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艺,夏 茜,李 治,李 英,董 强
(1.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贵州 贵阳 551400;2.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种植体的精准植入是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治疗中恢复缺失牙美观和功能的最终目标,而牙缺失后唇侧骨板的吸收使得该区的种植修复具有较高等挑战性[1,2]。目前共识观点为采用种植体略偏向腭侧的设计[3],但该方法有可能增加种植体进入鼻腭管的风险。尽管有学者利用鼻腭管来辅助种植体固位以达种植体初期稳定性[4],但鼻腭管变异大,内含鼻腭动脉、神经、纤维组织以及小唾液腺[5],术中损伤鼻腭管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及骨结合失败等[6,7]。因此,如何充分进行术前检查,明确术前诊断和设计是临床关注的关键问题。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和适应证的扩大,近年来逐渐重视有关鼻腭管的研究,但有关亚洲人群的研究很少,且大部分研究集中于鼻腭管的管径和长度及角度的测量分析研究。有关鼻腭管邻近骨壁的研究报道极少,而该区是上前牙美学种植修复中不可避免的重要解剖结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研究鼻腭管对应唇侧骨板厚度,分析唇侧骨板厚度与性别和年龄间关系,以期为口腔临床前牙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
1.1 研究对象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放射科的393例CBCT影像。纳入标准:患者年龄20~75岁,汉族;研究区无缺损,无明显牙k畸形、牙周疾患及颌骨疾病;CBCT体素≤0.3 mm,影像范围包括颞下颌关节至下颌骨下缘影像。排除标准:研究区存在埋伏牙、种植体、骨移植及病变;正畸矫治器佩戴者;CBCT图像模糊、扭曲、伪影和重叠,严重影响识别和测量位点者。
1.2 方法
1.2.1 CBCT影像 受检者端坐放松,头保持直立,表情自然,双眼平视前方,中线与水平面垂直,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自然咬合,固定头颅,避免移动。所有扫描均由同一放射科专业人员在标准参数下进行拍摄。扫描图像以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格式保存。
1.2.2测量平面 选择多维平面视图(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以横断面视图为参照,将横断面固定在切牙孔处,调节水平面上的矢状标志线,使其与鼻中隔平行,同时调节横断面上的冠状标志线,使其通过鼻腭管最大近远中径并垂直于矢状标志线,通过横断面上的矢状标志线作直线获得重建后的矢状面图像,于矢状面上的冠状标志线上作直线获得重建后的横断面图像。
1.2.3测量指标 于CBCT横断面上切牙孔处测量鼻腭管管壁左侧、中间和右侧至牙槽骨前壁的垂直距离Rlt1、Llt2、Clt3,并取其平均值作为切牙孔处(水平1处)唇侧骨板厚度Lt1(图1),在切牙孔中段处(水平2处)测量鼻腭管管壁左侧、中间和右侧至牙槽骨前壁的垂直距离Rlt1、Llt2、Clt3,并取其平均值作为中段处唇侧骨板厚度Lt2(图2),将所测得的Lt1和Lt2取得的平均厚度作为横断面上唇侧骨板厚度Lt;CBCT矢状面上分别测量鼻腭管切牙孔、中段和鼻腭孔处鼻腭管前壁至牙槽骨前壁的垂直距离Bt1(图3)、Bt2(图4)、Bt3(图5),将所取得的平均厚度作为矢状面唇侧骨板厚度Bt。
图1 横断面鼻腭管至牙槽骨前壁的距离(Lt1)
图2 横断面鼻腭管至牙槽骨前壁的距离(Lt2)
图3 矢状面鼻腭管前壁至牙槽骨前壁的距离(Bt1-水平1)
图4 矢状面鼻腭管前壁至牙槽骨前壁的距离(Bt2-水平2)
图5 矢状面鼻腭管前壁至牙槽骨前壁的距离(Bt3-水平3)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纳入样本一般情况 最终选取393例样本量,其中男174例,女219例,按照年龄分为A(20~44岁)、B(45~59岁)和C(60~75岁)三组。矢状面及横断面上鼻腭管管壁至牙槽骨前璧的距离分别为(8.63±1.44)mm和(8.43±1.49)mm,从牙槽嵴顶至鼻腔方向逐渐增加。
2.2 不同性别、年龄鼻腭管唇侧骨板厚度比较 男性唇侧骨板厚度大于女性(P<0.05),见表1;随着年龄的增加唇侧骨板厚度越薄(P<0.05),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鼻腭管唇侧骨板厚度比较(±s ,mm)
表1 不同性别鼻腭管唇侧骨板厚度比较(±s ,mm)
注:Rlt:横断面右侧唇侧骨板厚度;Clt:横断面中间唇侧骨板厚度;Llt:横断面左侧唇侧骨板厚度;Lt:横断面唇侧骨板厚度;Bt:矢状面唇侧骨板厚度
因素男性女性n 174 219 tP Rlt 9.46±1.46 8.64±1.45 5.560 0.000 Clt 8.31±1.42 7.62±1.40 4.792 0.000 Llt 9.42±1.50 8.59±1.37 5.735 0.000 Lt 9.06±1.41 8.28±1.37 5.530 0.000 Bt 8.80±1.56 8.15±1.37 4.307 0.000
表2 不同年龄鼻腭管唇侧骨壁厚度比较[M(P25,P75), ,mm]
锥形束CT具有辐射剂量较低、扫描速度快、图像重建操作简单和轴向位图像更加清晰等优势[8]。CBCT的出现和使用,解决了口腔颌面部硬组织三维成像的问题,可对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准确定位[9]。研究发现[10],上前牙即刻种植的穿孔率与鼻腭管相关。因此,种植术前利用CBCT测量鼻腭管唇侧牙槽骨厚度具有重要意义[11]。术前对鼻腭管及其对应唇侧骨板厚度进行预判和考量,有利于选择种植位点及植入方向,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尽可能保证种植修复后期的长期稳定性[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矢状面及横断面上鼻腭管管壁至唇侧牙槽骨前璧的距离分别为(8.63±1.44)mm和(8.43±1.49)mm,从牙槽嵴顶至鼻腔方向逐渐增加,与Kim KT等[13]的测量结果接近。本研究发现,男性鼻腭管前璧至牙槽骨前璧的矢状面及横断面唇侧骨板厚度均大于女性(P<0.05),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14-17]。提示上颌前牙鼻腭管区男性可利用唇侧骨量多余女性,上颌中切牙种植术中女性进行骨增量的概率可能会相应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唇侧骨板厚度越薄(P<0.05),说明年轻人唇侧骨板更厚,年长者唇侧骨板厚度稍薄[18-20],原因可能在于年龄的增加导致上颌前部骨板厚度的减少[21,22]。提示中老年患者在上前牙美学区种植治疗时术前应进行更仔细的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本研究但不足之处在于未将牙列情况考虑在内,未来进一步开展更为严谨的研究,探究鼻腭管唇侧牙槽骨解剖结果及影响因素等,为口腔临床前牙种植术前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CBCT能较准确地显示鼻腭管的走行及其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且唇侧骨板厚度与性别和年龄间有一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