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雨 熊家俊 夏少锋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约占肺癌总人数的75%[1]。NSCLC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随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已有研究证实,吸烟是肺癌发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早期NSCLC 的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开胸手术切口大,术后疼痛明显,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近年来,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优势逐渐显现,现已经成为临床肺癌治疗的主流手术方式[4]。单操作孔胸腔镜是原有的三孔胸腔镜改进而来,但实践中发现,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胸廓运动障碍、胸部感觉障碍等。单孔胸腔镜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等优势,但临床上针对老年早期NSCLC 患者应选何种术式治疗仍未能形成共识[5]。为此,本文对50 例老年Ⅰ、Ⅱ期NSCLC患者分别给予单操作孔、单孔胸腔镜术治疗,为同类患者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现将研究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21 年1 月30 日-2022 年1 月30 日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Ⅰ、Ⅱ期NSCLC 患者50 例。纳入标准:(1)满足文献[6]2015 版的《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的相关标准,并经过病理学确诊Ⅰ、Ⅱ期NSCLC;(2)年龄均在60 岁及以上;(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伴自身免疫病;(2)接受过放疗、化疗等相关治疗;(3)预计生存期<3 个月;(4)精神疾病;(5)中途退出研究;(6)有胸部外伤史。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 例。患者及家属均自愿配合,自愿签署同意书。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肺通气,取侧卧位,上肢伸直90°固定,以原发病灶的位置为依据,在侧腋中线与锁骨中线4~5 肋间做切口作为操作孔,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的第7 肋间做一个切口作为观察孔(切开约1.5 cm)。研究组: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肺通气,取侧卧位,上肢伸直90°固定。于腋前线4~5 肋间,作一3~5 cm 切口,并在切口置入保护套,以此作为胸腔镜与相关手术器械进入患者胸腔的唯一入口,逐层分离组织后进入胸腔。对照组、研究组均取病变肺叶后冰冻送检,待检测结果明确后,分离血管、段支气管等组织,在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并清扫纵隔淋巴结。术毕,放置引流管并处理切口,操作结束。术后均使用镇痛泵,复查胸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2)两组炎症因子指标。于术前、术后7 d,采集空腹下静脉血3 mL,离心,取上清液,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及前列腺素E2(PGE2)。(3)生活质量:术前、术后3 个月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8 个维度,共36 个条目,每项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肺炎、肺不张、心力衰竭、肺栓塞。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住院时间、费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以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n=25)中男14 例,女11 例;年龄60~80 岁,平均(63.09±2.78)岁;临床分期:Ⅰ、Ⅱ期分别为14、11 例。研究组(n=25)中男15 例,女10 例;临床分期:Ⅰ、Ⅱ期分别为15、10 例;年龄60~82 岁,平均(62.91±3.05)岁。经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2.3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炎症因子(IL-6、PGE2、hs-CRP)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IL-6、PGE2、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对比()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对比()
2.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术前,两组生活质量8 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8 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3(续)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5,P=0.000),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例(%)]
肺癌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与患者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具有密切关联[7]。NSCLC属于肺癌的主要类型,其早期并无明显的不适感,患者均以咳嗽、咳痰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较难察觉。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Ⅰ、Ⅱ期患者的数量有所提升。通过肺癌的早期筛查及时发现病灶,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8]。目前,Ⅰ、Ⅱ期NSCLC 患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同时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免疫功能较差,术后恢复慢,影响预后[9]。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在确保手术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如何减少手术创口是广大外科医生一直探讨的课题。
胸腔镜手术现已成为治疗Ⅰ、Ⅱ期NSCLC 首选方案,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面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10-11]。单操作孔胸腔镜是在三孔胸腔镜手术的基础上取消腋后线操作孔而来,术中操作方便,但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切口疼痛等不适;单孔胸腔镜术是微创手术的重要尝试与进步,本次研究通过对老年Ⅰ、Ⅱ期NSCLC 患者分别给予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二者的淋巴清扫数与手术用时相当,但与单操作孔胸腔镜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分析原因: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则需要开两个手术切口才可完成相关操作,切口需经大圆肌等人体重要肌肉群,肌肉组织中的血管分布密集,使术中的出血量增加,且术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渗血,增加引流量[12]。单孔胸腔镜手术仅需做一个手术切口即可完成相关的清除工作,通过减少手术创口数量,以减少机体组织的损伤,进而减少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属于有创治疗,不管何种手术方式均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使机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胸腔镜术虽然创伤小,但仍会因伤口和疼痛刺激而产生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因子的形成,导致大量炎症细胞在伤口处聚集,不利于伤口愈合[13-14]。hs-CRP 是一种急性蛋白,机体出现炎症数小时后其表达就会出现明显上升,随着炎症的消退而降低[15]。IL-6 是常用的人体损害指标,在机体受到创伤后所产生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中明显增高[16]。PGE2在细胞增殖、分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与炎症和肿瘤发生息息相关[1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7 d 的IL-6、PGE2、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单孔胸腔镜术引起体内炎症反应的发生程度低于单操作孔胸腔镜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更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已有较多的国外权威机构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作为评价肿瘤疗效的重要指标。SF-36 在临床应用广泛,量表中包含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8 个维度,可对患者生活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的评估,可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18-19]。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3 个月的生活质量8 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单孔胸腔镜手术更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更小,这与周晓东等[20]的研究结果相似。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单孔胸腔镜术术后并发症更少,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更高。
综上所述,与单孔操作胸腔镜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术治疗老年Ⅰ、Ⅱ期NSCLC 效果更为理想,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炎症反应更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