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启生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070)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与知识服务共建共享中心。为做好高校停课不停学期间的文献资源保障和知识服务工作,处于馆舍不对读者开放状态下的各高校图书馆,群策群力,最大限度地摆脱馆内服务模式的束缚,主动将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推送给读者,创新为高校师生服务的模式,有力地保障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持续性。
高校图书馆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在此次疫情期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疫情终将结束,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也必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做出改变。因此,紧密依托并结合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开展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一定要努力顺应防疫工作新形势、新要求,认真总结疫情期间的经验和不足,抓住后疫情时代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吴曼翔和李旺[1]在文章中阐述后疫情时代所代表的含义并不是指疫情完全消失,而是疫情仍然存在,时有起伏或小规模爆发。也可以理解为疫情得到总体控制后人们的社会生活进入到新的时段。图书馆信息化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图书馆信息采集、整理、管理与服务的水平逐步提高,向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图书馆转化的过程,它包括体系结构、网络环境、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数据库、数据资源、标准化、协作化等一系列要素[2]。
如前所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的各项服务顺利开展。但是在疫情期间,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高校图书馆受经费限制,不能及时更新信息化基础设施中重要设备和系统,老旧的设备和系统存在运行的不稳定性,无疑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不利因素。此外,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持续进行,让我们意识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在后疫情时代还应该更加重视与高校教学、科研等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发展。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辅助部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也应紧密围绕教学科研的需求,使得信息资源能够具备跨组织部门、跨系统平台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能够随时应变教学与科研工作方式的转变,更加主动高效地让师生和科研人员获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线上服务。
多年来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正在改变着读者获取资源、学习和阅读等的行为方式,高校图书馆馆内服务模式和职能定位也已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高校图书馆通过引进先进信息化系统设备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图书馆空间,拓展和提升馆内服务,如创客空间、多媒体视听空间等。吸引读者到馆学习和开展研究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一直思考的问题。持续较长时间的疫情,以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将读者挡在了图书馆大门之外。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应该利用信息化建设得到更加充分地挖掘和提升。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那么通过信息化建设后的空间资源也一定能够改变读者的选择,使得高校的师生们愿意再次走进能够给他们带来科技感、舒适感和安全感的图书馆空间。
(1)文献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读者对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需求愈发强烈。提升文献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应该作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主要有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3种形式[3]。随着人们阅读、查阅资料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纸质资源在图书馆馆中的地位正在逐渐弱化。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由于其获取及使用的便利愈发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不可忽视的方面。然而,与纸质资源相比,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从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角度分析,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着力针对采购建设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分析,主动帮助读者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主动为教学和科研推送高质量信息资源。从高校图书馆开展资源建设工作的角度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由于多依靠采购资源厂商的数据为主,所以常处于被厂商牵制的状态,资源建设的主导地位相对较弱。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努力争取文献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地位,结合各个高校自身学科及科研特色,着力提升具备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水平。
(2)馆配电子图书资源建设。电子资源作为网络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形式,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电子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纸质资源的阅读方式,给读者带来了便捷、高效和互动式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各高校图书馆能够在闭馆状态下,不间断地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需求,这主要归功于近些年来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成果。馆配电子图书,是电子资源的一种。与其他类型资源不同,馆配电子图书顾名思义是在强调馆配。与馆配纸本图书一样,馆配电子图书要符合各高校图书馆所在高校的学科、专业以及学术研究的需求。以前,高校图书馆引进电子资源缺乏主动权,常常受制于数据资源提供商,无法充分体现资源建设的主导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大多数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里的内容多是滞后纸本资源出版发行的,对于高校读者来说,其参考、借鉴和学习的价值非常低,尤其体现在自然科学类的资源内容上。简而言之,过去大多数的电子图书资源是达不到高校馆配图书的内在需求的。因此,馆配电子图书的引进更符合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建设的初衷,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作为馆藏纸本图书的补充,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国内馆配电子书资源提供商不多,高校图书馆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小,这也给各高校电子资源采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后疫情时代,电子资源建设仍将是高校图书馆一项重要工作,而馆配电子图书资源应是重中之重。符合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需求的高质量馆配电子图书资源,才能够在诸如疫情一样的特殊时期,为高校师生提供专业、精准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彻底打破传统馆藏纸本图书资源的时空限制。
国内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其中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高校图书馆领域取得的成效最能够直接体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过去数十年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典型成果包括机构知识库的建设,门户网站的建设,统一资源检索平台的建设,数字资源平台的建设,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的引进,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自助服务系统的建设,共享空间及座位预约管理系统等的建设。这些应用都是基于提升读者高效、便捷地使用图书馆各种类型资源的设想,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先进的服务理念集成到信息化系统建设中以提升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众所周知,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都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地利用多年来成功打造的数字图书馆来打破信息资源服务在时间和空间范围里的限制,很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无法到馆的读者提供各项信息资源服务。以作者所在高校图书馆为例,在疫情防控居家办公学习期间,全力保障数字图书馆系统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行,通过与校园网系统VPN 合作对接,积极地向居家师生提供远程资源访问和下载服务。师生到校工作和学习后,为符合疫情防控工作常态的具体要求,图书馆通过应用多年前建好的座位预约管理系统,顺利辅助图书馆开展了来馆自习人数的有效监管,保障了自习室空间及座位资源共享的公平、公正,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避免了自习室读者聚集的现象,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防疫管理工作的压力。
疫情服务期间,暴露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后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基础设施依托高校校园网建设,属于校园网内的一个局域网,受校园网IP 地址授权认证的限制,许多已购买的网络电子资源无法在校外访问获取。而VPN 方式只能解决部分资源的校外访问,不能很好地解决全部网络资源的校外访问问题。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要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与校园网络技术中心的合作,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部署实施符合本校网络基础设施环境的解决方案,解决校外师生访问和获取校内文献信息资源的授权及身份认证等问题。当前,有的高校图书馆通过搭建智慧网关的方式,智能区分读者IP 地址是否在校园网授权范围内,如果不在授权范围则通过智慧网关提示读者远程提供身份认证信息,网关认证后主动计算出最优资源获取路径,使师生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与校内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无缝连接。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还应紧密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擅于借助外部优势力量整合和提升本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联邦认证与资源共享基础设施(CERNET Authentic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Infrastructure),简称CARSI,是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网络中心管理,北京大学计算中心研发并提供技术支持,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提供日常运行和用户服务,为已经建立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联邦认证和全球学术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加入CARSI,高校师生可以不必通过校园IP 地址确认身份,无需使用VPN,就可以在校外任何地方使用校园网账号直接访问学校采购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学术资源,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特色资源,如正版软件PDF 编辑器、高性能计算资源、专利数据等。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开始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和挖掘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的海量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交通拥堵、极端天气预警和智慧社区等现实问题。疫情防控期间,运营商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溯源追踪,疫情形势监控及蔓延趋势预测等。可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么,图书馆是否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呢,回答是肯定的。图书馆的信息化系统中每天都会产生多个层面的数据,如资源建设层面的数据,馆藏书目数据加工层面的数据,读者借阅行为层面的数据,读者在馆舍空间活动层面的数据等。此外,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图书馆作为高校校园内的独立建筑空间存在,一项重要的事情是采集师生到馆行为所产生的相关数据。后疫情时代,在馆舍空间内部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读者个人特征及行踪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同时将更符合图书馆发展理念,更能提升馆舍内部空间整体科技感、舒适感等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充分整合读者个性化数据的基础上引进图书馆。唯有如此,读者才能在图书馆的空间中感受个性化服务的触手可及和无处不在,从而更多地吸引读者到馆,提高高校图书馆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都将长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根据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过紧日子”的会议精神,“十四五”期间,高校图书馆经费面临进一步削减的现实问题。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经费投入,因此图书馆在谋划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应该以过“紧日子”为契机,努力实现精准化建设和精细化发展并举的目标,避免铺张浪费和重复建设。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的背景下,为提升管理与服务效率,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需充分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给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带来的新变化。同时,在实践中把握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提高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科学规划,逐步形成符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建设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