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以扎兰屯职业学院为例

2023-01-14 18:16白金英王显峰
现代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助力生态高职

白金英,王显峰

(扎兰屯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三农”问题,特别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发展需要更多具有“三农”情怀的人才,地方高职院校是为地方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摇篮之一,在新农科背景下,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调整专业设置,为乡村振兴输送现代农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1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

1.1 发挥高校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明确指出,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的是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其落脚点是加快乡村发展。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助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并引领乡村振兴。

1.2 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乡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高校迎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迫在眉睫,因此按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专业结构,培养乡村产业需求的人才,有效满足乡村发展的人才需求,完善乡村的人才结构,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乡村的发展。

1.3 有助于促进地方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农村地区极为广阔,在发展过程中科技水平及生产力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相应的科技团队深入农村进行研究服务,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农村的生产发展。高校是科技人员聚集的地方,地方高职院校科技团队以乡村地区作为实践载体进行科技服务,从乡村采集科研数据,开展科学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1.4 有助于发挥地方高职院校文化传承的作用,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农民思想转变和文化传承是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的前提和基础。地方高职院校担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振兴乡村文化的系列活动,不断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1.5 有助于高校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地方绿水青山

保护好地方的绿水青山,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地方高职院校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念,促使他们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践行者,组织学生走进乡村、走进社区等方式开展与生态文明有关的主题教育,用实际行动保护地方绿水青山。

2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2]

2.1 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培养乡村教师队伍、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高素质农民队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等。

2.2 科技创新服务

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加强科研平台及队伍的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加快发展农业新产业、深化农业科技创新行动,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为乡村产业服务。

2.3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开展乡村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乡村乡风文明,挖掘与传承创新乡土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3],繁荣乡村文化经济,开展农村牧区文化人才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乡村体育等产业。

2.4 改善生态环境

围绕乡村生态振兴,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等方面的研究与活动[2]。

2.5 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围绕乡村组织振兴,助力深化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各类组织健康发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嘎查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乡村法治、德治水平,推进嘎查村党组织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建立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激励关爱机制,强化乡村组织运行保障[4]。

3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地方高职院校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各类技术性人才的基地。为进一步推动呼伦贝尔市经济的发展,扎兰屯职业学院围绕呼伦贝尔市推动乡村组织、产业、人才、生态、文化五个方面振兴实施方案,调整课程教学和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探索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3.1 以加强党建为引领,服务乡村组织振兴

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服务核心,以党员教育活动为平台,以公益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探索党员活动日、爱心公益活动、服务乡村振兴“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实践高校基层党建服务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促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高校服务地方的有效模式与实践体系,打造公益型、服务型党支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3.2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坚持立德树人,根据乡村振兴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瞄准地方支柱性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生产服务一线,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兼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现代农牧业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培养职业技能强、文化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现代农牧业复合型人才和“新农人”。

3.2.1 从优化专业结构入手,培养现代农牧业复合型人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根据学院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依照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对专业进行调整优化[6]。重点围绕农牧林等领域,构建以“新农科”为主,“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为辅,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设现代农业技术(或生态农业技术)、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或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畜禽智能化养殖等交叉学科专业,加快乡村振兴专业群建设,推进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

3.2.2 打造乡村振兴培训品牌,培养新时代“新农人”。建设乡村振兴培训优质师资库、建设培训课程和编写培训教材及大纲。根据不同需求,分类定制不同班型的特色课程和实施方案,分类施教。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积极做好“送教下乡”,把学院建在乡野之间,把课堂搬进农家院落,满足乡村社区民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的需求,培养新时代“新农人”[8],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9]。

3.3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通过加强学院科研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助推三产融合发展等措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3.3.1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10]。扎兰屯职业学院以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大兴村博士工作站等平台为基础,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助力产业振兴。立足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实际,依托农林牧学科专业优势,培育地方新品种,推广培育食用菌和中草药栽培技术并申请专利,解决农作物病虫害、畜禽各种疾病诊疗,制定地方标准,参与田园综合体规划、畜牧业现代化试点建设、牲畜改良和人工授精、牲畜防疫、家庭农牧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把教学园地建成产业基地,实现科研与市场有效结合,教学价值、展示功能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3.3.2 积极服务特色产业。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建设数字乡村;研究大豆、玉米、马铃薯、水稻等优质特色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奶牛、肉羊优良地方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推广肉牛、肉羊绿色高效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奶牛高产稳产健康养殖技术;现代牧场智能养殖技术;畜禽规模化养殖技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民族传统乳制品加工技术等。

3.3.3 助推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力等方面的优势作用,通过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技术指导、工艺革新、产业协作等形式积极助推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适应乡村振兴产业新业态创新人才培养。培养学生掌握电商直播等现代营销新技术,助力农村牧区农畜产品销售,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依托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等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和开发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技能,服务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11],促进乡村发展。

3.4 以文化传承为抓手,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通过资源共享、开展比赛、普法讲座、普及普通话等实施“五大工程”,即农牧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农村牧区文化惠民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工程[3]。

3.4.1 资源共享。开放学院图书馆[12]、体育馆、实训室等场馆,图书馆订阅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报刊,供农牧民借阅,建设公共文化信息平台,及时遴选、发布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业发展相关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活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体育馆为举办农民运动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提供服务;实训室为农牧民进行技术研究、技能提升提供服务等,实现学院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资源共享。

3.4.2 开展比赛。秉承“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引导更多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办赛导向,积极开展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希望青年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专业,设计出有思想、有特色、有时代特征的精品,打造乡村新风貌,推送优秀设计参加自治区、全国大赛。

3.4.3 普法讲座。组建普法团队,结合社会实践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制宣传、建立乡村模拟法庭、进行义务法律咨询,助力农村普法。

3.4.4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通过进一步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乡村人才语言文化素养,助力乡村治理体制建设。

3.5 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服务乡村生态振兴

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升级涉农专业,助力打造天蓝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农村牧区,实现农牧业强、农牧民富、农村牧区美,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安宁美丽乡村。

3.5.1 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师生深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一线,围绕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针对农村存在的生态环境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对乡村园林进行规划设计,助力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举办“走绿色发展之路,建美好家园之景”环保宣传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图文宣传、讲解、垃圾分类指导等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宣传普及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从生态文明、资源节约意识、自然环境保护、生态技术帮扶等多个方面培养当地农牧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振兴。

3.5.2 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引导农牧民实施农牧业节水工程、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化肥农药减量、开展生态循环农牧业、开展渔业生态养殖和污染治理、保护耕地资源、防治农用地土壤污染等,开展“走绿色发展之路,建美好家园之景”环保宣传展。

猜你喜欢
助力生态高职
助力成功七件事
“生态养生”娱晚年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住进呆萌生态房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生态之旅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