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带汤加减对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疾病转归及局部炎症的影响

2023-01-12 08:01李艳青褚键子杨子娇
陕西中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低度内瘤洗液

田 丽,刘 京,李艳青,褚键子,杨子娇,陈 贤

(1.石家庄市中医院手术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1;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3)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在临床多见,而本类感染的持续存在可导致患者出现宫颈病变,甚至可进展至宫颈癌等严重情况,因此HPV感染的诊治与防控是临床重点。因HPV感染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而对于早期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效诊治,有助于防治其发展至中高度病变,因此关于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研究占比较高[1-3]。对于本类患者的治疗包括HPV感染转阴率的提升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控制。而与本病的研究显示,本病患者的局部炎症反应也相对突出,亟待有效控制。近年来临床中采用完带汤治疗宫颈阴道疾病的研究多见,其中不乏用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但是研究差异较大[4-5]。因此本研究现探究完带汤加减对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疾病转归及局部炎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的80例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3~49岁,平均(36.61±5.98)岁;病程12.0~26.0个月,平均(18.93±3.96)个月;生育史:有者35例,无者5例;绝经情况:是者9例,否者31例。观察组年龄22~49岁,平均(36.63±6.06)岁;病程12.5~28.0个月,平均(19.11±3.79)个月;生育史:有者37例,无者3例;绝经情况:是者10例,否者30例。两组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上述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病例纳入标准:20~50岁者;HPV持续感染者;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签署同意书,且积极有效配合者。排除标准:妊娠期者;处于哺乳阶段者;合并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或结构异常者;合并心肝肾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疾病者;精神病史及认知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睡前有效清洁外阴,以干扰素凝胶推入阴道,隔日应用1次,10次为1个疗程,应用3个疗程。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完带汤加减治疗,组方:白术(炒)、山药(炒)各30 g,车前子(酒炒)、苍术(制)各9 g,人参6 g,白芍(酒炒)15 g,甘草3 g,陈皮、黑芥穗、柴胡各2 g;其中带下色黄者加土茯苓20 g;带下量多且质稀者加金樱子30 g,芡实15 g;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各服用1次,月经干净的第3天开始应用,连续14 d为1个疗程,每个月经周期应用1个疗程,应用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于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HPV感染转阴情况进行检测、统计及比较。②局部炎症相关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集两组的阴道灌洗液,首先有效暴露患者的宫颈口,然后以5.0 ml灭菌0.9%氯化钠溶液冲洗患者的宫颈表面,于阴道后穹窿采集灌洗液,采用医用离心机,按照每分钟30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进行局部炎症相关指标的检测,包括阴道灌洗液防御素[β-防御素-2 (HBD-2)及防御素-5(HD-5)]及阴道灌洗液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的定量检测,上述检测均涉及酶联免疫法,且均由两名检验人员严格操作检测。③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的带下量多、带下质稀及体倦乏力等进行评估,每个方面的评分范围为0~3分,0分为无相关证候,1~3分分别表示轻度、中度及重度相关表现[7]。

1.4 疗效标准 以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相对于治疗前,改善幅度达到95%为痊愈;以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相对于治疗前,改善幅度达到30%~94%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相对于治疗前,改善幅度不足30%为无效[6]。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3.09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HPV转阴率比较 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的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5,6.372,P<0.05),见表2。

表2 两组HPV转阴率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带下量多、带下质稀及体倦乏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带下量多、带下质稀及体倦乏力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三项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4 两组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防御素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阴道灌洗液防御素(HBD-2及HD-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7、0.310,P>0.05);治疗后两组的阴道灌洗液HBD-2及HD-5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HBD-2及HD-5显著低于对照组(t=5.665、6.833,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防御素比较(ng/L)

2.5 两组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阴道灌洗液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阴道灌洗液炎症因子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 论

HPV感染所致的感染,如呈现持续状态,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乃至宫颈癌的发生,因此其是临床极为重视的一类DNA病毒,与HPV感染防控与诊治相关的研究是重点[8-10]。而对于已经存在HPV感染及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的患者,其诊断及治疗研究多见,本类患者的局部炎症状态受HPV感染及上皮内瘤变存在的影响,多呈现相对突出的状态,因此阴道灌洗液中的炎症相关指标表达相对失衡,可作为本类患者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参考方面。防御素类的HBD-2及HD-5被证实与病毒感染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转归有密切的关系,其在阴道灌洗液中的表达水平与HPV感染的发生及控制有密切的关系,当感染发生及存在时,其表达水平相对较高,而随着HPV感染的控制,其表达水平随之下降,是HPV感染控制的有效参考指标[11-13],且其与局部炎症反应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感染炎症变化的参考依据。再者,阴道灌洗液中的TNF-α、IL-1β及IL-6等炎症因子,与机体局部病灶所致的免疫炎症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可较为全面地反应宫颈阴道局部的炎症反应程度[14-16]。

有研究认为对于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有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而有研究认为,早期HPV感染的控制意义较高,但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较多患者可自然消退,无需进行手术锥切治疗等干预[17-19]。另外,近年来较多采用中药治疗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且涉及的中药种类较多,较多研究效果虽值得肯定,但是细致全面的效果研究仍相对不足。完带汤作为在妇科生殖系统疾病中应用率不断提升的一类中药,其在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均可见,多数研究认为,其对于上述疾病的控制效果较好,而其对于存在HPV感染患者的治疗研究显示,其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在抗炎抗菌方面均有积极的效果,但是其在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针对性效果研究不足,包括对患者上述炎症相关方面的改善作用研究不足。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完带汤加减方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HPV转阴率均相对高于未应用完带汤的患者;同时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阴道灌洗液防御素、阴道灌洗液炎症因子等局部炎症相关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未应用完带汤的患者,因此较为全面地肯定了完带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原因,完带汤中的诸药合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而这为病毒的清除疾病的变化转归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本药对于“带是湿病”的情况具有针对性的效果[17-18],其燥湿健脾、祛风胜湿及利水胜湿等作用,均对患者起到较好的水湿分消的效果;再者,本药具有较好的解毒、杀灭抑制病毒的效果,而这对HPV感染的治疗具有针对性,而随着病毒的控制,机体局部的应激性防御状态随之改善,因此相关的防御素表达下降,疾病状态相关的炎症因子的表达也随之降低,加之免疫力的提升,HPV感染相关的低度上皮内瘤变也随之消退[22-25],因此认为完带汤用于本类患者的效果较为具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完带汤加减在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转归及控制局部炎症,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低度内瘤洗液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以危废焚烧尾气洗涤塔水处理飞灰水洗液的可行性研究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点
肺泡灌洗液G和GM试验对早期诊断AE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五粮液低度白酒生产工艺概述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LEEP治疗中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内低度瘤样病变疗效初评
五味黄连洗液止痒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