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危重患者转运流程再造中的应用

2023-01-15 14:06陈遂华
智慧健康 2022年29期
关键词:危重症物品科室

陈遂华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ICU,广东 惠州 516000

0 引言

危重症患者行院内转运可满足其进一步诊断或治疗需求,转运时间短,但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危重症患者处于移动转运环境中,病情极易突然变化,且受到转运人员、仪器设备、病情复杂等因素影响,使得休克、坠床等转运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升高,影响患者后续诊断或治疗,甚至引起医疗纠纷,降低家属满意度[2]。因此分析院内转运风险,制订相关解决方案以预防或减少转运不良事件,对保障患者安全有重要作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模式,通过分析风险发生根本原因,改进流程,进而减少风险发生[3]。本研究就FMEA在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过程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常规转运方式的62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9月-2020年8月实施基于FMEA转运方案的62例危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女25例,男37例;年龄26~61岁,平均(46.59±4.12)岁;疾病类型:11例脑血管疾病,23例心血管系统疾病,28例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女24例,男38例;年龄23~62岁,平均(47.10±4.53)岁;疾病类型:13例脑血管疾病,24例心血管系统疾病,25例呼吸系统疾病。将两组患者资料纳入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需通过转运完成CT检查、转专科病房接受专科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休克、濒死状态;拒绝接受相关检查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立即介入患者等。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转运模式。由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分析,然后下达转运医嘱,提前备好转运过程中所需物品,安排好转运人员。所有参与转运的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医嘱执行,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待转运完成后,应做好一应交接工作。

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的转运方案,具体如下:

(1)成立团队。由院内护士长、专科护士、主治医生等5人组成FMEA团队,成员参与FMEA系统培训,专科护理人员担任小组秘书,记录整理FMEA运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转运分级与人员配置。医生根据转运分级标准和患者病情确定转运风险等级,I、II、III三级。不同风险等级患者人员与转运设备配备标准如下:①I级患者: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医生1名,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护士1名;氧气钢瓶2个,微量泵2个、转运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②II级患者:2年以上工作经验医生1名,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护士1名;氧气钢瓶1个,微量泵1个、穿刺用物、监护仪等。③III级患者:1年以上工作经验医生1名,1年以上能独立工作经验护士1名。氧气钢瓶1个、监护仪、穿刺用物、简易呼吸机。

(3)失效模式分析。小组汇总既往院内转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风险事故进行分析,绘制存在问题及可能存在问题的鱼骨图,明确转运风险问题:转运前对于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其病情严重程度与原发病存在较大差异、设备与运输物品选择单一、设备仪器故障、监护应急处理难度大、未建立静脉通路等。

(4)明确原因。从风险告知、静脉通路、人员配置、医疗物品运送等方面评估核查转运风险,包括转运前未综合迅速评估患者病情、未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转运物品、未与交接人员明确职责、未及时妥善安置患者等。

(5)制定对策。①管床医生与护士评估患者转运风险,与家属签署风险告知书。规范急救设备与物品管理,根据科内情况,增加2个备用急救箱,检查转运监护仪器储电情况,每日1次,若电池可用时间不足30min,立即充电。按时检查组转运箱内药品,每周2次,然后在查对本上签字。②培养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知识培训,并配合定期考核;培训过程中注重流程讲解与情景模拟,着重培训应急能力。运用动态分析信息系统,动态了解分析患者病情,针对高峰时间段增加人力资源。③注重转运途中急救监护,搬运患者时要求动作准确快速,上坡时其头部为高位,转运人员在其头侧;加强患者监护仪观察,倾听患者主诉,配合适当心理安慰。转运负责人与接收科室提前沟通,告知预计到达时间,转运前2min安排专人负责电梯。④转运完成后填写患者转运交接单,协助接收科室工作人员将患者搬运至床位,妥善安置患者后行床边交接,如患者身份核对与识别、生命体征、阳性体征、相关检查、治疗情况等,双方签署交接单。

1.4 观察指标

(1)转运不良事件:包括吸痰器故障、呼吸骤停等、休克、窒息、坠床、交接不清、抢救用品不全、心律失常。

(2)满意度评价:①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评价量表对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技能等方面,总分100分,得分高则更为满意;②应用自制科室满意度量表调查科室满意度情况,包括提前通知、交接资料等内容,总分100分,得分高则满意度高。两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8、0.864,重测效度分别为0.872、0.855。

(3)记录转运耗时,包括确认转运信息、患者及家属准备、物品准备、转运人员准备、转送途中的耗时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的数据应用统计学SPSS 24.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如不良事件等)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如满意度数据)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转运不良事件

观察组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见表1。

表1 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对比[n(%)]

2.2 家属和接收科室满意度

观察组家属、接收科室满意度均分别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属和接收科室满意度对比()

表2 两组家属和接收科室满意度对比()

2.3 患者转运耗时情况分析

患者转运耗时具体体现在确认转运信息、患者及家属准备、物品准备、转运人员准备、转送途中,观察组各项耗时指标水平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转运耗时情况的对比()

表3 两组患者转运耗时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初步抢救之后需转运至专科接受治疗,院内转运是帮助其获得进一步治疗的有效方式[4]。但患者自身病情严重,且变化较快,转运途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如特殊医疗设备、转运环境、患者病情等,均会对转运进程造成阻碍,甚至影响患者病情,增大后续诊疗难度[5-6]。

FMEA属于系统化工程设计辅助工具,利用事前分析、发现潜在失效模式,了解其对系统影响程度,便于工作人员依靠现有技术与条件制定应对方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事故发生风险,确保患者转运安全[7-8]。本研究中,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家属和接收科室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提示基于FMEA的转运方案利于降低重症转运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家属及接受科室转运满意度。重症转运患者具有病情多变,不可因素多、工作难度大、风险程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转运不良事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本研究早期采取的FMEA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团队性的特点,其核心理念在于事前预防,在转运前分析讨论潜在风险,找出存在主要风险,在此基础上制定改善措施,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传统模式下针对危重症病人的院内转运方案,大多由当班的医务人员根据既往临床经验进行制定,可能存在一定不良情况,例如药品等必备物品的缺乏等,不利于安全转运。本研究采取的FMEA成立专科小组,在转运之前首先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了转运风险等级后,再从物品、人员配置等方面做好转运计划,避免转运人员经验不足引起的慌乱,减少坠床等不良事件,利于保障院内转运安全。该模式借助分析本院既往转运资料了解到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抢救物品准备不齐全等是转运高风险因素。针对上述高风险因素,FMEA小组制定出规范抢救设备多种等改进措施,有效规范转运各项流程,较大程度上减少了转运的不良事件,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提升了家属与接收科室的满意度。FMEA 强调团队成员的培训,能够使之对转运安全有充分的认知,主动参与并严格根据相关流程规定进行操作,从源头上预防或避免了管理不当造成的转运不良事件,最终提升了转运质量[9-10]。

综上所述,基于FMEA的转运流程能够为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提供保障,大幅度减少不良事件,预防护患纠纷,改善家属、科室转运满意度。

猜你喜欢
危重症物品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称物品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爱紧张的猫大夫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