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体系研究

2023-01-12 12:07宋丹辉丁海燕
高教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带头人带头人书记

宋丹辉,丁海燕

(深圳大学 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60)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并站在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1],强调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党在高校执政的组织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的基层治理组织[2]。而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党委决议的执行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领头人,是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核心要素,是教育和团结广大教师积极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作用的骨干力量[3-4]。

当前,我国高校正处于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5],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性不够、全面从严治党未完全落到实处,党员教育浮于表面,党支部建设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等。同时,部分教师党支部书记自身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知识能力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等现实问题[6]。

为彻底根治这些不利局面,自2017 年起,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一系列文件[7-8],要求高校要深入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下文简称“双带头人”),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是新时代高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9],是有效破解高校长期存在的党建与科研“两张皮”、实现双融双促、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更是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对教师党支部书记、基层党支部、高校党建及高校自身发展,都具有十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双带头人”培育研究现状

2018 年以来,各高校积极启动并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本节分别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视角,分析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概况,为后文探索优化策略奠定基础。

(一)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以CNKI 中国知网为数据源,以(主题=高校+高等学校)和(主题=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和(主题=双带头人),共检到相关文献204 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4 篇,占比6.86%,相对偏少,博硕士论文各1 篇。下文将分别从发表年度趋势、主要主题词等角度对文献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研究概况,为下文深入分析研究内容提供参考和支撑。

1.发表年度趋势

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4—2016 年,处于缓慢发展的探索期,仅有3 篇论文,都是对湖北省推进“双带头人”试点工程的开展情况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二是2017 年及以后,属于快速发展的增长期,尤其在2017 年8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相关政策意见后,发文量从2017 年的不足5 篇,迅速攀升至2020 年的超90 篇,年均增速200%。受审稿周期及出版时滞影响,2021 年的数据尚不完整,暂不予考虑。

具体到每年的数据来看,发文量与国家或省政府发布相关政策或意见的时间高度相关。

自2012 年7 月起,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开始在华中师范大学等五类高校开展“双带头人”试点工作,2013 年扩展至全湖北省。2014 年初,该省高校“双带头人”已达到2 551 人、占比77.1%[5]。随后,有关湖北省部分高校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研究或报道也逐渐见诸报端[10]。

2017 年8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文正式鼓励“双带头人”计划后,相关发文量开始快速增长,最初由2017年的5 篇增长到2018 年的13 篇,随后开始直线攀升,尤其是2018 年5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实施意见后,仅2018—2019 年就发文55 篇,年增长量达到300%。2019—2020 年间持续攀升,发文量接近百篇,持续火热。不难预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学者专家对该工程的关注仍会持续,2020—2021 年的发文量会持续增长。

2.主要主题词分布

从主要主题词共现矩阵的分布看,相关文献探讨的核心问题非常明确,即高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的培育问题(左上角密集部分),“教师党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高校教师党支部”(“党支部”)和“培育工程”等同义词组的共现频次遥遥领先。

从研究对象看,有针对高职院校、本科高校(非高职高校),也有针对民办高校的,说明这是各类高等教育都要面对的共性问题,各类高校都予以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展开相关研究;从研究内容看,有针对“双带头人”培育路径(实施路径)、培育机制(机制探析)和建设路径(建设探析)的研究,也有针对“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队伍建设的分析,还有结合新时代、新形势、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力和基层党建等特定背景的特定要求展开的探讨。

(二)主要研究内容分析

1.有关“双带头人”培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综合研究

此类文献共计30 余篇,大多是对特定区域(如湖北、福建和广东等)、院校类型(高职院校、民办院校)或特定高校(如大连理工大学生)“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对策。如曾峥等[11]对广东部分本科院校二级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等700 多人进行的调研分析、李连富[12]对福建高校进行的调研分析、李国鹏[13]对天津成人高校的调研分析、付冬娟等[14]对大连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的调研分析,以及杨清玉等[15]对贵州10 所高校的调研分析等。

2.对培育过程中标准、制度、机制和路径等的专门研究

此方面的文献共计180 多篇,占发文总量的88%,内容相比上述文献更加具体,主要围绕“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过程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和论述,如队伍建设、培育路径、建设举措、培训教育制度、监督管理及考核激励机制、选拔任务标准、工作室建设思路与实践,以及“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的素养要求、核心能力或履职能力等。

(三)存在问题与本文研究内容

通过上述文献调研可知,近两年多来,“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已在大部分高校得到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总体而言,可归纳为两类:一是“双带头人”自身方面的,如对岗位认识不足、重业务而轻党建现象普遍存在;知识储备不足、经验不够和工作实效不理想;积极主动性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等内因问题。二是“双带头人”培育环境方面的,如上级党组织对工程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培训理念陈旧、方式方法单一;监管激励机制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缺乏长效机制、后备人才储备不足;过程管理意识淡薄、服务措施不到位等外在条件的问题,严重影响“双带头人”作用的发挥。随着培育工程的深入实施,如何科学搭建培育体系,在营造良好外在环境条件、有效提升“双带头人”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其内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履职尽责,有效促进党建和业务双融双促,以党建引领并带动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是当前普遍遇到的现实难题,需要做深入思考和专门研究。

上述文献中对高校“双带头人”存在问题及对策(完善选任标准、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完善激励机制、加强过程管理与政府宏观指导等)的研究,可为本文提供有益启发。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文献多属于宏观层面的方向性或零散性分析,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成果的指导,特别是研究“双带头人”能力结构的文献。虽然也有部分文献探讨了“双带头人”胜任力模型,但大多仅止步于搭建模型,并未将内外因相结合,从“双带头人”自身、外在环境条件两个角度,构建融合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等体制机制及政府顶层设计等多因素在内的,能促使“双带头人”达到期望胜任水平的培育体系。正鉴于此,本文引入胜任力模型,探讨面向需求搭建更具针对性、内外因相结合培育体系的策略与方法,力求内能激发“双带头人”工作热情、外能提升其素质能力。

二、高校“双带头人”胜任力模型构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少高校甚至是党支部书记自身对“双带头人”素质能力要求依旧模糊不清,理清“双带头人”素质能力要求,并采取对应措施补齐短板和不足就迫在眉睫。鉴于此,本节主要从岗位胜任力的角度,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探讨“双带头人”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

(一)“胜任力”模型的基本内涵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1973 年提出的理论,“胜任力模型”可以理解为担任某一角色或者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胜任特征所要具备的素质组合(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16]。以此为基础对特定对象进行测评,可以为人才选拔、培训和考核等提供有效参考。

借鉴该思想,构建“双带头人”胜任力模型,为制定选拨标准、设计岗位培训内容和开展岗位绩效考核提供参考,是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队伍建设的必备基础和前提。

(二)高校“双带头人”应具备基本素质能力分析

“双带头人”要想同时发挥好“高校教师”和“党支部书记”两个“社会角色”的效用,就必须在政治、道德层面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良好的党务素养和专业素养,以及健康的心理素养、身体素养,同时也要有岗位需要的创新能力等。

首先,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做好“双带头人”的基本前提,是激发教师形成强大工作动力和正确自我认知、把握好“社会角色”的基本要求。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

其次,超强的党务素养,是从事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而精湛的学术素养、良好的师风师德,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前提,也是影响“双带头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再次,良好的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党支部书记多为高校中层干部,既要承担较为繁重的党务工作,也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同时也可能会有“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以及向上层晋升及基层干部不断涌现“上下夹击”的压力,工作中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时。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养和过硬的心理素养,才可能理性平和地面对并解决复杂问题[17]。

最后,在上述素养的基础上,“双带头人”还要具备科学决策、组织协调、贯彻执行和开拓创新等综合领导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

(三)高校“双带头人”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参照“双带头人”素质能力具体要求,本节主要从党建能力、学术能力和综合领导力三个维度构建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胜任力模型。

1.党建党务工作能力

党建、党务能力主要指人对党务知识和党建工作的熟悉程度,解决思想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问题,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组织党务活动和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能力水平。

一方面体现在能够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为能熟练掌握党建工作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政策法规等,善于钻研分析、务实创新,能整合资源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最大程度地争取支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能把握党建工作规律,努力探求破解问题、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2.学术科研能力

学术科研能力主要指人对专业知识、工具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等[18]。要做好学术带头,就必须坚持做到“四个相统一”、做好“四个引路人”和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在教学质量提升、科研能力提高和立德树人成效上走在前列、率先垂范,从而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的“双促进、双提高”,发挥“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19]。

3.综合领导能力

综合领导能力主要指人融合各种隐性或显性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评判、沟通协调和改革创新等的能力水平[18]。在这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改革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及高校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教师党支部书记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不能因循守旧、“吃老本”[17]。

4.不同素质能力的不同作用

为区分不同素质能力的不同作用,麦克利兰进一步构建“冰山模型”。其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可量化的外显能力属于“冰山以上部分”,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等内隐能力属于“冰山以下部分”,二者占比约为3∶7[18]。

借鉴该模型,党建党务能力、专业学术能力,以及由科学决策、组织协调、贯彻执行、教育管理和开拓创新等综合形成的领导力显然是需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展示出来的、“冰山以上”的外显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冰山以下”的诸多内隐能力的支撑,如前文提到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学术素养、心理素养和身体素养及创新素养等。

此外,由外显能力和内隐能力的对比可以看出,新时代要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养,在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必须重视其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和学术素养等能力的涵育,这不仅是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正确、高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自身发展进步最长久、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三、高校“双带头人”培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双带头人”培育中出现各种问题,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措施办法方面的责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培育“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既要遵循教师职业成长规律,也要遵循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为参照,从标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共同发力,综合施策,才能产生实效。本文综合以上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多主体培育体系,如图1 所示,下文将结合深圳大学“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践探索,分别展开论述。

图1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多主体培育体系

(一)增强身份认同,内生动力、外塑形象,全方位进行自我提升

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一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原,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党支部书记自身政治强、业务精,有责任有担当,是有效发挥头雁效应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增强对自身角色的身份认同,在一定获得感、成就感与满足感的驱动下,内生动力,外塑形象,是胜任“双带头人”岗位的第一要义。

(1)把个人的成长发展同党的事业需要相结合,苦练内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掌握专业领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反思性学习,扩大学识,并注重归纳总结有效的管理做法与教学经验,形成相关成果,学高为师。

(2)坚守岗位、精益求精和以“工匠精神”践行立德树人之使命,在此基础上团结协作、构建共同愿景,带领团队教师攻坚克难、协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提升个人修养,积极在道德品行、言谈举止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二)明确选任标准,规范选任程序,从源头上把关

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是高校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学校党委以“双带头人”岗位素质能力模型为参考,积极制定“双带头人”选拔任用标准,指导各学院或机构等中层党组织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支部班子成员。

在选配标准上,各中层党组织严格按照“一好双强”标准,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党务工作能力强和拥有高度责任感,同时又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育人能力的教师担任支部书记。尤其对后者,不同学院会结合本院实际分别制定更具体的选拔标准。

在选任方式上,大多是以个人意愿为前提,在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组织程序的基础上,公推直选,选拔出优秀人才担任支部书记。在这个过程中,院系党组织会及时关注党员对支部书记的态度,积极引导党员支持、配合支部书记工作;另一方面,也及时跟进支部书记的工作状态,引导支部书记重视群众基础,发挥好集体智慧[1]。

(三)优化培训机制,办好三个课堂,促进能力提升

学校党委向来重视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制订长期培育计划,各中层党组织也积极配合,在加强指导引领的同时,认真办好“三个课堂”,有方向有目的地对党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以强化思想引领,促进党性修养、党务工作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提升[20]。

1.党务骨干充分发挥指导功能

首先,学院党委书记从角色转换与定位、责任与担当、方法与态度等方面对支部书记进行整体指导,提升支部书记的政治站位、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其次,专职组织员依托丰富党务工作经验,从细微入手,有针对性地对支部书记进行党务工作培训,协助支部书记熟悉业务直至独立开展工作[1]。

2.特色课堂有效发挥辅助效应

充分依托“互联网+”等新媒体阵地,构建“线上+线下”培训体系,按照党支部类型及教师党支部书记自身特点,以三种特色课堂为抓手,分层分类施教。

首先,要办好党性课堂,强化思想引领。组织教师党支部书记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党史,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提升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其次,办好能力课堂,以党务与业务能力双向提升为目标,进一步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教学科研、推动中心工作、联系师生和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的能力;最后,办好实践课堂,引导“双带头人”科学认识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在实践中提升思想、升华精神,促进行动上的坚定[21]。

(四)完善激励机制,权责利协调配合,激发工作潜能

为进一步增强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的效果,除明确选任标准和细化培训层次及类别外,还需要突出履职监督、正面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构建规范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学校党委采用制度监督与自我监督、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学术监督与党组织监督、自上而下监督和自下而上监督等相结合的方式,从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和生活上对“双带头人”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对履职不到位的,及时调整,确保增强履职实效。

2.构建全面综合的考核机制

完善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党建工作巡察等工作机制,强化“双带头人”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在考核内容上,将教学科研与思想政治教育、支部建设等党务工作统筹起来,重点突出党支部工作成效和党员群众评价;在考核方式上,实施师生评议、党员群众评议和领导专家评议等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

3.构建贴心实用的激励关怀机制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证“双带头人”能够参与本单位工作规划、干部人事、年度考核、提职晋级和评奖评优等重要事项讨论决策,把好政治关、师德关,实现对党员专业发展和政治思想的“双引领”;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提供党建阵地和经费的支持,把支部书记履职尽责情况作为评先评优、奖励表彰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从个人角度、集体角度进行表彰;三是加强关怀,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

(五)“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践与实效

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启动以来,深圳大学积极研究制定“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标准,深化细化指导,引导各学院党组织以严格党支部书记选配标准、分层分类实施培训和营造良好党建达人成长环境为抓手,选优、训强和用好教师党支部书记,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各学院“双带头人”在党建党务、教学科研上率先垂范,在深耕党员管理教育、用心凝聚服务群众的同时,积极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等,在基层党建示范、服务育人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自2018 年实施“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以来,学校科研项目与经费增长显著。2020 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6亿元;2020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3 项,稳居广东高校第2 位,连续两年地方高校排名第1 位;2020 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9 项,位居全国第35 位、广东高校第4 位。SCI 收录论文5 261 篇,SSCI 收录论文613篇。获专利授权780 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49 项。这间接表明,这种学术+党建的“双带头人”党支部工作机制符合学校实际,有效促进党建与业务的双融双促,践行其“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与使命,也为党执政夯实了基础,为学校培养时代新人开辟了有益的途径。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培育“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

从参与主体看,既要有学校党委正确导向、优化顶层设计,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也要院系党委等中层组织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做好基础保障,营造良好的让支部书记发挥作用的环境。如考虑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双重身份,充分平衡党建和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与奖励激励机制,尤其是提升党建工作在考核体系、待遇保障等方面的重要性,才能不断激发“双带头人”的积极性,增强归属感、使命感、责任感和成就感,进而增强干事革新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也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提高认识、内生动力、外塑形象和全方位提升自我,这是良好顶层设计、制度机制等外在环境有效提升实施效果的基础和关键。

猜你喜欢
双带头人带头人书记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读书记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集书记
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困境及解决路径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推进高校“双带头人”工程“扩面提质”
“双带头人”促发蝶变
又见雷书记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