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一鸣
(景德镇市精益斋陶瓷博物馆,景德镇,33000)
《考工记》中有所记载:“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其大致意思是在制造器物的同时,利用不同的材质、工艺能够展现出不一样的艺术特点。在制造器物的同时,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尽可能选择自然界赋予的自然材质,如此才可以产生出精美作品。无论是唐宋的单色釉瓷器,或是明清时期的彩瓷,不同时代铸造了不同的审美艺术语言。这也恰巧印证了不同时间段,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差异。高温颜色釉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在白釉中加入适量颜色的釉料。而我国颜色釉陶瓷历史悠久,像是宋朝的青釉和钧釉、明代的祭红、清代的郎红,清代的窑变釉、乌金釉等。
高温颜色釉陶瓷,其烧制温度控制在1300度左右。陶器一般多采用低温色釉,而瓷器采用的是高温色釉。釉是原始瓷器产生的必然条件,是区别陶器的主要特征之一。釉从简单的工艺、单一的发色发展到科学的配方,给人以高度的审美享受。用釉美化陶瓷制品,并以颜色釉进行装饰,其成品变化多端,色彩绚丽、纹式高雅,尤其是颜色釉窑变。
所谓颜色釉窑变,是指瓷器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器物釉中多种呈色元素,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继而产生变化。如果釉的组成不均匀,或两种不同性质的釉在同一器物上,因其变化复杂和难以预料,就会形成窑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定的烧制气氛下,能否产生窑变与釉的着色剂分子、发色肌理以及色质有很大关系。
我们所知道的高温颜色釉有两种:一种是高温颜色釉,另一种是高温窑变颜色釉。如蓝色釉与窑变蓝颜色釉,从字面上看都是蓝色,但蓝的颜色和动感不同。蓝釉只是一种釉,高温后仅会发生深浅变化,而窑变蓝颜色釉在高温熔化时晶料物质在表层形成重流的曲线,釉色随着窑变内温度与蓝色釉互动,幻化出五彩缤纷的色彩。那么,如何在现代陶瓷装饰中更好地运用高温颜色釉的装饰技法呢?我们首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了解掌握釉料的特性。
釉是瓷胎表面上粘附着的一层薄薄的玻璃体,它与玻璃某些性质相似,如没有固定的熔点,具有光泽、透明、不透水等。釉与玻璃的区别在于其微观组织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均匀性都较玻璃差,玻璃经熔解后,往往能得到比较均一组织,而在釉中常有熔化不透的残余石英,新生的莫来石、钙长石、尖晶石、辉石等晶体,且有数量不一的气泡。施于陶瓷表面的釉,大多数是被制作成釉浆,在施釉时浆中的水被坯体吸收,而釉料均匀地分布在坯体在表现上,烧成时经过物理变化,冷却后形成光亮的釉层,釉可以和坯体在同一温度下烧成,也有不同温度下烧成的。
釉能够使陶瓷表面坚硬而光亮透明,防止赃物对瓷器的污染,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增加陶瓷表面的美观效果。釉层不透水,可提高电瓷的绝缘性能,而且可以防止酸、碱的腐蚀。
釉在坯体表面的熔融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其中包括釉料脱水、氧化与分解的过程,以及釉与坯体相互化学作用生成中间层的过程,在坯与釉生成中间层的过程中,坯与釉的个别氧化物彼此相互扩散,而坯则从釉内取得了碱金属及金属氧化物,这一中间层的生成对调和釉和坯间的差异,改善坯与釉的结合性能起到很大作用。为了使坯釉之间能够相互作用而获得良好的中间层,必须使它们的化学组成保持适当的差别。如果坯体的酸性较强,则釉可以调弱酸性的;如果坯体的酸性弱,则釉可以接近中性。如果坯和釉的组成相差较大,即酸、碱性相差太大,则会由于进行强烈的作用,产生釉被坯体所吸收的现象。反之如果坯和釉酸、碱性相差太小,甚至趋于一致的话,则因坯与釉的反应难于进行,而对坯釉中间层的生成不利,使坯釉结合不好,容易产生惊釉(裂釉)现象。
作为陶瓷上使用的釉,应该着重考虑它的化学稳定性,即酸、碱、盐对釉面的腐蚀。硅酸盐玻璃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水解作用能生成苛性碱及硅凝胶,硅凝胶可以在陶瓷表面上均匀地铺上一层保护膜。因此硅酸盐玻璃的破坏速度是决定于表面水解速度和水通过硅凝胶保护层的扩散速度。釉的化学稳定性取决于化学组成以及各种氧化物在熔体中的数量比例。金属氧化物愈多,特别是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愈多,对酸的化学稳定性就愈低。
化学组成对于釉在熔融状态下的粘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性质又直接影响着釉的质量。釉的粘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它的流动性,高温时釉的粘度过小,流动性过大容易造成流釉,堆釉及干釉现象。在同一温度下,Na2O含量较高的釉具有较小的粘度;K2O对降低釉的粘度的作用较Na2O小,CaO,MgO,BaO在高温中减小釉的粘度,而在低温中相反增加了釉的粘度。同时,这些氧化物在釉的冷却时急剧地缩短粘度增长的温度范围,其它二价金属氧化物,ZnO、BeO、MgO、BaO对粘度发生相同的影响,但冷却对粘度增长的温度范围较CaO、MgO、BaO为大,Al2O3,TiO3都是增大釉的粘度。而B2O3则相反地降低粘度,而且粘度变化进行很慢,三氧化二硼含量降低到15%时,可以提高粘度,而超过15%时又起到降低粘度的作用。SiO2提高釉的粘度,降低熔解物质的流动度,Fe2O3降低釉的粘度。
陶瓷坯釉加热发生膨胀,而在冷却时发生收缩,釉与坯的膨胀系数适应性,是釉烧成后固着于坯体表面良好与否的主要条件,膨胀系数不适应会降低瓷釉热稳定性(产生裂釉或釉剥脱现象)。如果釉的膨胀系数小于坯体的膨胀系数,则在冷却时坯体的收缩比釉大,而对釉产生压应力,当这种现象超过釉的允许抗压力时,釉层就会产生剥脱现象。如果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的膨胀系数,则在冷却时坯体的收缩比较小,而对釉产生了一种拉应力,当这种拉力超过釉的抗拉内应力时,釉层就会发生纹裂现象,这都说明膨胀系数与化学组成有关。
釉的相对高温粘度可以通过釉在熔融状态时的相对流动来测定。釉的干粉加入适当的粘合剂制成一定尺寸的圆柱体,然后放置在预先做好的带有半圆形凹洞中,凹洞连接于一直的浅槽。将在凹洞中装有釉料的瓷板放入窑内,使瓷板与底盘成45度的倾斜角,在釉的熔融温度下维持一定的时间,冷却后量出釉在槽中流动的长度,这个长度即表征釉的相对粘度,一般测定时与一个良好的釉料进行对比。但这种方法测得的相对粘度准确性较差,因为釉的相对流动度不仅仅取决于釉本身的粘度,也取决于釉对陶瓷表面的润湿能力和相互之间的化学作用程度。另外一种方法是测定加热到熔融温度下,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坩锅底部的钻孔流出的数量。
将坯料制成直径和高度均为3厘米的坩埚,内盛釉的粉末,置于窑内煅烧至釉熔化。冷却后如果坩埚不裂且釉的表面不产生碎纹,则表明坯和釉是相互适应的。
坯釉适应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测定:将坯料制成一薄片的试条并在一面施釉,侧放在窑中烧至釉的成熟温度以后进行冷却,观其变化,如果釉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坯的热膨胀系数,试条将面向釉面弯曲而使釉面成凹面。如果釉的膨胀系数小于坯的热膨胀系数,冷却时试条向无釉面弯曲。当釉面处于凹面时,釉面承受张应力,而当釉面处于凸面时,釉面则承受压应力,由于釉的抗压强度大于坯的膨胀系数,这样冷却时能使釉层承受少许的压力。
测定坯釉之间应力也可以用坯釉应力仪测定,测定时将经过釉烧的特种试条分别进行测试。应该指出影响坯釉结合性能除坯釉的膨胀系数外,还有釉的弹性、釉层厚度、中间层及抗张强度等因素。
在了解和掌握釉料的特性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好高温颜色釉的装饰技法。
颜色釉装饰,它的创作构思不同于绘画那样自由。绘画在表达主观意念时,不考虑色彩在高温后的色彩变化,只考虑在纸、绢、油画布等材料上表现出的艺术语言。而陶瓷艺术属于工艺美术范畴,首先要考虑的是成形成品,不是以设计师的意向为转移,从造型和原材料性能的运用,都有一定的局限,这些原因都给设计师带来了不利因素,但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矛盾,人的智慧使矛盾转化,它将缺点甚至破坏性的工艺流程中的败绩,能转化为某种工艺的特性,如祭红釉。祭红又称霁红,古时皇宫制作祭器,因而得名,它是继钧红后的又一种高温铜红釉。祭红的烧制十分困难,它对烧成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质量极不稳定,即使是同一种配方装于同一窑中,由于温度、气氛的稍许差异,也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不同色调,变化多端,以至于不可捉摸。其烧成范围很窄,釉面呈色大不相同,有的色深有的色浅,有的色暗,有的釉面光滑如镜,有的却粗糙不平。
用颜色釉绘制也是如此,难于得到。主要是生产工艺要求严格,要求设计师的图案、构图、着色在生坯上进行,在釉下颜料及各种不同釉的重叠、交融、交叉中进行操作。在煅烧时产生抽象的意境,自然流动产生的肌理和自然现象,从而把抽象的意境引向具象的境界,颜色釉与勾勒使部分的抽象形态彼此浑然一体,使人感到内中无尽的气象。如表现山体的重叠和树的茂密秋色。以铜着色的颜色釉,铜可以使釉显绿色、紫色和红色。铜的显色主要决定于基础釉的组成、烧制工艺和铜在釉中的含量。例如,铜在铅釉或石灰釉中呈绿色,在碱釉中呈蓝色。同为石灰釉由于烧成温度和气氛的不同呈现色亦不同,氧化烙下为绿色,还原焰下为红色,这些颜色釉中以铜红最为著名。
颜色釉装饰的不断发展,适应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其种类繁多,其作品从质感与触觉及神韵,更显高雅之美,在肌理的流动中形成天然和谐之美感,与现代环境装饰气氛产生一种不可言喻的协调美。颜色釉的综合装饰是美与用的统一,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融。现代感与传统的统一,集中体现在形式上,对陶瓷装饰来说,赋予传统形式以现代特色,赋予外来形式以传统特色,都是围绕着形式这个中心。当前陶瓷艺术的发展,应着重体现现代性、时代性,着眼于发展未来,才能体现出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高温颜色釉是组成陶瓷材料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在众多的学术论文当中就定义而言都能保持一致。釉的字面含义颇有渊源,古书当中曾用“油”这一字形容这种有油状的光泽,但是这个油字容易让人误解为食用的油,所以考虑到其光泽和色彩的特点,顾将油和彩合并为现在我们熟知的“釉”。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所以无论自然界中云卷云舒或是变化万千,都显示着美不胜收。高温颜色釉奇妙之处就在于在静态的状态下表现出动感,仿佛一切皆有生命存在一般,灵动非凡。这种运动的状态好似釉水在窑炉中流动,配合艺术家的主观处理,便产生了烧成后奇幻的艺术效果。这种动感不但能体现普遍的美感,更能赋予其生命力,这也是高温颜色釉艺术价值之所在。高温颜色釉当中的花釉,起于唐朝,发展至今已经有非常多的品种。其颜色绚丽多彩,风格多样。当代的陶艺创作者,在利用花釉时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花釉的性质,更要控制其流动和熔断的各种变化。在利用其特点的同时,还要控制其厚薄的程度,从而烧制出最后意料之中或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高温颜色釉施釉的厚薄程度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一般的颜色釉施釉厚度大致为一毫米,或是稍厚。在不断经历萃取之后,色彩才能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效果。颜色釉与青花、五彩、粉彩等装饰的厚度上完全不同。高温颜色釉圆润美满、色彩绚丽、温婉如玉,在各个陶瓷装饰中显得非常独特。
不同的高温颜色釉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也截然不同,中国地大物博,庞大的土地上各个区域的温度也完全不同,所以南北两方的坯体强度也不一样。北方的瓷器强度高,施釉的时候可以稍微厚一点。而南方的窑口瓷器强度低,施釉前最好能够素烧一下,加强强度之后再施釉。正常情况下,瓷器的施釉厚度越厚,烧制完成之后的花纹也就越多越大。不难看出,仅仅只有细微的差别,都会对颜色釉最终的烧制结果产生巨大影响。高温颜色釉品种多样,色釉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色泽上,也体现在其流动的方面。流动性大的像是蓝钧釉、兔毫釉、郎窑红等,而流动性小的则像是影青、豆青、紫金、祭蓝等等。通常情况下,高温颜色釉的熔断范围超过时,釉就会出现自然流动。如果艺术家能够合理利用这种流动,自然就会呈现出意想之中的美感。总之,不管是有意而为还是无意为之,合理的利用到自己的陶瓷作品中,就能创作出优秀的高温颜色釉作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运用颜色釉装饰陶瓷的国家,自商代开始一直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高温颜色釉陶瓷具有许多特点是其他陶瓷装饰所不具备的,例如其随机性和不可预知性,都给高温颜色釉带来了神秘感。再就是其多样性,高温颜色釉除了有单色釉和多色釉之分外,其釉料就包含几十至上百种。最后就是高温颜色釉的创新性,高温颜色釉是一种古老的陶瓷美术,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家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将当代的审美思维融合传统的工艺,利用材质本身的特点,创新出符合时代特征的高温颜色釉瓷器作品。笔者坚信,高温颜色釉装饰能够有很好的艺术前景,而笔者也会在日后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