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章羽涛, 欧阳耀树
(江西农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南昌 330045)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农产品总量和农民收入日益增加,但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碳排放、农业结构不够合理等矛盾[1],农业高质量发展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质量兴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走之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重要引擎[2],对于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系统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对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助力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以来,学者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尚且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如何?研究热点集中于哪些?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对2011—2022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献进行梳理,基于 CiteSpace 知识图谱,对农业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CiteSpace是一款基于Java的文献分析软件,通过作者、机构合作知识图谱、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关键词突现图谱,结合节点类型、线条粗细、颜色变化等形式直观地反映分析结果,化抽象数据为具体直观图谱的文献计量工具,主要用于探析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3],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的可视化分析[4-5]。在中国知网(CNKI)的高级检索中选择期刊来源为北大中文核心、CSSCI和CSCD,时间节点为2022年2月28日,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词,共检索到792篇文献。运用CiteSpace V.5.8.R3对检索到的79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获得发文量时间分布、涉及学科、作者与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等知识图谱,从而对中国农业高质量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
近年来农业高质量发展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2017 年以前相关文献数基本为零,自2018年发文量逐年上升,几乎呈线性增长,2021年达到新高(图 1)。这与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相吻合,自2017年起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逐渐兴起,并与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等结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图1 2011—2021年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文献年度发文量
图2 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
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涉及的学科领域分析发现,相关的学科主要集中在经济、环境、资源利用农业、等学科领域(图2)。图2表明,农业经济类发文量最多,达26.18%,其次为经济体制改革,占比达25.81%,然后是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和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占比分别为7.59%和6.21%。
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发文期刊统计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发表在农业经济类期刊,发文量最多的是《经济地理》,之后是《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总体上来看,发表的期刊数量种类较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
图3 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核心作者与合作图谱
对文献核心作者可视化分析,得到图谱(图3)的整体网络密度为0.004 7,可知目前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者大多未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图3中大致把研究者分成3类:第1类是李国平、孙雨萌、周文霞等以孤立节点存在的独立研究者;第2类是单一节点连线的研究者,如崔健、王芳、任保平、郭晗等,表明与合作者开展两两合作;第3类是刘洋、罗其友、伦闰琪、徐彩瑶、孔凡斌、李博伟等有3个以上节点连线的研究者,表示已形成了3人以上的研究团队,但暂未有以某位研究者为中心的大规模的研究团队出现。绝大部分研究者之间还未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有少数几个研究团队出现,但都小而分散。
从研究机构上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发文量最多,达15篇,之后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东华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等,都在12篇以上。从机构属性来看,中国农科院及各农业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是研究的主要力量。虽然该领域的研究机构较多,但是相互间的合作比较少,合作关系也不密切,尚不能形成优势互补,不利于研究视角的深化。
运用CiteSpace得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4),有203个节点,178条连线,整体网络密度为0.009 7。图4表明乡村振兴、新时代、区域差异、数字经济、黄河流域、创新驱动、粮食安全、生态保护、服务业、实现路径等关键词共现频次较高,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研究方向呈多样化,且有一定的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越来越系统化。
对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汇总排序见表1。关键词的频次处于前10的有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熵值法、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农业、新时代、实现路径以及畜牧业,与图4的结果基本吻合。中心性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中“新时代”体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水平测度、综合评价、指
图4 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表1 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高频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排序
标体系等体现了对农业高质量水平的评价;黄河流域、区域差异体现了对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异研究;创新驱动、数字经济、路径、服务业、乡村旅游等体现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举措。
图5 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绘制近4年来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图5),结合表1可以发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定义、内涵等理论研究,如#0城乡融合、#1农业三产融合、#3乡村振兴、#4新时代等聚类标签。例如张默和孙科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体现在农产品高标准、农业产业高效益、生产经营体系高效完备、高品质的市场竞争力等[6]。杜思梦等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7]。贾真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下保证好的农产品,并在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下获得最佳效益[8]。
2)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测度、评价、时空演化、耦合度、协调发展度及影响因素研究[9-15],研究尺度有全国、区域(如黄河流域)、省域(如山东省、湖南省等),如#2空间差异、#6熵值法、#7黄河流域、#9数字经济等聚类标签。 张建伟等[9]从农业经济的动力机制、结构优化、系统稳定、绿色发展、福利共享5个维度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刘涛等分析了2005—2017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和影响机制,发现农业绿色、创新和共享水平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而农业协调和开放水平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12]。姬志恒对2005—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并检验了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13]。陈毅辉和洪碧云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2018—2020年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15]。
3)绿色发展理念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对策及实现路径等研究[7,16-20],如#1农村三产融合、#5生态补偿、#8路径、#9数字经济、#10服务业等聚类标签,既体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也体现了未来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一是数字农业,如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农业数字经济和现代农业产业。二是农业结构改革创新,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发展新时代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业态,调整农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例如匡远配等分析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存在农村产业升级难、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农业“双循环”流通不畅的困境,提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提升农村改革深化水平”等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2]。杜磊等分别对脱贫地区的非粮农业、其他地区的非粮农业、粮食产区的粮食产业提出了相应的高质量发展路径[20]。
利用CiteSpace得到研究前沿时区图谱(图6)和关键词突现图谱(图7),从而分析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沿和研究趋势。
图6 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前沿时区图
图7 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前25)突现图谱
2.3.1 前沿时区分析
图6表明,自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后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逐渐兴起并日趋深化,其中“乡村振兴、新时代、双循环”说明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与政策紧密相关,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反过来乡村振兴倒逼农业从供给侧改革、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减排等方面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提出倒逼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提质增效、通过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等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从概念、内涵、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逐渐到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热点逐渐转移到乡村振兴和“双循环”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制约因素,在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城乡融合、乡村产业”等路径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2.3.2 热点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能够反映较短时间受到较大关注的热点、研究前沿和趋势。图7中突变词“政策效果、德尔菲法、熵值法、水平测度”表明2018年以前较关注政策效果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中介机制、时空分异、时空格局”体现了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特别是党的农业经济与农业面源污染或农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分异、影响因素;“推进路径、生态补偿、农村金融、三产融合、发展对策”体现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样化举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下,农业发展不仅仅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更应在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促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利用农业信息化和智能监测技术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资源集聚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化、城乡融合化、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助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热点词突现图谱也表明研究前沿已转移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及实现路径上来。
运用CiteSpace对2011年到2022年2月期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于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后逐渐兴起,2018年开始逐年增长,当前处于研究的繁荣期,还需进一步多维度的深入研究;②该领域的研究者之间合作还不够紧密,少量已形成的研究团队小而分散,研究机构较多,但相互合作较少,合作关系也不密切,还需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合作;③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定义、内涵等理论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测度及评价、时空演化、耦合度、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绿色发展理念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对策及实现路径研究3个方面。未来将更加注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以及通过三产融合、创新驱动、农村金融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中国的农业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兼具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当前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未还需可持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理论研究。由于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进一步加强农业与经济、环境、生态等学科领域的融合,对其定义、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需进一步研究,并深化研究其影响机理,促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理论体系日趋成熟,更好地指导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2)科技创新引领新型业态的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字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乡村旅游+农业”“健康+农业”“文化+农业”等新型业态的农业,既是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的体现,也能够实现农业发展的信息化、标准化,资源节约化和环境友好化。加强对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的应用融合研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有机结合,发展农业的数字经济。同时,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发展新时代不同形态的新型农业,为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不同地域范围的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由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管理水平的差异,各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和实现路径等实践也具有差异性。未来在生态保护的约束下,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及能源利用效率,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实现精准化、差异化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地推动区域特色农业、高质量高水平农业,从而推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