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23-01-13 04:30:40嵇星辰王明欣陈少华高改吴小婉
中国全科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空腹骨质文献

嵇星辰,王明欣,陈少华,高改,吴小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糖尿病的90%以上[1]。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公布的数据,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1.2%[1]。糖尿病可导致多个脏器出现并发症,对骨代谢的影响也是并发症之一,可使骨折风险增高。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要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且骨质疏松患病风险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2]。主要原因是骨组织长期处于高糖环境,导致骨结构发生变化,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为特征[3]。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而骨代谢可受雌激素影响,因此骨结构出现了变化,导致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增加[4]。有研究报道,年龄≥55岁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发生率为17.2%,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0.5%,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明显下降[5]。目前,已有较多关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研究,但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每项研究报道的因素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检索了已经发表的关于我国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整合相关因素,为临床上能够早期识别、及时干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提供可靠的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2)研究对象:我国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WHO 1999年发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6],且绝经年限>1年。(3)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骨密度(BMD)检测T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BMD峰值平均值的2.5个SD(T≤-2.5)[7]。(4)结局指标: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1.1.2 排除标准 (1)研究对象包含骨质疏松并发骨折的患者;(2)未以骨质疏松进行分组设置;(3)同一研究重复发表、无法获取数据或全文的文章;(4)综述、会议摘要及动物实验;(5)文献质量较低,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8]、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标准(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9]评分≤3分。

1.2 检索策略 于2021年7月,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获取与我国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从建库至2021年7月,同时手动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语种为中/英文。英文检索词包括:“Postmenopause”“Postmenopausal period”“Period,postmenopausal”“Post-menopause”“Post menopause”“Post-menopauses”“Post-menopausal period”“Period,post-menopausal”“Post menopausal period”“Diabetes mellitus”“Diabetes mellitus,type 2”“Diabetes mellitus,type Ⅱ”“Osteoporosis”“Osteoporosis,age-related”“Risk factors”“Influencing factors”“Relevant factors”“China”“Chinese”。 中文检索词包括:“绝经后期”“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骨密度”“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相关因素”。以中国知网为例,检索策略为:

#1 绝经后期OR绝经后

#2 2型糖尿病OR T2DM

#3 骨质疏松OR骨密度

#4 危险因素OR影响因素OR相关因素

#5 #1 AND #2 AND #3 AND #4

1.3 文献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1.3.1 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信息,如遇不一致意见,则通过讨论解决或与第三名研究员进行核对,以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再通过阅读全文确定是否纳入。提取的资料信息主要包括:第一作者、年份、研究地区、研究类型、样本年龄、绝经年限、研究时段、样本量(病例组/对照组)、检测部位、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若有≥2篇文献提到同一影响因素,则提取这一因素)。

1.3.2 质量评价 采用NOS对纳入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包括研究人群的选择、可比性、暴露三大部分,共8个条目,满分为9分,≥6分表示文献质量较高[8]。采用AHRQ对纳入的横断面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共11个条目,以0~3分为低质量、4~7分为中等质量、8~11分为高质量[9]。由2名研究员独自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交叉核对,如遇分歧,与第三名研究员进行核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4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效应尺度MD值和95%CI作为效应量指标。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当I2<50%且P≥0.1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当I2≥50%和/或P<0.1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模型结果的一致性,剔除对合并结果影响较大的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Stata 15.0统计软件的Egger's检验对纳入文献数量≥5篇的研究进行发表偏倚检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共获得文献795篇,包括英文文献426篇、中文文献369篇。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文献21篇,包括中文文献18篇[10-27]、英文文献3篇[28-30]。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Figure 1 Flowchart of literature screening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21篇文献涉及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3 616例,包括病例组2 106例、对照组1 510例。病例对照研究19篇[10-22,24-29],横 断 面 研 究 2篇[23,30]。NOS评 分 结 果 显 示,10 篇[10-11,13-14,17,19-20,22,25,28]文 献 为 6 分,9 篇[12,15-16,18,21,24,26-27,29]文献为 7 分;AHRQ 评分结果显示,1篇[23]文献为6分,1篇[30]文献为7分。共涉及11个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BMI、血肌酐、血清钙、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血清磷、碱性磷酸酶。纳入文章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Table 1 Essential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cluded literature

2.3 Meta分析结果 11个影响因素中,血清钙、空腹胰岛素、碱性磷酸酶的异质性较小(P≥0.10,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BMI、血肌酐、空腹血糖、血清磷、糖化血红蛋白的异质性较大(P<0.10,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BMI、血清钙、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P<0.05);血肌酐、血清磷、碱性磷酸酶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我国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Table 2 Meta-analysis of associated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2.4 敏感性分析 对纳入的11个影响因素分别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血肌酐[11-12,14,23-25]在转变效应模型后结果发生了改变〔MD(95%CI)=1.47(0.91,2.04),P<0.01〕,与转变之前的结果〔MD(95%CI)=4.02(0.00,8.04),P=0.05〕出现了差异,表示结果分析不稳定;其他结局指标在改变效应模型后,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分析结果较为稳定(表3)。对存在异质性的影响因素,通过逐一排除单个研究的方法探讨异质性的来源,结果显示剔除个别研究后,异质性均减小,剔除前后相比,各影响因素的可信区间较小,结果较为稳定(表4)。

表3 我国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Table 3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associated factors on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表4 我国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排除分析结果Table 4 Exclusion analysis of associated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2.5 发表偏倚 采用Egger's检验对提及文献数量≥5篇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BMI、血清钙、血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见表5。以绝经年限为例,绝经年限对骨质疏松影响的Egger's发表偏倚分析结果见图2。

表5 我国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发表偏倚分析Table 5 Analysis of publication bias in studies about associated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in Chin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图2 我国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年限对骨质疏松影响的Egger's发表偏倚Figure 2 Egger's test detecting the publication bias in studies about the effect of years of postmenopause on osteoporosis in Chin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3 讨论

有研究结果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可达439亿[31],其中1/2~2/3的患者伴有BMD降低[32],近1/2的患者合并骨质疏松[33]。女性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弱,激素水平紊乱,使得雌激素分泌减少,进而骨脆性增加。有研究表明,骨转换受到体内雌激素和高血糖状态的影响[34],糖尿病患者绝经后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骨转换加快,骨量丢失[35]。因此,应重视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量,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本研究发现8个因素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BMI、血清钙、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除血肌酐外,其余结果均稳定、可靠,原因可能是纳入文献对血肌酐的测量方法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对于存在异质性的影响因素,逐一剔除单个文献来探讨异质性来源,剔除前后比较,可信区间较小,结果稳定且未发生明显改变。

(1)年龄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这与蒋兰兰等[36]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BMD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大。但蒋兰兰等[36]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年龄越大,BMD的下降越相对平缓,这可能与老年糖尿病患者腰椎骨质增生及周围组织异常钙化有关。因此,年龄越大、BMD越低的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临床上应关注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管理的认知,及早对其开展相关健康教育。(2)绝经年限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与伍海艳等[37]的研究结果一致。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体内激素水平紊乱,雌激素代谢水平逐渐下降,打破了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平衡状态。由于雌激素随着绝经年限的增长而降低,骨吸收速度远大于骨生成速度,进而对骨骼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使骨量丢失,骨质破坏,发生骨质疏松。(3)糖尿病病程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可能原因为:持续性高血糖状态造成渗透性利尿,尿液的排出导致机体丢失大量钙,血钙水平降低。因此,糖尿病病程越长,对机体的骨代谢和钙代谢的影响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4)低BMI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这与ZHOU等[38]和RAŠKA等[39]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表明,低BMI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40],高BMI对骨量有保护作用,可能是因为肥胖者承受骨的机械负荷较大,体质量直接作用于骨骼系统,对骨的形成进行刺激,从而促进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强度和BMD值。但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肥胖不利于病情控制,易增加各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盲目靠增加体质量来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但对于BMI较低者而言,可考虑适当增加体质量。(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及钙缺乏现象,而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在雌激素分泌减少和糖代谢的作用下,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更大。加之机体高血糖渗透性利尿,大量钙离子、磷离子从尿液中流失,同时甲状旁腺需要分泌更多的甲状腺素,致骨钙动员流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对磷酸盐的排泄和对钙离子的重吸收,使钙离子、磷离子水平进一步下降[41]。(6)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蛋白激酶C活化等多种途径诱导成骨细胞凋亡,抑制成骨细胞分化,最终致成骨细胞功能下降,引发骨质疏松[42]。LU等[43]通过对糖尿病小鼠和非糖尿病小鼠的实验研究发现,在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下降,骨形成减少。因此,应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引导患者定期复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及时采取措施调整。(7)当胰岛素缺乏时,骨钙素合成分泌减少,使骨矿化的速度减慢、骨形成减少,导致骨量丢失、骨吸收增强。

本研究发现,血肌酐、血清磷、碱性磷酸酶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这与王志全等[44]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王志全等[44]的研究不同,所以尚无法证实血肌酐、血清磷、碱性磷酸酶对骨质量的影响,未来需大规模、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行论证。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1)对于部分影响因素,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未进行发表偏倚分析,且未纳入相关灰色文献,有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2)由于纳入文献涉及的影响因素不同,导致部分影响因素的文献数量较少,如仅2篇文献报道了空腹胰岛素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故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的论证;(3)纳入文献对雌二醇的报道较少,故未进行合并分析。期待今后有关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等为不可调控因素,应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早预防,延缓骨质疏松的进程;同时,也要控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血清钙和BMI,科学、合理饮食,适当补充钙剂和雌激素,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作者贡献:嵇星辰、王明欣负责论文的整体构思和设计,并对论文进行修订;嵇星辰、王明欣、陈少华负责数据收集与整理;嵇星辰、王明欣、高改负责统计学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吴小婉负责文章质量控制和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空腹骨质文献
骨质疏松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0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采血为何要空腹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12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