相应的物资和精神激励,以调动其工作主动性,使其在企业未来的工作中更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保质保量地进行内控管理工作。
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效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不过就目前来说,企业在进行该项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仍旧会出现若干问题,如内部管理结构不健全、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关注,以及内部管理活动不规范等,而上述因素的出现直接影响企业的内控效率。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内控环境,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以董事会作为责任主体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其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