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梅
(秦安县叶堡中心卫生院,甘肃 秦安 741607)
慢性高血糖状态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主要表现,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长期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造成神经、心脑血管等系统以及肾脏、视网膜等组织脏器进行性损伤,最终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失明、肾衰竭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1]。T2DM是发病率最高的临床常见慢性病,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11.2%,其中90%以上为T2DM,而农村地区的患病率近年急剧上升[2]。关于T2DM的治疗,首先须采取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措施,如血糖仍然无法达标,则可启动药物进行控制,首选药为二甲双胍,其缓释制剂是临床用量最大的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以耐受性良好和药用价值广泛等突出特点,一直作为降糖药物中的一线首选药和全程用药,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种类的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3]。如患者出现胰腺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等情况,可使用不同半衰期和类型的胰岛素注射剂。阿卡波糖适用于日常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的T2DM患者,我国北方广阔的农村多以面条、馒头等作为主食,二甲双胍缓释片与阿卡波糖的联合应用,对当地T2DM患者颇为适宜。乡镇卫生院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最基层承担者,对本辖区居民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负有重要职责。基于研究和总结降糖药物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经验的目的,本研究对以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片进行治疗的T2DM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秦安县叶堡卫生院接受治疗的44例T2DM确诊患者,按照不同用药方案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22例。单药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72±8.63)岁;病程4~63个月,平均病程(36.14±8.68)个月;BMI 22.80~31.40 kg/m2,平均BMI(26.71±1.64)kg/m2。联合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53.56±8.83)岁;病程6~65个月,平均病程(37.24±8.75)个月;BMI 22.70~30.80 kg/m2,平均BMI(27.32±1.13)kg/m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所有患者对本研究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采用《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的诊断标准[4]:①具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的典型症状;②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静脉血糖≥11.1 mmol/L;③至少8 h 无进食热量的空腹状态静脉血糖(FPG)≥7.0 mmol/L;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静脉血糖≥11.1 mmol/L。存在上述条件①的情况下,又同时存在条件②或③或④其中一项,即可确诊;如“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或不明显,则须择日复查并确认条件③或④后,也可确诊。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强化生活方式管理而血糖未达标患者;符合上述T2DM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虽已确诊为T2DM并接受治疗,但血糖各指标均未达标者;年龄40~65岁;无认知功能障碍且治疗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5]:1型糖尿病患者;正在接受其他方案治疗的T2DM患者;妊娠期T2DM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或可造成组织缺氧疾病和严重感染患者;已出现T2DM严重并发症者;对治疗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者;严重酗酒者;患有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或由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疾患者。
1.4 方法
1.4.1生活方式强化管理 ①帮助患者掌握T2DM自我管理教育的知识和技能;②肥胖或体重超重患者须适当控制体重;③给予营养均衡的膳食,保证微量元素的需求;④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同时减少静坐(或卧床)时间;⑤进行科学戒烟或避免吸入二手烟,并严格限制饮酒量;⑥每日食盐总摄入量控制在6 g之内;⑦减轻工作生活的精神压力,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1.4.2单药组 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54,0.5 g×30 s/瓶)单药治疗。用量:遵循“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的用药原则[6],起始剂量为500 mg/次,2次/d。服用1~2周后,如患者耐受性良好,可调至1000 mg/次,2次/d。用法:在进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共治疗8周。
1.4.3联合组 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同对照组)和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05,50 mg×30 s/盒)联合治疗。用量:起始剂量为50 mg/次,3次/d,按患者的可耐受程度,逐渐加量至50 mg/次,3次/d。用法: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进餐的前几口食物一起嚼服。共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
1.5.1血糖变化 主要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空腹静脉血糖(FBG)、餐后2 h静脉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期间每周对FBG、2hPG进行1次检查,平时由患者居家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家用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并通过电话或微信报告给主管医师。
1.5.2用药安全性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进行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并收集统计在此期间因服用药物出现的腹胀、厌食、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或头痛、头晕、皮疹、瘙痒、低血糖等常见不良反应,用以评估两组的用药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5.3临床疗效 参照高丽等[7]的文献报道制定,显效:治疗4周后,“三多一少”典型症状消失,FBG和2hPG降至正常范围或降幅超过4周前的40%,HbA1c降至6.2%以内或或降幅超过4周前的30%;有效:典型症状明显改善,FBG和2hPG虽未降至正常范围但降幅超过4周前的20%,HbA1c虽未降至正常值但降幅超过4周前的10%;较差:FBG、2hPG和HbA1c与4周前相比降幅较小,或降幅未达到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糖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4周后的静脉血FBG、2hPG和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血糖变化比较(±s)
组别 n FBG(mmol/L) 2hPG(mmol/L) HbA1c(%)单药组联合组22 22 tP治疗前9.34±1.89 9.45±2.16 0.179 0.860治疗后7.39±1.48 5.86±1.28 3.668 0.000治疗前12.32±2.47 12.43±2.54 0.146 0.880治疗后8.64±2.15 7.23±1.47 2.540 0.010治疗前9.38±1.62 9.52±1.53 0.295 0.770治疗后7.34±1.25 5.66±1.43 4.149 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1,P=0.210),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χ2=4.247,P=0.039),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T2D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存在先天遗传因素和年龄、生活方式、营养过剩等环境因素,还包括胰腺α细胞功能异常、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等多个环节的问题,同时与肠促胰素分泌缺陷有关[8]。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会影响机体内环境,可造成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T2DM[9]。T2DM的治疗目标为控制静脉高血糖状态,防止相关代谢紊乱,预防和(或)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残和病死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4周后的FBG、2hPG和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P<0.05),表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对本乡镇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较低,用药安全性良好。二甲双胍在T2DM的治疗中居重要地位,不仅是初始治疗和超重肥胖患者的首选药,而且是各种治疗方案的一线药和全程保留药,目前一般选用长效的缓释制剂。二甲双胍可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系统,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和改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从而发挥降血糖的作用,该药物对肥胖患者尤为适用[10]。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长期应用可导维生素B12的缺乏[11]。阿卡波糖在肠道内可对α-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产生竞争性抑制效应,不仅可减少多种单糖的生成,且能延缓单糖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的吸收,从而起到降糖作用,其主要降低餐后血糖,最适用于以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食或餐后血糖较高的T2DM患者[12]。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与二甲双胍近似,一般不发生低血糖反应,但个别病人或大剂量应用时会使肝酶升高,所以在用药后6~12个月时,需要监测肝酶的变化情况[13]。以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T2DM而获效的临床报道较多,充分显示此种联合用药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14]。
综上所述,在生活方式强化干预基础上,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对基层卫生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其对静脉血FBG、2hPG和HbA1c的控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而两种用药方案的不良反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北方农村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