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不同治疗剂量血小板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3-01-14 07:51邓智华伍君君唐春冬
河北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铁蛋白低剂量计数

黄 斌, 邓智华, 伍君君, 唐春冬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湖南 永州 425000)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之一,约有90%以上的白血病患儿为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占比达80%,好发于5岁左右、男性儿童[1]。贫血、出血、发热、感染及浸润表现是ALL常见临床特征,疾病自身及化疗治疗均有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增加患儿全身状态衰竭风险,因此,积极开展血制品输注以对抗出血风险,是确保化疗方案顺利开展、维持患儿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2]。相较于全血输注而言,血小板输注在血液资源利用率、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在生理止血、维持内皮细胞完整性方面作用显著[3]。然而,目前临床关于儿童ALL治疗期间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剂量尚无统一观点,有研究认为,低剂量输注即可达到有效止血效果,但也有学者指出,高剂量血小板输注可能能够实现更高的24h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4,5]。此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就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ALL患儿不同治疗剂量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比较,望为ALL患儿血小板输注剂量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整理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9例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选取标准:①经骨髓细胞学穿刺明确ALL诊断[6]:存在发热、倦怠、乏力等临床表现,伴血象改变,以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下降为主,骨髓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查均符合ALL改变;②于我院接受化疗及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治疗;③血小板输注剂量及频次明确;④临床资料及研究相关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②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③合并可能引发血清铁蛋白异常的相关疾病;④血小板抗体阳性;⑤体重≥50kg。患儿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协议。

1.2治疗方案:患儿均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治疗严格遵守ABO血型相容输注原则,血小板均由本市血液中心供应,来自本市健康献血者。1个治疗剂量血小板单位包括2.5×1011以上血小板;0.5个治疗剂量血小板单位包括1.25×1011以上血小板。血小板输注前均于(22±2)℃环境内,使用血小板振荡箱保存。按照患儿体表面积(BSA)计算血小板输注量[7],BSA=体重(kg)×0.035+0.1(体重<30kg),或BSA=(体重-30)×0.02+1.05(体重30~50kg)。根据患儿单位BSA实际血小板输注量,将其分别纳入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组标准:低剂量组:血小板/BSA<2.2×1011/m2;中剂量组:血小板/BSA2.2~4.4×1011/m2;高剂量组:血小板/BSA>4.4×1011/m2。

1.3分析方法:对比三组患儿血小板输注效果、24h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24h血小板回收率(PPR),以及血小板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并比较三组患儿1年存活情况。其中,血小板输注效果包括血小板/BSA、输注有效率,输注有效率以24h CCI>5000计数[8]。PPI=输血后24h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CCI=PPI(/L)×BSA(m2)/输注血小板数(×1011)[9]。血清铁蛋白检测使用化学发光法,于血小板输注前、输注后24h进行检测。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109例患儿中,37例纳入低剂量组,41例纳入中剂量组,31例纳入高剂量组。三组患儿年龄、性别、输注次数、合并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血小板输注效果:低剂量组血小板/BSA、PPI低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血小板/BSA、PPI低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CCI、输注有效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儿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

2.3不良事件:三组患儿血小板输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

2.4血小板及铁蛋白水平变化:两组患儿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均较输注前升高,血清铁蛋白水平均较输注前下降,中剂量组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值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值高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儿血小板及铁蛋白水平变化比较

2.5短期预后:三组患儿治疗后1年存活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儿1年存活比较n(%)

3 讨 论

儿童AL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患儿化疗过程中常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等病理生理学变化,且血小板计数下降所致出血风险上升对患儿生存质量存在直接威胁。因此,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ALL患儿治疗的重要环节[10]。既往研究显示,对于成人ALL患者而言,低剂量血小板输注即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且安全性及治疗成本均较中高剂量存在明显优势[11]。但对于儿童而言,血小板输注剂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

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对109例ALL患儿分别给予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血小板输注治疗,三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出血发生,印证了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确切效果。与此同时,除血小板/BSA、PPI外,三组患儿CCI、输注有效率未见显著差异,说明血小板输注剂量的变化并不会导致输血效果的差异,且高剂量输注血小板策略并不会带来输注次数的下降。而Lelcu等[12]指出,高剂量血小板输注可能导致输血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上升。虽然本研究三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但通过输血效果的比较,可以认为,血小板输注剂量的增加并不会带来输血效果的线性上升,在临床实践中有必要控制血小板输注剂量。

为进一步印证不同治疗剂量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差异,此次研究就三组患儿血小板计数、铁蛋白水平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虽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儿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依次升高,但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输注前后均未见明显差异。有研究显示,铁蛋白属急性期蛋白,其水平升高与机体急性炎症反应有关,同时,恶性肿瘤细胞快速增殖与生长也伴随着细胞、组织内铁蛋白合成和分泌能力增强[13]。也有学者发现,铁蛋白过量可能影响ALL患儿对化疗的反应性,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对于提高化疗效果也有着积极意义[14]。本研究三组患儿血小板输注后24h血清铁蛋白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说明不同治疗剂量血小板输注并不会对机体急性期反应、化疗反应产生明显影响。本研究三组患儿治疗后1年存活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印证了上述结论。但本研究暂未对两组远期生存期进行比较,这是此次研究的局限性所在,将在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补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医疗机构缺乏血液制品重新分装权限,临床血小板输注常使用1个标准剂量血小板,对于儿童尤其是12岁以下儿童而言,考虑将1个标准剂量血小板应用于2例患儿,不仅能够节约血液资源、确保治疗效果,也能够缓解血液紧张现状、降低治疗成本,对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成本-效益比也有着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关注。

综上所述,输注不同治疗剂量血小板对ALL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中高剂量血小板输注并不会实现CCI提升,临床实践中可考虑低剂量血小板输注,从而避免中高剂量血小板输注带来的不良事件风险,并实现更为理想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猜你喜欢
铁蛋白低剂量计数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天然抗生素”之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铁饱和度对其耐热性、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乳铁蛋白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