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23-01-20 13:34王范武张金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素养数学教师

◎王范武 张金霞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菖盛小学;2.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展街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前 言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提出的,该理念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在21世纪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融入未来社会.我国也根据相关内容制订出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教育政策,以期通过加快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发展.本文则以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教学为例展开相关研究.

一、核心素养内涵主旨

(一)基本内容

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从人文底蕴的角度而言,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这也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科学精神是指学生必须要学会运用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拥有理性思维,能对知识和各类实际问题进行批判质疑和积极探索.学会学习是指学生不用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之下开展学习,其自身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能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控,勤于反思,乐学善学[1].健康生活是指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健全人格,实现自我管理,对未来的生活与学习方向有所规划.责任担当是指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能够独立处理情感态度与公共关系的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认同国家,具备一定的家国情怀.实践创新是指学生要能够独自应对生活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具备一定的劳动意识,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创新与发展.

(二)实施条件

基于现代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三方的支持才能完成,分别为教师培育(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人格发育)和社会参与(社会意识).教师负责起到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学习并爱上学习,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通过劳动实践,提高社会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创新与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开展核心素养培育的动因

(一)改变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形式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其对解决现实问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就以往的教学研究来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小学教学主要面向的是6-12周岁的儿童,其思维和心智正处于发育阶段,对于部分事物的认知较为模糊,而数学学习又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使学生很难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所谓“填鸭式教学”是指教学内容多以记忆公式和理解理论知识为主,再通过“题海战术”布置作业,其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不能对考试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深度反思,发展缓慢.

第二,我国部分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秉承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新意,无法依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教案,这也导致了基础教育缺乏能动性、校本性以及差异性,从而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也使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基于上述问题和现代化教育背景,教师则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秉承陶行知思想教育理念,增加基础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传统应试教育中所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作业内容繁多且重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等问题[2].

(二)满足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需求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是社会形态主要以知识经济和信息为主,知识变更的速度极快,若不想被社会淘汰,学生就必须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具备乐学善学的思想.二是我国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缺口较大,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符合21世纪需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将原有的教师一味地“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改变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的适应性.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依照新一轮教育改革内容,根据《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指导意见,做好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提高数学科目教学的趣味性、内涵性和人文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对策

(一)优化教学内容,整合教育资源

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多以教材内容为主,扩展内容较少,虽习题内容较多,但无法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还停留在表面的基础知识练习上,因此,就需要我们整合不同的教育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从而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进一步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校本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要求.

第一,基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教学要以转变学生的技术素养观、课程的教育技术观为主,教师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引入,备课环节可通过引入网络资源来优化与整合备课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线积极扩充教学内容,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局限性[3].

第二,强化电子课件的制作与研究.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由于心智和思维还未发育健全,因此在部分事物的认知上较为模糊,而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在电子课件中演示小棒,生成动态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利用课前导入,增加人文底蕴

数学科目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图形与数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在课堂中渗透人文底蕴内容,这也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难度有所增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入的方式,提升数学课堂的人文性与内涵性,此举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课前导入时采用故事导入法.小学高年级阶段需要学习体积和容积等相关内容,为能够帮助学生探究空间所存在的内部规律,为后期的体积计算等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导入《乌鸦喝水》的故事,带领学生一起探究.介绍完以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深入理解空间关系.

在实验以及应用探究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耐心,教师则可以利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做课前导入,虽然华罗庚的家境贫寒,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学研究环境较差,但华罗庚还是以自主探究的模式,最终完成了解析数论、向量几何学、典型群等研究,并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外就职的机会和优渥的生活环境,留在祖国,推动了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通过这种励志的数学故事,既能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又可以激起其自主探究的意识,建立一定的家国情怀.

(三)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状,在此环节建议融合陶行知教育思想,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深度,使其能在日后的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第一,增加实物的运用.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钟表搬进课堂,在讲授时拨动时针、分针、秒针,让学生明白时钟的变化规律.同时可以通过拨弄表针来探究各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二,增加情景的设置.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可以以“文具店”为主题,让学生带自己想要售卖的学习用品,将桌子当作柜台,并做好每一件物品的标价,自主售卖、选购并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在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认识各类货币并学会组合运用与换算[4].

(四)数形结合教学,培育自主思维

针对小学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不高,部分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的现状,建议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建立一定的数学思维,保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减少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

第一,“以形助数”.例如,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推算以及讲解时,可以利用图形表示出题目内的数量关系,所谓的图形表示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实物来表示.具体是将题目中的物体转换为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了解题目的实际考查目的,再移动实物解出题目,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是通过线段图等抽象的图形表示数量关系,来辅助题目的计算.

第二,“以数解形”.小学阶段涉及大量的几何图形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对图形进行赋值,为学生后期的运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此类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利用顺向和逆向两种思维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运算与解答[5].

(五)设计分层教学,实现小组合作

为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来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大合作力度,树立团结意识.首先,教师应依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兴趣导向、潜在发展方向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将同一类学生组合到一起,并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计划,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能解决部分学生所存在的学习弱势问题.其次,设立小组研究课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在设置课题的同时,让学生自行在组内推举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配组内各成员所要执行的任务,起到梳理内容与领导组员的作用,并记录好课题完成过程的详细内容.最后,设定综合展示环节.教师根据学生所递交的小组课题完成记录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掌握不同学生的思想动向,有利于个性化教案的生成.

(六)注重课后复习,传授学习方法

要想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则不能忽略对课后复习环节的把控,教师要针对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既有与潜在问题进行分析,给学生传授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在既往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上课纪律表现均良好,但其综合素养与成绩始终无法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家长和教师的依赖性较高,并且学习方法使用不得当.为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在课后复习环节,不能仅限于个别课程内容的复习,而应与单元复习相结合,并通过思维导图将内容归类分析,利用文字、图形、符号加强记忆.这样既能解决学生在课堂中还未听懂教师所讲内容就开始长篇大论记笔记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其自主复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增加对网络教育平台的运用,将部分扩充知识点和重点内容编制成电子课件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随时随地复习,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素养.

(七)改变作业形式,提高教学实效

目前,传统的作业形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教师要改变传统“题海战术”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有更多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时间,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第一,减少重复的作业项目,教师可以针对分层教学过程中的组别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作业内容.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基础练习方面可以减少作业量,将重心放在应用题型和更深层次的挑战题型中;对于基础较差,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则要增加对基础知识的练习,结合鼓励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自我、突破自我的空间.第二,丰富作业内容形式,添加动手实践操作类和游戏类作业,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便可掌握学习内容.

(八)加强教学管理,落实多样评价

依照现代化教育标准,制定多元化教学形式,为能够检验诸类教学形式是否具备实效性,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教师则要加强教学管理,通过多样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并为后期的教案编制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第一,从评价内容入手.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把控以及各项素养培育活动进行有机评价,最终的综合评价建议要依照实际学情科学设计占比,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第二,丰富评价形式,采取教师评、学生评、自主评多维评价.一是能够为学生提出更专业、更合理化的建议;二是能够通过其他学生的评价,侧面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团队意识;三是通过学生自评的方式,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科目,应明确自身的教育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出符合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素养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