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军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江苏 泰州 225300)
学习力,即学习动力,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广大教育实践者愈来愈关注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对于具有学习难度的高中数学而言,更需要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寻找有效策略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为课堂创造生机.因此,我会将以生为本的思想融入与教学内容契合的教学策略,以求能够在充满勃勃生机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为教育教学的进步贡献力量.
传统时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身份,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灌输,以至于学生无法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当教师在课堂上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后,学生会发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知识与技能吸收.因此,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会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理念,就会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消除传统时期枯燥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在环境的烘托下保持专注的精神,得到收获与成长.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收获.传统时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力的,在课堂中落实以生为本理念,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究数学知识,汲取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广大教育实践者认识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性.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一分子,我也会深入探究新课标的具体内容,了解数学教学方法,将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提升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思索能够落实以生为本思想的教学策略,在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趣味的认识,达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以下几点,则是本人结合自身从教实践,对新课标下高中生数学学习力的提升策略展开的具体论述:
解决问题是数学知识的功能,若要使学生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教师端正提出问题的教学态度.在新课标的影响下,不应使用题海战术.因此,我会本着不给学生造成压力的思想,基于对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了解,对学生提出问题,刺激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学生以活跃的思维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收获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由此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力,将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有效展开.
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节为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6个基本性质,使学生懂得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因此,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需要基于学生认知提出恰当的问题,才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力,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教学初始环节,我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水平提问道:“表示不等式的符号有哪些?”以此调动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为学生提升解决不等式问题的能力奠定了基础.然后,我基于不等式符号,引导学生探讨不等式的性质,并将利用不等式性质的问题进行变式,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之后,我开始引导学生回顾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完成问题的正答率进行引导,对学生强调细心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厘清问题的逻辑,帮助学生纠正错题,理解自己做错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现相同或者类似的情况.最后,我对学生强调了习题对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帮助,希望学生课下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能力寻找习题,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这样,基于学生认知,对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以活跃的思维融入课堂当中,所实施的教学策略有效体现了生本思想,践行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发展了学生逻辑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了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力,为学生数学水平的优化增添了力量,切实实现了有效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目标.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愈来愈渴望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这也是以生为本教育思想所充分强调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会从新课标内容考虑,从以生为本的思想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数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享受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从而践行生本理念,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力,同时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充分达到改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质量的目的.
以“函数的概念”一节为例,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拥有求某些函数定义域的能力,掌握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这一节的知识相较于学生已学的函数知识而言,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容易给学生造成身心压力.因此,我会基于学生心理,从以生为本思想出发,在课堂上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数学知识,以此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力.
活动初始环节,我对学生提问道:“根据你们对函数的认识,它的概念是什么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并将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梳理,引入高中时期的函数的概念.从学生状态来看,有一部分学生对新的函数概念理解得并不透彻,于是我根据学生的状态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解释自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然后,我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设计求定义域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在小组中订正答案,面对有分歧的答案,合作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函数三个要素的理解.之后,为了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了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函数思想,为学生后续探究函数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最后,我对学生强调了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向学生提供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学习函数知识的思路,希望学生课下巩固本节知识,探究下一节的内容,安排学生合作交流了这堂课的学习体验.
这样基于学生心理,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对学习内容展开合作探究,使学生充分融入学习状态之中,有效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高中生数学学习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思想,与人和谐交流的能力,为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探究数学知识提供了助力,发展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最终达到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质量的目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愈来愈多地考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步入高中阶段,学生的这一思想更加强烈.而且新课标中也提到得了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我会基于学生的生活,以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落实生本理念,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获取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价值的理解,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力,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意识,使数学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得到充分的落实,实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目标.
以“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节为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正确判断事件的三种类型,掌握概率的实际意义及其性质,明晰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正确判断事件类型的能力,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由于这节课的内容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会基于学生生活,在课堂中采用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以求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力.
活动初始环节,我基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判断太阳从西边升起、开着车经过路口遇见红灯、标准大气压下将水加热到100 ℃沸腾的可能性,由此帮助学生了解了判断事件的三种类型.接着,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三种类型对事件进行描述,由此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为学生有充足的动力探究后续知识奠定了基础.然后,基于课堂时间有限的考虑,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抛硬币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学生对概率定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分析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之后,我从循序渐进的角度出发,将生活事件设计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事件发生概率的数据及图表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了学习内容,使学生充分感悟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与规律性.最后,我希望学生能够养成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
这样,基于学生生活,应用联系实际的策略于课堂之中,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践行了新课标中提到的教学要求,同时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思想,大大提高了高中生数学学习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目标.
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以大部分高中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还难以接受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以传统时期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力,甚至会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我会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基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直观画面,以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策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实现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力,在新课标下构建高中数学精彩课堂的教学目标.
以“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节为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后,可以了解到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平面的概念、画法,使学生懂得用图形与字母表示平面,进而用符号语言规范地表述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素养.本节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我会应用信息技术创建直观画面.
教学初始环节,我与学生一同欣赏多媒体展示的一望无尽的草原、波澜不惊的湖面,对学生提问道:“它们的共同特征主要是什么?”点拨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面的概念,并结合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平面概念的理解,如黑板面、桌面、椅子面等,同时播放动画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平面没有厚薄,是可以无限延展的.然后,我将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引导学生探究平面的表示方法,即图像表示与字母表示.之后,我以信息技术作辅助,将新旧知识融合,引导学生探究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深化了学生对平面基本性质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教学活动结束时,我通过信息技术创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系统归纳,并给学生留出了交流学习收获的时间.
这样,基于学生思维,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画面,使学生充分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减轻了学生学习抽象性 数学知识的心理负担,有效提高了高中生数学学习力,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探究立体几何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落实了生本教育理念,在新课标下精彩地构建高中数学课堂.
作业是巩固课内知识的必要补充,是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双减”政策的提出,明显表示以往作业设计的方式是有问题的.因此,我会基于对新课标的了解,以及对以生为本思想的认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力,获取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参与高中数学课堂的动力,期待学生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汲取数学知识与技能,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一节为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后,可以了解到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变形,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会基于学生的能力,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在符合“双减”政策的前提下设计作业,以求学生通过作业将本节知识充分巩固.
教学初始环节,我引导学生归纳主要知识,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公式、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边角互换功能、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式,并对学生说道:“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边角互换功能的式子进行转化,利用正弦定理可以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也可以把角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由此帮助学生归纳了本章的重点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我本着不给学生造成压力的教学理念,根据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将一些经典例题设计成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内先完成一部分,余下的课后再完成.之后,我根据课堂时间,大致了解了学生能够完成的内容,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我对学生强调了作业的帮助,希望学生不要把作业当成压力.
这样基于学生能力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产生了继续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有效提高了高中生数学学习力,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汲取本节知识所涉及的学科核心素养,切实构建出了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总而言之,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力,需要教师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我会在了解以生为本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展开深入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从适应学生发展的角度,探索更多的如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联系实际、创建画面、设计作业等有效的教学策略,融入高中数学课堂之中,实现提升高中生数学学习力的目标,让学生以较高的效率在课堂上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不断增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