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宁
河南瓷源素瓷业有限公司 禹州 452570
钧瓷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美誉。无论是从风格还是造型上,钧瓷都有浓厚的自然特点。在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钧瓷的造型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审美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艺术来源于生活,也与人们的审美需求息息相关。只有更好地把握艺术与人们审美之间的联系,才能创作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艺术。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钧瓷的创作理念和美学阶段,这一部分将分析钧瓷的分类、钧瓷的天人合一精神以及钧瓷的美学阶段。第二部分为钧瓷的美学特征,包括和谐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钧瓷种类繁多,其造型继承了古代青铜器和陶瓷的艺术,传统钧瓷的造型种类达到两百多种。钧瓷的独特风格离不开人们的辛勤和智慧,古人作用多种造型规律和美学选择创作出各具特色的钧瓷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钧瓷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有了飞跃,种类上升到三百多种。钧瓷的特色多为雅致、质朴、端庄、厚重。钧瓷的种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类型,形状规范且风格正统,多以器皿的形式出现,如充满实用性的碗、盆、壶、罐等。官窑遗址中曾出土尊、鼎、洗、钵、坛、盒等数十种产品。后来,其功能逐渐由实用性向审美性转变,例如花盆类装饰品的出现。第二类是具象钧瓷,其造型既涵盖了人也涵盖了动物。新中国成立后,钧瓷艺术在借鉴了南方瓷艺的基础上形成了具象钧瓷艺术。其中的人物造型多以神仙类为主,如济公、观音菩萨、如来佛祖等,也有现实中的伟人,如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动物类多以牛、羊、虎、狮等自然界存在的动物为主,也包括神话中的貔貅、神龙、麒麟等。第三类是异性钧瓷,这种类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神垕的艺术家和教授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而成。这种造型打破了传统造型的单一性,更具艺术性和灵活性。
“天人合一”精神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和人类精神的一种基本思想,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统一,即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天人合一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的思想,是一种无为的人生境界。钧瓷崇尚一种朴素恬淡、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美,与道家追求的思想是一致的。任何一种艺术品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钧瓷的美由窑变所赋予,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而闻名于世,而浑然天成便是窑变的最高境界。钧瓷不同于其他陶瓷品种的原因在于它不刻意追求人工精致的美,而是保留自然而成的线条和色彩。它的形成不受外界干预,是在高温和各种自然因素的渲染中成型,由于没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观赏者可以跟随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发现钧瓷中蕴含的内涵和美。钧瓷的器型是人为的艺术,其烧制是火的艺术,钧瓷上的图画可以是自然中的万物,或是满天的繁星,或是山下的流水,或是边野的雪地,或是繁茂的森林,其中的图案可以跟随观赏者的心境自然又灵动地进行流转。钧瓷中也包含着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人的内心和大自然的造化进行了统一,相互渗透,由此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意境。钧瓷艺术是性与意的融合,若只注重形而忽视意,那么钧瓷只能称为一件器物,而不能称之为艺术品。若只有意而无形,钧瓷就缺失了技术感和精致感,从而丧失了作品的魅力。钧瓷技艺发源于唐宋时期,一直延续至当今。在几千年的发展轨迹中,钧瓷经历了创新和变化。每个时代的作品中都有那个时代的审美印记和文化内涵,“天人合一”精神贯穿了钧瓷艺术发展的始终,不断与各个时代的文化和审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钧瓷的美学阶段大致分为七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铁系青蓝釉时期,主要作为日用瓷器。钧瓷以天蓝色、天青色和月白色为代表,属于北方青瓷系。此时的钧瓷色彩大多趋近于蓝色,釉色以蓝色乳光釉为特色。国内外对于钧瓷的乳光现象感到好奇,并对烧制原理和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这个时期的钧瓷含蓄淡雅,有种雨过天晴的清新之美。第二个阶段发明了红釉,钧瓷进入了多姿多彩的时期。明朝的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均州窑,色如胭脂者为上,青若葱翠,紫若墨色者次之,杂色者不贵。”钧瓷在当时丰富多彩,文人墨客无不赞叹钧瓷的绚丽之美。第三个阶段是民国前后,窑变成为当时追随的美学风格。窑变是指钧瓷在施釉后入窑烧制的过程中其表面呈现出的纹路、色泽。唐朝以前,人们对于窑变有抵抗之意,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清波杂志》记载:“饶州景德镇,陶器所自出,大观间有窑变,色如朱砂红,谓荧惑躔废,临照而然,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人们认为窑变不是正常的现象,便把这类钧瓷当做鬼怪销毁掉。窑变现象是釉表面的呈色元素氧化还原,呈现出不同效果的现象。窑变起始于宋元时期的紫红釉,烧制后的釉色青红相间,无比美丽。第四个阶段为意境学说。意境学说来源于钧瓷的窑变,形成于变幻的色彩和图案中。第五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进一步探索意境的浪潮。第六个阶段是对钧瓷的微观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加上电脑放大等手段的配合,使微观钧瓷艺术流行。近距离摄影是集中于局部细节的美学,于整体观赏而言,微观摄影打破常规,像我们展现视觉之外的微观艺术。第七个阶段为古今技艺相融的阶段。中国传统的具象美学与西方抽象艺术相融合,突出中西现代化的雕塑手法。
钧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外形美,而外形中的线条勾勒出了钧瓷的具体轮廓,在钧瓷的整体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钧瓷的线条讲究流畅,大部分以圆形为主。钧瓷的古朴和端庄之美由它粗放的线条表达。钧瓷线条曲直、起伏和长短显示出艺术的张力与含蓄美。瓷器的曲线使它看起来多了些柔和和细腻。钧瓷的和谐之美不仅体现在线条上,还体现在钧瓷的布局和比例上。钧瓷讲究对称,即以中心线为对称轴,两侧的造型相互呼应,相互配合。有对称感的造型使艺术品更易于与周围的环境互相融合,更加协调。和谐之美除了讲究对称之外,还讲究平衡,即器型的大小、图案的疏密和静动互相搭配,使钧瓷看起来稳固且不失均衡,和谐也不能刻意为之,而是通过线条与形状、部分与整体的自然配合的过程。这就要求工艺者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化解作品中的矛盾要素。钧瓷的装饰有效地达到了和谐的效果,使造型和附件完美融合。附件丰富了钧瓷的整体效果,使器物的比例、大小、动静、虚实更加和谐。例如,双龙瓶中的龙头位于瓶口,龙尾处在龙身,使瓶体更加对称和完整,龙呈飞天动态,瓶身呈静态,动静结合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张力。钧瓷的和谐之美还体现在颜色的运用上,或素雅清丽,或绚丽奔放,颜色的统一和搭配是器物达到和谐的重要条件。
意象是由记忆或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形象,是对传统的形象加以加工与描绘。须将外部形象与主观感觉进行融合。意象是构成意境的途径,意境是一种抽象的境界和基调。意境的形成是钧瓷纹路、光泽、釉画等多种因素形成的结果。钧瓷的美能给人带来无限遐想,有的朦胧如云雾缭绕,有的明媚如灿烂春光,有的洁白如千里冰封,有的蔚蓝如汪洋大海。意境美是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是对意象的升华。观赏一件有意境美的艺术品,我们会自动地融入那动人的景色之中。中国的艺术强调意境的美,即超越时间、空间、维度,从具体物象中感悟到人生哲理性的美。《寒鸦归林》是件珍奇的艺术品,挂盘上是一幅天然的风景图,上部是悠远的残阳和晚霞,寒树落叶凋零没有生机,几点纯黑色的鸟在傍晚时分返还树林,湖水在霞光中显得宁静又优雅。这幅风景画由寒鸦、枯树、湖水、遮阳组成,共同组成了一幅暮鸦返林图。这幅景色虽然是由简单的意象绘制而成,却成功地塑造出了深远的意境,给人带来扑面而来的冷清感。钧瓷意境上的塑造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共鸣,观者犹如身临其中。钧瓷的留白和简单临摹是绘制出意境的重要手段,留白不是无画,而是画中有画,是自然的生动再现,是对人生品味和格调的追求。
节奏和韵律美是钧瓷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美来自于节奏和韵律的重复或变化,从而产生一种类似于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节奏和韵律要靠手工艺者找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艺术品造型的设计来把握其中的美的规律。钧瓷韵律可以表现在空间上和造型上,如作品起伏的变化、形体的大小设计、形状的交错、线条的升降和曲直、角度的急缓和强弱变化等。其中最常见的韵律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韵律的起伏,这是钧瓷形体最常用的变化形式。蜿蜒的轮廓勾勒出物体整体的映像,变化虽然简单却富有浓厚的韵味。第二种是韵律的连续变化,即有意识地制作出连续不断的线条达到增加韵律感的作用。对钧瓷的部分和整个器型进行连续处理的手法,用釉烧制出流动或转折的效果,突显出线条的流动性和变化的节奏,形成作品独特的节奏。钧瓷是立体三维物体,其线条在空间中的变化有种错觉的造型效果,作品前后左右的搭配使作品的层次和维度更加丰富。图像中的线条粗细和力度、景象角度的锋利和顿感,布局的安排都能体现出艺术品的节奏和韵律。
钧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美学特征。无论是清丽还是明艳,是素雅还是灿烂,钧瓷的美学特征都反映了特定时代的审美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滋养着每个时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品味。钧瓷的和谐美、意境美、韵律美及其蕴含的“天人合一”精神将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