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云南省中医医院资产办工程医学组 (云南昆明 650021)
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医疗器械灭菌必不可少的设备,主要用于卫生防疫、制药、医疗等行业中。由于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流程直接决定其灭菌效果,因此保证整个流程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尤为重要。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原理为:高压高温状态下的蒸汽及其释放的热能,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分子的化学键断裂,进而达到不可逆的失活状态,最终达到灭菌的目的。我院手术室目前在用的千樱23 L压力蒸汽灭菌器自投入使用至今已5年有余,该设备故障率较低,基本能满足小批量手术器械的临时灭菌需要。本文对该设备偶发故障的维修过程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设备启动后的预真空期,显示窗显示报警代码“E04”,同时伴随蜂鸣器声音报警,而后灭菌过程终止,同时外置打印机打印灭菌记录报告显示“Result:Fault(灭菌失败)”;关机后重启,故障依旧。
经查,“E04”代表恒温、恒压失败,据此判断故障原因可能为灭菌仓密封性差、蒸汽发生器故障或管路泄漏;而发生故障时,设备处于预真空期,此时蒸汽发生器还未开始工作,因此可排除蒸汽发生器故障的可能;查看显示屏和灭菌记录报告单发现,预真空期仓内压最大值仅为-0.81 Bar(正常值应为-1.0 Bar 左右),因此怀疑灭菌仓密封性差或存在管路泄漏导致仓内压异常,进而导致该故障。
检查管路和阀门:在关闭仓门后将灭菌罐罐体外部上方的安全阀卸下,连接正压空气气源至此阀的安装接口处,使罐体内处于持续正压状态;采用涂抹肥皂水或稀释的洗洁精的方法检查罐体排气管路、电磁阀及接头处,均无气泡产生,说明密封完好;以同样的方法检查蒸汽发生管路、电磁阀和接头处,密封完好;检查罐体底部的排水接口、管路和电磁阀,发现电磁阀顶端有轻微气泡出现,说明此处存在泄露;卸下并拆开排水电磁阀,发现其内卡有水垢颗粒且胶圈质地稍硬,怀疑水垢颗粒导致排水电磁阀关闭不严,胶圈质地稍硬说明存在轻微老化,清除异物并调整胶圈位置后,重新安装排水电磁阀,测试密封完好;最后,检查内温传感器接口处,密封完好。
检查仓门的密封性:仓门密封圈为耐高温橡胶或硅胶制品,经历高温高压和无数次机械压迫后多存在开裂老化现象,采用涂抹稀释的洗洁精的方法(肥皂水呈碱性,容易加速橡胶老化,此处不宜采用)检查密封性,发现密封圈边沿下部有轻微气泡出现,说明存在泄露;拆下密封圈清洁干净并调整位置重新安装(注意拆卸时可借助螺丝刀小心插入密封圈和筒体之间,待将密封圈翻出一段后,再将其整体拉出;重新安装时先将密封圈均匀分布的四个点先嵌入“0”形槽,然后再依次将其他部分均匀嵌入四槽),再次测试密封完好。
经过以上处理后,重启设备,故障排除。
设备使用1年后,偶发在灭菌期程序终止退出且外置打印机不能打印出仓内的平均压力和温度值,并显示“Result:Fault(灭菌失败)”,同时控制面板区显示报警代码“E07”。
经查,“E07”代表蒸汽发生器超温。千樱23 L压力蒸汽灭菌器有两种自检功能测试模式:蒸汽穿透力测试用于测试封包手术器械灭菌效果,泄漏测试用于测试真空状态下灭菌仓的密封性能。排查过程中发现,每次开机后控制面板上蒸汽穿透力测试和泄漏测试的指示灯同时开始闪烁(不是长亮),说明这两种模式已自动同时开启;而在正常情况下,开机时这两种模式应处于关闭状态,需由人工开启;查阅随机手册但未查到此现象的相关说明。查阅报警代码相关资料并结合故障现象分析,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为,蒸汽发生器长期使用后产生水垢,堵塞发生器管路,进而导致灭菌程序终止并退出;查阅使用记录发现,出现故障时,设备已投入使用1年,基本上符合设备出现水垢的时间长度,而蒸汽穿透力测试和泄漏测试的指示灯同时闪烁很可能是清洗循环操作的提示信息。
运行蒸汽发生器及蒸汽产生管路的清洗程序:重新开机后进入待机状态,按“SELECT”键5 s,此时蒸汽穿透力测试和泄漏测试指示灯由同时闪烁变为同时长亮状态,表示已选中清洗循环模式;关闭灭菌仓门并按“START”键,设备开始清洗循环,自动清除管路堵塞水垢并用抽真空方式将水垢排到废水箱内;清洗结束后,设备恢复待机状态并发出3声提示音,表示清洗程序结束。关机后重新开机,蒸汽穿透力测试和泄漏测试指示灯熄灭不再闪烁,之后人工操作进入灭菌程序,期间一切正常未出现报警代码,故障排除。以上排除过程进一步证实,蒸汽穿透力测试和泄漏测试指示灯同时闪烁是清洗循环操作的提示信息。
30 L 以内的小容量压力蒸汽灭菌器通常利用温度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和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控制器编程实现全过程自动控制,该类设备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目前,单片机、ARM 芯片晶体管集成度高功能完善,外围控制电路设计简单,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控制模块已整体趋于稳定可靠状态,易发故障多为开关电源模块故障、灭菌仓的正负压失压或蒸汽发生器水垢堵塞管路超温超压。维修人员在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易发故障部位,并根据故障现象,结合报警代码仔细分析,以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另据多年个人维修经验,建议电磁阀和密封圈出现故障后无需轻易更换,清理好内部污垢、异物并调校好位置和密闭松紧度后,多数故障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