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敏君
刺绣是中国闻名世界的传统技艺,绵延至今已有数千年。天津的刺绣文化历史悠久,与京冀地区的刺绣统称为“京绣”。明清时期,刺绣在天津已被认为是检验女子是否手巧的标准。在清朝,除家庭手工业外,天津还有一些作坊专门经营绣品,其中优质者常运往宫中及显贵人家。联升斋就是在清末创立并逐渐发展的手工刺绣商号的代表。到了民国时期,天津作为大商埠聚集了众多有技术的工人,为刺绣技艺在天津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人才保障,这也是联升斋商号能够发展起来的基础之一。
联升斋刺绣艺术作为津城非遗的代表,有着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史。笔者于2017 年12 月24 日在位于天津古文化街(天后宫南)116 号的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内对联升斋刺绣的第四代传承人吴庆英和第五代传承人吴少东进行了口述史采访,力图以此还原联升斋刺绣技艺的创新和发展以及联升斋商号的传承历程。以下关于联升斋刺绣艺术的内容是根据此次采访和联升斋提供的录像、非遗申报书等材料相结合而写就。
联升斋自创立以来,历经清末动荡、民国乱世和新中国工商业改造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接续发展,栉风沐雨,不忘初心,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据传承人吴庆英介绍,联升斋的发展与一位来自江南的刺绣大师——沈寿密切相关,由此拉开了其独具特色的刺绣之路。
根据天津档案馆史料记载,光绪十九年(1893),李霁舫在天津市老城厢估衣街创立联升斋鞋帽店,并在大门两侧刻下了“联升升财财恒足矣,斋济济利利莫大焉”的经营宗旨。光绪二十六年(1900),联升斋开始涉足军装业,为袁世凯军队制造军服、军帽。解放后,“联升斋”商铺迁址至宫北大狮子胡同2 号,天津古文化街修建完成后,又搬迁至宫南大街(今古文化街116 号)。联升斋刺绣技艺虽扎根于天津老城厢,但却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与西洋艺术相结合的载体。
联升斋始创时,秉承京畿刺绣传统,以“京绣”技法为主。京绣颇受宫廷绣精工细丽之风的影响,加上继承和改进各地刺绣工艺,终于形成结构严谨、装饰华丽的刺绣艺术。在清末,联升斋便凭借刺绣婚嫁服饰、婚礼轿子等精美物品声名鹊起。至今,联升斋老号绣制的距今可达百年的婚服和花轿精品仍展览于杨柳青石家大院博物馆中,观者无不啧啧称奇。
联升斋发展历程的重大转折点与一位来自江南的刺绣大师——沈寿密切相关。她的到来无疑为联升斋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为其刺绣技法的精进打通了任督二脉。
沈寿(1874—1921)初名雪芝,是中国刺绣史上声名卓著的艺术大师。光绪三十年(1904)十一月,余福、沈寿夫妇被清朝政府派遣至日本考察其刺绣和绘画艺术。归国不久,慈禧太后命商部建立刺绣科,培养女子绣师,于是,经验丰富的余福和沈寿分别担任总办和总教习。中国自此便有了第一所官方刺绣学堂。清朝覆灭后,女子绣工科停摆,沈寿一家被迫迁到天津,在市郊经纬路种植园内的一处房屋筹办了自立女子绣工传习所,开始广招学徒。[1]联升斋派遣员工学徒向沈寿学习技艺。虽然沈寿在天津授课仅一年零三个月,[2]却将仿真绣针法留在了联升斋,对其日后发展和创新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沈寿之前,中国刺绣依然延续唐朝时期的平绣针法,虽然非常细腻精美,但在绣制人物脸部时无法表现立体感和明亮变化。沈寿受西洋油画光影设计及逼真效果的影响,将西画中的交叉笔法运用到针法当中来,创造了“仿真绣”,亦称“沈绣”。仿真绣针法能够将色彩更加完美地融合进去,比如在绣制人的脸部即所谓的“开脸”时,利用交叉针法,将阴暗面和凹凸感做了出来,使作品具有立体真实感。这一创举使联升斋一时名声大噪,也使其刺绣品的经营范围不再局限于服饰生活用品,进一步扩大到刺绣艺术品的制售。由于其所在的南开区地理位置紧邻租界,联升斋刺绣画稿深受西洋油画影响,这引领了同一时期刺绣艺术品的新风潮。
之后,沈寿大师及其弟子们不断创新,将中西针法相互融合,使刺绣作品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联升斋继承者吸收了沈寿仿真绣针法的长处并发明了旋转针法,此绣法将旋转针、乱针和交叉针等绣制技法融合一体,成就了独具一格的联升斋特色绣工。据传承人吴庆英口述,由于联升斋绣法的细腻程度堪比照片又极具观赏性,当时甚至有很多洋人将照片和油画送来绣成绣品。联升斋的声名之远扬、技艺之精湛由此可见一斑。
联升斋自因仿真绣打开了名声和销路后,不断传承至今,历经五代传人,中间虽有波折,但是初心不改。
联升斋第一代创始人李霁舫(1865—1928),它于光绪十九年(1893)在估衣街开了一家名为“联升斋鞋帽店”的店铺,是为联升斋之滥觞。该店擅长以手工绣制婚庆用品,并由此发家。第二代传人李星怀(1889—1965)子承父业,接续经营。他力主创新,当刺绣大师沈寿来津办学传艺时,特派绣娘前去学习,最终将“绣画”理念融入联升斋刺绣,为之打开新的天地;此外,他充分利用天津开埠、中西交融的有利条件,将西洋油画作为范本订绣,既形成了联升斋特色的刺绣技艺又开拓了销路。第三代传人辛玉珍(1921—2002)自幼喜爱书画刺绣艺术,婚后在夫家支持下师从联升斋绣师学习联升斋刺绣技艺,尤其擅长西洋油画的绣制并自创“小交叉旋转针法”。改革开放后,她集家族之力买下已被公私合营的联升斋老号商铺及字号,传承并延续了联升斋的刺绣技法。第四代传人吴庆英(1957— )系辛玉珍的幺女,其自小热爱传统书画艺术,受母亲刺绣的熏陶及其口耳相传,遂得以继承联升斋的刺绣技艺。现今,她不仅担任联升斋绣品的技术总监和销售经理还参与“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并为副馆长。第五代传人吴少东(1982— )乃吴庆英之侄,师从吴庆英全面掌握刺绣的理论和技法,为求精进学艺、博采众长,他主动至江浙地区及苏绣的发源地求学。
从晚清以来,联升斋一直秉持传承和发扬天津刺绣艺术文化的信念一往无前,堪称天津非遗的一颗明珠。
联升斋刺绣的做法十分讲究,程序繁复,成品更是精妙绝伦。绣制一幅联升斋刺绣作品要经过选稿、上绷、描稿(由绘画老师白描到绢布上)、配线及讨论针法等步骤,最后再由绣娘利用各种绣法进行绣制。
绣制联升斋作品需要准备很多绣具。首先是绣绷,常用的卷绷为木质,联升斋专门定制了超长铁质绷架,这是为绣制6 米以上超大型作品而准备的。此外还有绣架,使用传统的木质“三角凳”,绷凳为实木材质。绣针为钢制,以针鼻椭圆形,针尖细长者为最佳,按所用绣线粗细选择针的大小。绣地,联升斋绣画只选用纯桑蚕丝为底料,上绷后绣地平紧,绣制时底料不易脱丝开裂;真丝底料绣制的书画作品能体现纸质书画作品所不能及的光亮感,且能保存百年而光艳如新。其绣线由蚕茧抽丝合捻而成,染色丰富,光泽亮丽,韧性极佳,特别适合在丝绸、软缎、真丝绡上刺绣,用来表现动物的羽毛、皮毛。
图1 绣绷
联升斋绣娘刺绣时所用丝线均需要她们根据所绣部位的细致程度进行劈丝。劈丝就是将一根绣花线劈成二份、四份、八份、十六份等的分线方法。线劈得均匀,排针就平,线光就亮,绣出的作品表现力就越强,因此越精细的作品使用的丝线就越细。刺绣所用的每根花线可分为两绒(十六丝),每绒分为八丝,每丝分为若干毛,一毛丝就是蚕吐出的最原始的那根丝。根据绣法和表现形式的不同,绣娘要选用不同粗细的丝线绣制不同的层次。从运用八丝、六丝、四丝,甚至到一丝一毛,不同粗细的丝线以及不同的技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样貌。据传承人介绍,在整个绣制过程中,绣娘手工劈丝的时间甚至可占总时长的四成。一毛丝一般用来表现金鱼的尾巴或是动物羽毛最外面一层的透明缥缈感。但是劈一毛丝有极大的技巧难度,且绣制时对环境要求很高,如夏天不可开风扇或空调等,因为其极轻、易断且会随风摆动,这对绣娘的绣线掌控能力要求极高。
在精细的刺绣作品中,绣制一个花瓣竟需要几十种不同的花色丝线来表现色彩过渡,再加上不同的颜色搭配、劈丝穿针引线及针法的运用,需要耗费极大的工夫。刺绣的色彩搭配技巧和绘画类似,但绣线颜色比绘画涂料的亮度更高,故绣线的配置应遵循其自身的艺术特性。联升斋使用的丝线颜色以“红、黄、青、绿、紫、黑、白”七色为基础,共有40 多套颜色,每套颜色再按色阶差异又分为十几到二十几个色阶,丝线的颜色最多可达上千种。绣制前,画师与绣师会根据所绣部位共同挑选搭配所用的丝线颜色,并就如何晕染过渡颜色进行商讨,力求真实还原绘画作品的原貌。
联升斋刺绣有其特有的一个步骤,即定绣理。此步骤由画师与绣师共同承担,是决定一幅刺绣制品艺术价值的关键步骤。首先要分析画面的构图。刺绣前要先观察画稿中物象的部位与姿态,如远近、高低、浓淡、动静、起伏、详略,哪些部位必须要绣得繁密,哪些部位可以绣得简疏。构图形式对画面内容的表达至关重要,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视觉美点,要通过不同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只有恰如其分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其次是分析画面中的明暗和阴阳,西洋画注重写实,刺绣时无论是依据画稿还是依据实物,都要分析颜色的浓淡深浅,择取最恰如其分的色线来呈现出光线的明暗。故刺绣作品要正确地表现出光线效果,则在于绣制时的用线和配色,面光的颜色浅,背光的颜色深,侧光的颜色则在深浅之间以求和谐。最后是确定针法的搭配,针法有一定的规则,但是针法的使用没有固定的程式,可以灵活多变,如此所绣画面才能精妙;画师与绣师会根据所绣物体或部分确定如何搭配针法,力求使所绣画面达到逼真和传神的效果。
为了表现不同题材和特点的刺绣作品,联升斋在刺绣过程中运用多种针法,从而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和传神,如齐针、接针、施针、抢(戗)针、辫子股针、刻鳞针、扁毛针、虚实针、肉入针、打子(籽)针、乱针等,多种针法的运用使绣制的作品栩栩如生,绣针如笔使墨一般在绣布上施展得淋漓尽致。
联升斋刺绣艺术每个针法的运用都有其独特的讲究。在绣品的哪个位置运用哪种刺绣针法虽主要靠绣工们的经验和个人技巧,但也与每个针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密切相关,因此每幅作品都体现着联升斋独特的风格特点。联升斋刺绣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辛玉珍所创的“小交叉旋转针法”,承袭了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的精湛技艺,并且应用了乱针绣的精髓,针脚匀、密、细,能体现物象的质感和丝线的光泽,并运用分层、加色的手法,使得色彩更为丰富,所绣制品可以像油画静物般明暗清晰、立体仿真。
联升斋的刺绣在百年来吐故纳新,博采众长,素以精细雅洁著称。精细是绣制技法的精彩繁复,针法的灵活运用;雅洁是为色彩运用的高级与协调。联升斋刺绣技艺可谓用针细如发丝,设色精巧夺目。其特点经吴庆英等人总结归纳成“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诀,无论是人像、动植物、山水花鸟皆能展现其刺绣技法的细致精妙。
联升斋刺绣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建设的今天,助推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联升斋不但致力于传承及发扬刺绣技艺,亦格外注重将刺绣文化在天津落地生根,同本土特色融合。天津作为港城,交通便利,乃各种文化的交汇之所。因而,自天津开埠至今,联升斋充分利用天津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传统,吸纳中外包容古今,不但宣扬了天津本土文化,亦打开了外贸出口的销路。
图2 《天后圣迹图》局部
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中有一镇店之宝名为《天后圣迹图》。该作品是由副馆长吴庆英亲自带领12 名有着二十多年绣龄的刺绣师,以天后宫大殿两侧的壁画为蓝本,自2011 年起耗时近3 年绣制而成的刺绣长卷。它以妈祖生平事迹为内容,体现了天津妈祖文化与传统刺绣手工艺的完美结合。这幅刺绣长卷很好地体现了联升斋“以线代笔,以针作画”的特点,整幅作品长12 米,高1 米,选用上等真丝面料和高档天然桑蚕丝线刺绣而成,所选用的丝线颜色多达上千种。整幅作品描摹了348 个人物的细腻姿态,人物表情圆润丰满、生动逼真。
联升斋自光绪十九年(1893)创立至今,不断继承和发扬着天津刺绣文化,是津城有名的百年老字号,在天津刺绣史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联升斋老号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时被收归国有,改名为第三服装厂,主要负责服装加工制作工作,暂停了刺绣。改革开放以后,吴氏家族重新买回了“联升斋”商号,重建刺绣队伍。吴庆英的母亲辛玉珍曾师承于联升斋绣厂的老绣师,并从她们那里继承了沈寿的仿真绣技艺。吴庆英在刺绣世家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其母的刺绣技艺,并将其传承了下来。联升斋刺绣技艺虽不是由一个家族代代传承至今,但是保护濒临失传刺绣技艺的责任感,将两个颇有渊源的家族即联升斋的创始人李氏家族和传承人吴氏家族联系在了一起,使得百年技艺流传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联升斋秉持百年老店的优良传统,在艺术上不断寻求突破,在技术上力求精益求精。联升斋先后被天津市政府授予“津门老字号”“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4 年6 月联升斋在天津市南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其商铺坐落之地——天津古文化街创办了以其商铺命名的“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馆内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了中国刺绣技艺发展史、世界著名苏绣大师沈寿在津史迹、“津门老字号”联升斋传承史等内容,复原展示了刺绣老作坊。博物馆使游客在欣赏精美刺绣艺术的过程中,了解和认识天津刺绣的历史,扩大天津传统刺绣艺术在全国的影响力。
2017 年5 月30 日,“联升斋刺绣技艺”正式成为天津市市级非遗项目。作为津门老字号,联升斋享誉津城,也经常组织到全国各地参展,展现天津的刺绣工艺。百年老店联升斋经过不懈地努力,在传承和发扬中华刺绣文化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联升斋的刺绣作品不仅在国内饱受推崇,而且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2002 年,联升斋受文化部中德文化交流促进会之邀,远赴德国参加“中国活动月”交流活动。联升斋刺绣精品《中华世纪龙》现惠存在中国驻德国汉堡总领事馆大厅、中国驻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和朝鲜妙香山珍品馆等地。[4]2017 年8 月,以联升斋为代表的15 个中华非遗项目亮相英国伦敦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参与“中国·时代记忆非遗英国行”活动,共同弘扬中国传统刺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尽管联升斋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很多非遗艺术一样,也面临着传承者的断层问题。刺绣作品通常要连续绣制10 个小时以上,这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大机器生产趋势相悖,也难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相协调。联升斋技艺传承面临生源困难。由于刺绣需要学习很多复杂的技巧,大部分学习者都将刺绣作为业余爱好,很少有人将其作为职业坚持下来。为传承刺绣工艺,联升斋的负责人吴庆英、吴少东已计划在刺绣博物馆开办刺绣学习班,免费教授刺绣技艺,并在天津工业大学讲课,对有兴趣的年轻人进行指导。这些举措都为联升斋的接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此外,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器绣品。其优势明显:不像手工绣制作品耗时极长,机绣不但可以流水线生产,用时短、价格低,而且质量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联升斋这样一直坚持纯手工绣制绣品的老字号的发展。机绣代替手工绣,不但影响人们对绣品的消费判断,甚至威胁到中国传统绣法的传承。然而即便是再精致的机绣作品也无法和手工绣制品相媲美。机绣严格按照流程生产,每件产品几乎完全一样;而手工绣制的作品即便是同一位绣娘重复绣制同一个作品也不可能全然相同,因为手工制作会受绣工当时心情、绣制方法和颜色选择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机绣和手绣耗费的劳动价值和心血全然不同。此外,机器绣制在过渡颜色处理上肯定比不上手绣精细,所以在作品质量上好的机绣和手绣间依然有所差别,这也是联升斋传统手绣的独到之处。关于手绣和机绣的绣工、价值差别的信息为口述访谈所得。
联升斋刺绣艺术虽历经百年波折,但至今仍熠熠生辉。一方面,联升斋的刺绣技法灵活多变、守正创新,刺绣作品独具匠心,凝结了绣工的无数心血;另一方面,联升斋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宣传,使其能够继往开来,不断赋能。针对现代社会工业化与快节奏生活对于刺绣艺术的冲击,联升斋传承人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选择了因势利导,发掘自身优势,为传统技艺找到当代门路。总之,天津联升斋刺绣艺术是代表中国千年来刺绣艺术的瑰宝,为传承中国传统刺绣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