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 灵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渐紧迫,对“文化素养+职业技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其突出。2017年,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以“综合素养+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为基础,由承担国开“实验性、示范性”教学改革任务的国开实验学院启动了“技能+素养”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核心任务是探索如何培养具有全面文化素养,同时职业技能过硬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创新发展的需求。
国开实验学院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合作,通过多元经济体联合,依托“线上线下、理实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国开线上资源、远程教学优势,同时利用技师学院线下实训实践条件,构建“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试点范围辐射20余所技师学院。2018年春季学期,第一批试点项目新生入学;2020年秋,试点项目迎来首批毕业生,至2021年秋季学期,累计676名试点项目学生从国开毕业。项目历时四年,覆盖17 个专业,累计入学学生超过18000人,项目效果已逐渐显现。
本研究以2020 年、2021 年“技能+素养”试点项目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综合素养+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效果,总结经验,为未来拓展实践“综合素养+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本文重点研究两个问题:1.试点项目下教学、学习支持服务(包括线上、线下)效果如何?2.试点项目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个人专业知识提升情况)如何?
学习者满意度指关于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的一系列感受[1],学习者满意度反映了学生对其学习经历的感知[2][3],同时定义了学生对其学习经历的总体评价,而远程学习的研究也证实,学生的满意度通常会导向是否能够完成其学业[4]。学习者的满意度调查是线上、线下教育方式发展研究的重要依据,能够有效反映教学、学习资源、平台支持和其它的学生支持服务的效果。
“技能+素养”试点项目满意度调查采用国开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对学校教学、支持服务、整体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问卷主要采用五点量表题的形式,通过国开学习网进行收集,以2020、2021 年毕业的“技能+素养”试点项目学生为调查对象,收到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307份、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45 份。本研究采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自2018年春季起,国开实验学院针对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等9家技师学院及高级技工学校展开考察调研工作,设立扬州学习中心等9家学习中心。2019年新增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学习中心等14家学习中心,其入学新生均属于“技能+素养”试点项目学生。
2020年秋季学期,“技能+素养”试点项目迎来首批毕业生共148 人,广州白云学习中心等5 家学习中心101 名毕业生提交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2021年春、秋季学期,杭州学习中心等10家学习中心206名“技能+素养”试点项目毕业生提交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
表1 毕业生所在学习中心及地域情况表
1.毕业生对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的整体满意度
针对试点项目教学、学习支持服务情况进行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课程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班主任)工作反馈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均达到90.2%;对网上教学、线下教学(面授课)反馈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分别达到93.2%和93.3%。
表2 毕业生对教师及教学满意度情况表
(1)针对课程辅导教师的满意度描述
教学效果是学习者学习体验的主要构成之一,在涉及远程学习的学习体验中,教师的在线教学行为会对学生学习参与度产生较大影响[5]。针对课程辅导教师工作各模块描述,使用五点量表题记录受访者反馈,非常不符合=1,比较不符合=2,一般=3,比较符合=4,非常符合=5,对反馈结果进行探索性分析,遵循以下规则:
平均值小于3,表示平均而言受访者对给定陈述反馈为不符合/不同意;
平均值等于3,表示平均而言受访者对给定陈述反馈为一般(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
平均值大于3,表示平均而言受访者对给定陈述反馈为符合/同意。
关于课程辅导教师的13个描述中(表3),对课程辅导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态度、学习支持服务工作三类描述,整体平均值均为4.56,标准差小于0.8,平均值>3,大部分受访者对描述表示符合或非常符合。
表3 毕业生对课程辅导教师满意度情况表
其中,平均值最高的描述为“能够提供有帮助的学习方法和专业学习指导”(4.66)和“能够有效开展在线答疑辅导”(4.63);平均值最低的描述为“有实时同步的教学活动,且有教学设计”(4.49)和“非实时教学活动”(4.48)。
(2)针对导学教师(班主任)的满意度描述
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具有良好的助学、促学作用,“技能+素养”试点项目着眼技师院校学生特点,个性化的点对点学习支持服务主要由学习中心的导学教师(班主任)提供。
关于导学教师助学工作、学生支持服务工作的8个描述中(表4),整体均值、标准差接近,均值接近4.6,学生对导学教师助学、支持服务工作认可度较高。
表4 毕业生对导学教师(班主任)的满意度情况表
(3)针对线上、线下教学的满意度描述
据统计,学生在教学资源中较偏好实时课堂和直播回放,这类教学资源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占据较重要的地位,这也对学习平台的支持功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6]。
调查显示,毕业生对线上、线下教学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分别达到93.1%和93.3%。针对线上教学,超过半数(57.3%)学生认为线上教学的问题表现在“学习网的界面操作不方便”,其它较集中的问题包括“无法开展师生实时视频音频等在线交流”(40.1%)和“网上实践实训环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7.7%)。
综上所述,“技能+素养”试点项目毕业生对国开教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线上、线下教学整体满意度较高。其中,相较于导学教师(班主任),学生对课程辅导教师满意度更高,个别学生认为导学教师对学生问题反馈不够及时。对线上教学,学生反馈主要问题集中在线上平台功能的需求上,尤其是实时互动和线上实践方面的功能可进一步加强。
2.毕业生对学习效果的满意度描述
针对学习的整体效果,“通过国开学历教育的学习,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57.7%的毕业生反馈“完全达到”,37.8%的毕业生反馈“部分达到”。对“毕业后个人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升”“毕业后个人专业知识是否得到提升”,认为“有很大提升”或“有部分提升”的毕业生达到93%以上;超过94%的毕业生认为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提升与接受国开学历教育有紧密关系或有部分关系。
图1 毕业生对学习整体效果的满意度
针对问题“在国开本(专)科学习之后,您的收获?”,34.9%的毕业生选择“看问题更全面,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26.1%的毕业生选择“调动至理想工作岗位(或工作单位)”,并有17.9%和15.3%的毕业生反馈分别获得了“加薪”和“提职”。
2020年、2021年“技能+素养”试点项目毕业生中共45人提交了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40.0%和42.2%的“技能+素养”试点项目毕业生在进入国开学习后,于所在单位获得了管理职务、职称(专业技术职务)上的晋升。用人单位反馈显示,与其它学校的毕业生相比,53.3%的试点项目毕业生整体表现持平,46.7%的毕业生高于平均水平。
表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水平、综合素养、工作能力的满意度情况表
调查项目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标准差实践操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信息技术/电脑技能科研创新能力踏实执行能力1 1 1 1 1 5 5 5 5 5 4.63 4.58 4.55 4.32 4.53 0.490 0.543 0.552 0.885 0.612
根据毕业生对学习效果的满意度描述和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描述,毕业生在个人提升、预期成效的完成情况方面均表现出极高满意度。同时,根据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通过在国开的学习,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职务职位、能力视野等方面的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满意度较高,尤其对毕业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给予高度肯定。
本研究以2021 年国开“技能+素养”试点项目的307名毕业生数据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覆盖“技能+素养”各地区、各学习中心及各专业试点项目毕业生,应用统计方法记录分析了毕业生对国开“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下各类学习服务、学习效果的反馈。
分析显示,在“线上线下、理实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试点项目毕业生对“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成果均呈现出极高的满意度。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开展面授辅导和线上答疑等活动,课程辅导教师和导学教师(班主任)态度认真,能够及时提供有帮助的学习方法和专业学习指导,毕业生对教学服务和学习资源都表现出极高的满意度。“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的线上教学、学习支持和线下教学、实践都在毕业生中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学生能够适应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并呈现出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从学生在读期间的能力提升、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各项统计结果可看出,“技能+素养”试点项目对学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富有成效的。用人单位反馈显示,试点项目毕业生在综合素质和实践实操能力上均呈现较高的水平,学习效果良好,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预期。
同时,此次调查也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教学、线上学习资源和平台服务,在实时性、互动性、及时性上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线上资源对实践实训的覆盖;学生要求学习平台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实时性,加强端口的多样性和交互性。
根据分析结果,对“综合素养+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应用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平台稳定性,学习数据稳定可视
目前通过学习平台,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教师行为数据有直观记录,教师可访问统计学生学习行为总数、学生学习行为天数及行为频次,学生端可访问同专业学生学习进度及形成性考试成绩,从平台上起到对学生的促学督学作用。未来,学习平台需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对学生学习数据记录、学生作业数据记录的稳定性,提升学生的平台使用体验。
2.平台端口多元化,关注平台实时互动功能
导学教师(班主任)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使用学习网平台及其它线上社交程序向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开放教育学生群体具有学习习惯多样性、知识结构多样化的特点,给学习平台对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全覆盖带来了挑战。
同时,有别于线下教学,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及时触及学生的学习反应,难以形成实时有效的交流,试点项目毕业生对平台的实时互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可探索学习平台与微信端口、企业微信端口、直播教室类程序的衔接,整合平台资源,避免线上学习支持服务的多头管理。以线上为主,做到线上支持服务全覆盖;线下为辅助,保证学习支持服务的实时性、及时性,保证线上课堂的互动性,同时为教师教学及支持服务质量标准的量化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
1.试点项目学生对线下教学(面授课)的需求呈现差异化。建议除面授课外,增加辅导教师的录播课与支持回放的直播课,同时增加导学教师数量,与学生对接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加强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2.试点项目将国开较完善的线上资源与技师院校充足的实习实践条件有机结合,所开设专业多属实践实操性强的学科,学生也对实践实训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综合素养+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议继续探索实习实践模块的线上化,依托平台功能,深化互动教学与远程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