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农艺与种业专业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2023-01-14 18:16:00方思宇李承彧黄胜楠
现代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园艺农艺

方思宇,李承彧,黄胜楠,章 云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如何发挥农业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是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专业研究生培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服务于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农业人才是目前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宗旨和目标[1-2]。2016年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将“农业硕士”研究领域由原有的15个调整为8个,其中一个领域名称为“农艺与种业”,涵盖原有的作物、园艺、种业和草业4个领域[3-4]。农艺与种业专业领域园艺方向硕士培养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功底,能服务于农村园艺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符合中国乡村战略目标及乡村振兴的需求。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村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正在急剧增长,而当前全国对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最适合的培养方式,因此进一步提高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5-8]。

沈阳农业大学是全国最早建立农艺与种业专业的学校之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农艺与种业专业依托辽宁一流特色学科园艺学学科所设,现已建立起了4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观赏园艺、果蔬园艺、蔬菜园艺以及设施园艺。通过多年的发展,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社会合作、学科设置、实验研究等方面摸索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培养模式,着眼于提升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探索更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且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以及动态性的培养模式,一方面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于高层次农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实现乡村振兴培养优秀农业专业硕士提供参考。

1 提高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具体实践

1.1 设置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根据我国教育“面对现代化发展、面对当今世界、面对未来产业”的特点,严格落实教学质量第一位、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指导原则,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领域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具有一定园艺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实际运用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是要符合当前园艺产业技术发展需求,能够从事园艺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工作,能够为农村发展、园艺职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及管理部门提供专业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沈阳农业大学以培养实际出发,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制定了《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标准》。该标准完全符合《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中对一级学科授权点的相关要求。从政治思想素质标准、基本知识及技能素质标准、基本能力素质标准、科技创新研究素质标准、学位授予基本要求五个方面提出了农业与种业具体学位授予标准。

1.2 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指导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以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共同培养的双导师制,在校阶段指导老师大多为学校的专职教师兼任,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52%,主要承担研究生的在校阶段专业课教学、毕业论文选题、论文研究、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等教学指导性工作。校外兼职指导老师主要是在科研机构及单位中具备高级职称,在研究领域工作较为固定的人才。目前学校本专业具有校外兼职指导老师共47人,主要来源于20余家企事业单位,重点帮助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研究和毕业课题研究。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长期由园艺行业的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借助他们多年的园艺工作实践经验,将进一步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水平。通过对近5届农艺和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信息反馈研究表明,采取了双导师合作培养方式,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显著提高,并在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确实实现了人尽其才。

1.3 加强社会合作与实践教育

实践性教学是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分为课程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实践环节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课程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学实践内容主要是针对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应用技术及园艺产业实训案例分析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及调研活动。本领域紧密围绕北方园艺产业要素投入、产业组织和市场等问题,开展产学研对接服务活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在国际方面,与韩国忠南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日本弘前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在东北亚区域内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协作网络,实现了举办中韩两方年度例行学术会议、教师互访讲学等。在国内方面,园艺专业学位授权点与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共同建立了多个教学实训基地,例如盘锦鑫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果蔬科技示范园、沈阳国邦家庭农场、朝阳天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铁岭依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辽宁虹圆现代农业装备开发有限公司、宁城县经济作物工作站、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等。在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1.4 完善教学资源与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不管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还是学术学位研究生都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科设置必须以实践应用为核心,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教学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培养建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了地域特色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必须认真学习各门园艺相关课程,打好理论基础,还要掌握系统的园艺专业知识和必要生产实践技术,要求不低于3个月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教学方式具体分为理论讲授、专题讲解、研讨园艺产业案例、园艺作物生产田间实践等,既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也要注意训练学员思维方法、综合分析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1.4.1 实践教学资源。本专业领域拥有专用的园艺学科楼1 1700 m2,建有各类实验室45个,建有学院、学科和学术方向三级实验研究平台。拥有省部级以上批建的科研机构18个和占地500余亩的校内教学与科学实验基地,为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学院现有多媒体学术报告厅6个,还有独立的图书资料室和阅览室,各种图书资料5 000余册。学院建有4个省部级批建的人才培养基地,包括教育部辽西南大宗蔬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熊岳苹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另外还与企业合作建有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6个。

1.4.2 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以应用型人才质量为导向,以有效服务地方园艺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的提高为核心的培养原则。采用校内导师指导理论与校内外导师合作进行实践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充分反映了本授权点应具备的园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并体现授权点的特色和优势。在具体教学中,以学分制作为毕业考核标准,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6学分,实践学分不少于6学分。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以园艺基本理论为基础与突出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教材遴选以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主,授课教师理论与生产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在具体课程上,定期修改完善课程大纲、补充新内容。每门课提供3个教学案例,全程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2018年,学科教师申报的教改项目“以团队建设促学科发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与实践”,获得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1.4.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授课内容应反映园艺领域的前沿、系统性强,体现出产业发展最新动态和学术成果及生产技术发展,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实践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条件,有利于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例如,沈阳农业大学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团队创新了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即瞄准种业卡脖子问题,用现代细胞育种方法与分子标记相结合创建高效的育种体系,并以此为学生选题主要方向,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生的实际应用才能,为其未来求职打下了扎实的基石。在具体的实践性培养过程中,做到了实践任务到人、创新成果到蔬菜品种的培养模式。采用这种特色的课程实践方法,培养了研究生的学术兴趣,提高了对未来工作的感性认识,也增强了学生处理各种生产难题的能力。此外,在进一步完善学校实践性教育基地建设体系的基础上,将通过与校外园艺相关产业企业合作设立“研究生岗位实践基地”,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合作培训,并进行研发、制造和营销等领域内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协作。在教学实践工作流程中,团队通过与盘锦鑫叶农产品技术公司等知名企业进行协作,充分运用公司的丰富资本、场地和项目管理经验,保证校内外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为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提供了优越的生产实习条件。

1.5 保证学业发展与生源质量

沈阳农业大学针对本领域的硕士生有完备的奖助学金管理制度,奖金和资助额度能够解决研究生的基本生存需求,奖助学金类型多、覆盖面广,包含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助研补贴、研究生创新培育项目资助、高水平论文发表奖励等。多层次、多形式助学制度的实施增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为学生学业的完成提供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学业课程专业丰富,并且利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在校内,学科老师承担科研任务多的便利条件,可获得作为科研助理管理基地进行生产技能实训的机会。此外,目前农业相关专业领域存在招生困难是一个普遍并且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是农业院校等招生单位在招生过程中还是应该设置相应要求,保证生源质量,招收一些与本专业相近或是有一定农业相关工作经验的生源。

1.5.1 充分考虑研究生学业发展,搭建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训练作为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立足专业需要,为研究生的培养及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创新平台,营造一种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让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定期开展研究生科学文化节、学科前沿讲座、科学体系奖励、科技大赛、博览会、先进技术大比赛等活动,拓展研究生眼界,引发对研究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形成科研认真、研究活跃的态度浓厚的研究气氛。研究生参与导师研究项目或获得其他渠道支持的研究项目较多,积极性也很强。对研究生实施规范的、全面的、有效的专业训练,采取“助教、助研、助管”的形式,参与科研和教学。学院还为研究生设立了相关创新项目和创新基金。此外,学院还返聘一些退休的优秀教授作为督导,对学院的教学进行严格把关。在毕业程序上,实行预答辩、开题、校外专家审查等多个环节,对毕业生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1.5.2 不断提高生源质量。适当提高招生门槛,即使提高招生门槛会影响生源数量,在招生形式上要重视质量与数量的良好平衡。但是从培养效果来看,提高招生门槛对于农艺与种业专业领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校在学科建设上也要形成特色和优势,吸引优质生源。2017—2021年,沈阳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园艺方向全日制学位共计划招生281名研究生,全部来自园艺专业或农学相关专业,学生在园艺植物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新品种培育、高效种植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2 实践成果

沈阳农业大学的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取得了很大提高,教学成果丰硕,切实解决了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重点专业理论偏弱、对学科特点与实践问题研究创新能力欠缺的问题。近5年,共招收农艺与种业专业园艺方向研究生281人,毕业的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较强,连续多年研究生初次就业率96%以上,且多数在园艺领域内就业,社会用人部门反映学生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精神强,在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区域园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日光温室蔬菜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及为北方地区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将‘寒富’苹果、‘艳丽’草莓、‘沈农金皇后’葡萄等一批自主研发的果树、蔬菜、花卉新品种推向市场,提高了区域园艺作物品种水平。此外,本专业组建了多个“教师+学生”科技特派团队伍,累计100余人次奔赴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5 000多人次,在全国14个省区建设了30多个科教兴农基地。增强了研究生“理论服务生产”的能力,提高了“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意识,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园艺农艺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落叶果树(2021年6期)2021-02-12 01:29:20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园艺系
园艺
小太阳画报(2019年4期)2019-06-11 10:29:48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学生天地(2017年8期)2017-05-17 05:50:03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中国蔬菜(2016年8期)2017-01-15 14:23:37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职业技术(2015年8期)2016-01-05 12:16:44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