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羊达杰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00)
《红史》中藏译吐蕃史料的内容为唐高祖称帝至唐末的唐蕃关系及历史事件,包括太宗时期唐蕃互使、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吐蕃出兵帮王玄策征伐天竺、唐高宗两次册封松赞干布、大非川之战、武则天执政称帝、都松芒布杰时吐蕃君臣内讧、金城公主嫁吐蕃、赤松德赞时期的唐蕃战争、两次唐蕃会盟、吐蕃达磨赞普时期吐蕃的衰败等若干历史大事。
关于《红史》吐蕃史料藏译文本的特点,王璞先生以其中的一段文字为例加以概括:“这段史料的特征在于:其一,同时讲述唐朝和吐蕃的帝王世系;其二,时间写得十分清楚,可与两《唐书》的记载相对证……”[4]20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归纳其在翻译上的一些特点。
3.名词翻译以音译为主,辅以其他译法。《红史》藏译吐蕃史料的名词翻译,对我们的翻译实践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故在此多花些笔墨,对译文中出现的谥号、人名、地名、官职封号、民族(或国家)名、吐蕃君臣名等进行列表分析。
表1 《红史》藏译吐蕃史料中的谥号翻译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吐蕃君臣的名字基本上用藏族自己的称呼习惯书写,而未用《新唐书·吐蕃传》中的译音如:弄赞、器弩悉弄、弃隶蹜赞、挲悉笼腊赞或乞立赞、足之煎、禄东赞等,说明藏译者对藏族历史的熟悉程度。但也有例外,如钦陵、赞婆、可黎可足、达磨等吐蕃君臣名,则未用藏文历史典籍中的写法,而按照《新唐书·吐蕃传》进行了音译。唐朝人名都用了音译,其中武三思的藏译缺第三个字的译音。
表2 《红史》藏译吐蕃史料中的人名翻译
表3 《红史》藏译吐蕃史料中的地名翻译
表4 《红史》藏译吐蕃史料中的官衔、封号翻译
官衔和封号全部用音译,而且音译得比较完整和到位。
表5 《红史》藏译吐蕃史料中的民族(或国家)名的翻译
4.纪年用藏族固有的十二生肖纪年法。包括两《唐书》在内的大部分古代汉文史籍中,年代都用皇帝年号,如开元××年、天宝××年的形式来表示,但在《红史》藏译吐蕃史料中,自始至终用的是藏族传统的十二生肖纪年法,而未用皇帝年号。用十二生肖纪年法在藏族历史上年代久远,早在吐蕃时期就用此办法来记载吐蕃国王和大臣每年的事迹,敦煌出土的藏文写卷《大事记年》(P.T.1288)全篇用的就是十二生肖纪年法。藏译者不用汉文原文中的皇帝年号而用藏族的生肖纪年法,应该也是出于考虑藏族读者的阅读习惯的结果。
除了收录《新唐书·吐蕃传》的藏译外,《红史》中还收录了编译自汉文史藉中的若干史料,包括周朝至唐初、后梁至南宋、西夏、蒙古(元朝)等史料,以及印度王朝史料等内容。这些翻译史料都受到了后世藏族史学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