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朋辈育人途径的研究
——以天津工业职业学院为例

2023-01-12 08:15王洪艳
公关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朋辈资助育人

文/王洪艳

一、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朋辈育人的重要意义

1.发展型资助内涵

2021 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之路,进入了新时代。 “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力度”是2020 年教育部、财政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的。[1]资助是实施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和手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补充为辅的奖、助、贷、勤、补、“绿色通道”等资助育人体系,确保不让一人因经济困难而失学。新的历史方位上,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紧密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势必要及时转变资助就是物质、经济帮扶的保障型传统理念,将重心向“育人”成效上倾斜,健全完善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提升资助工作的时代适应性,助力学生积极树立“自我脱贫”的意识,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将“扶困”与“扶智”“扶志”贯穿起来。[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从而实现资助育人成才感恩回馈的目标,彰显高等职业教育肩负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担当。

2.朋辈育人在资助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朋辈”,顾名思义是朋友和同辈,年龄相仿、学识相近、时代背景相同,自然性产生的代沟概率小,较容易产生相似的价值观,共通、共融和互动性高,能较快获得信任和安全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原生家庭等综合因素影响,致使他们的困难是个“综合体”,经济物质之外应对影响更深远的性格、精神、心理、综合技能方面的教育引导。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更容易出现焦虑、悲观、多疑、敏感、自卑、胆怯、消极、脆弱、自尊心强等问题,面对压力的调节和排解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又倾向选择自我解决和调节。也有部分受助者缺乏自我“造血”的自救意识,依赖资助思想严重,成才无从谈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优秀的朋辈驱动,能够有效地实施互助模式,能够更好地体现“以积极带动消极、以优带差、以强带弱”的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强大优势。[3]调研显示,和向老师求助相比,学生更倾向于朋辈(见下图一、二、三)。正向、积极、诚挚的被关注、被尊重、被认可的互动性朋辈关系,能够产生非常关键的情感突破口和心理引导,高质量地完成理论实践学习任务,提升集体意识、增强责任担当、学会团结合作、懂得关爱他人,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激发健康发展潜能,实现个人社会正向价值。

图一

图二

图三

二、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朋辈育人的现状

高职院校朋辈育人途径研究方法是通过阅读大量文件材料及面向天津部分高职院校,从基本情况、受助心态、朋辈育人等方向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研。为真实了解实际情况,进行了开放式匿名填报,总计收回有效问卷6045 份。通过问卷表明,来自农村生源占比56%,非独生子女占比72%,在学主动申请助学金等校园帮扶措施的占比22%,以点窥面,由此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经济困难大概率来自农村及多子女家庭以及资助需求者的敏感心理;针对朋辈方面是否了解概念,“知道并了解学校具有朋辈帮扶互助社团或组织”的占比9%,没有听说过的占比52%。所以,基于调查问卷情况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朋辈驱动育人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与不足,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序号 内容 基于参与问卷6045(人)1农村生源 56%2 非独生子女 72%3 不了解“朋辈”帮扶 52%4 主动寻求救助帮扶 22%

1.顶层设计不足,缺乏资助朋辈育人建设机制体制

在资助范畴内,朋辈帮扶及育人方法没有形成系统化、制度化和可持续性,育人精准性不足,阵地把控不全,顶层设计缺乏;资助专项社团组织性建设薄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资金和制度保障不足;未能有效立足“大思政”格局下,充分调动优秀的朋辈教育引领校内协同育人资源,建设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等多维度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可持续健康发展和规范性欠缺。

2.朋辈育人形式单一,校园认知度较低,未能形成有效资助朋辈育人的氛围环境

升入大学后,教育形式的改变导致学生更加倾向于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团学组织、班级等学生干部的存在感较强,但更多地表现在协助老师完成一些事务性工作。具有双重身份的他们资助专业性不足且让有些同学心存戒备,总认为他们活跃在老师身边,是为了工作业绩才愿意服务同学,因此在资助专项方面的榜样引领,朋辈正向驱动不足。[4]同时,由于年龄特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内心较为敏感、自我保护性强的因素,和老师会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感,遇到困惑更愿意自我消化和调节,不能双向奔赴,因此校园认知度较低。

3.资助育人网格化结构和朋辈赋能能力不足

经济保障型资助工作特性之一是事务性完结,即使满足专项人员配比的前提下,目前也存在由于人员因素导致实施“扶贫”与“扶智”、“扶志”有效融合的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做到“以学生为本”精准资助育人“润心”作用。贯通资助网格化人员结构上下联动机制上存在不足,资助朋辈育人赋能能力差。而资助朋辈育人以学生为主体,在学学生本就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实施朋辈驱动,需要朋辈具有较高的个人综合素养的同时,更要清晰准确地掌握资助专项业务内容、资助政策和流程,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才能将资助内涵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温暖他人,赋能自己,才能够有效在校园资助工作中发挥积极正向地育人导向作用。系统专项培训、导师精心指导与锻炼平台等赋能能力的不足,容易在长期的工作中产生主观偏差,“雁阵”效应差,容易在长期性、持久性的育人过程中产生不可控效果。[5]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朋辈育人途径

1.完善高职院校发展型朋辈育人机制建设,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可持续健康发展体系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将资助育人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形成校内协同资源、多措并举、资金保障的资助育人模式。制定党员及中层干部对特殊学生的谈心谈话制度,每学期听取资助工作专项汇报至少一次,对资助育人工作进行专项指示部署;制定学院《朋辈导师聘任管理办法》、《朋辈导员管理考核办法》;通过公开招募、民主评议,遴选具有三观正确、态度端正、责任感强、具有主动服务意识的优秀导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从思想政治、心理疏导、资助政策等专项方面进行业务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对有需求的受助学生进行帮扶;严格把关朋辈数量和质量,打牢朋辈育人制度规范、人员基础的同时将资助朋辈导员纳入学院勤工助学体系,给予资金保障;构建资助管理中心-专项资助辅导员-学生朋辈导员的“院—系—学生”育人网格化结构,资助逐级逐层建立联络,形成上下联动互通模式,形成制度、团队、平台、载体“四维一体”的朋辈育人体系,营造出资助育人协同共建的良好氛围,更加有效践行“三全育人”宗旨。[6]

2.建设以资助工作室为基站的朋辈导师育人机制,积极促进和发挥学院协同、“三全育人”效果

学院全面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有效落地,强化资助政策、育人内涵等专项宣传及业务培训。为更好地服务和畅通资助育人途径,学院成立专项资助育人工作室-“暖阳”工作室,并且将工作室办公地点安置在学生公寓中,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融合,增强工作室便捷、服务学生一线的功能;有效完善资助工作室建设及育人制度,树立“温暖他人,赋能自己”的工作理念,将工作室建设成为包含心理老师、思政教师、专项工作教师、优秀辅导员在内朋辈导师的交流基站,充分调动高水平师资,发挥“头雁”强大的引领功能,强化完善思想政治引领和育人能力不足的短板,是“三全育人”在实践工作中的有效积极践行。同时,在工作开展中实施精益化思维的闭环管理模式,逐步提升资助朋辈育人自我赋能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能力。[7]

3.将“雁阵效应”应用于资助育人社团—自强社,形成受助—自助—助人朋辈导员模式

“雁阵效应”是指雁群在空中排序飞行,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管理专家们将这种有趣的雁群飞翔阵势原理运用于管理学的研究,形象地称之为“雁阵效应”。“雁阵效应”强调的是团队组织,引领榜样,协调共融。自强社是以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的资助专项学生社团组织,通过社团运行,积极吸纳、挖掘和培养学生优秀朋辈力量,在学习培养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成为掌握资助知识的正能量引领榜样。同时,将资助朋辈导员纳入学院勤工助学体系,依据年级和学生实际需求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朋辈导员的策略调整。具体来说,大致为大二朋辈导员的主要作用是对大一学生的辅助管理、学业、生活、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帮扶。大三朋辈导员针对大二学生进行实习、创新创业方面的引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牢牢占领宣传阵地,动员和吸引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融入朋辈育人行列当中,成为领航之雁,带动受助学生积极自我奋进,改变家庭状态,勇于实现自身价值。

4.基于大思政视角,深入挖掘网络、活动的平台与载体作用

新时代发展型资助工作,要充分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才能健康发展,精准施策。信息时代,网络对年轻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现资源丰富便捷的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掌握的育人阵地。因此资助朋辈育人需要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牢牢掌握和坚持深入学生贴近实际,创新活动和育人形式,用青年人接受的方式持续进行“助学、筑梦、铸人”资助育人建设。线上,微信公众号、网站、“学帮办”信息反馈机制等有效发挥网络宣传引导窗口作用,实现“点对点”;线下,见面会、座谈会、宿舍交流日等交流形式畅通了师生之间、朋辈之间的情感共鸣,实现“面对面”;融合,“红光养老院”“杨连弟烈士纪念馆”“129 师司令部旧址”红色爱国主义、志愿服务基地、学生公寓社区“一站式”管理等育人平台建设、重要时间节点主题活动开展等,有效整合了身边教育宣传阵地资源,把爱国主义、红色基因、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寓教于日常,形成长效机制,搭建起以朋辈榜样为宣传主力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教育引领平台,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真正共情、共建,做到“扶困”与“扶志”的互相促进,有效提升资助的育人效果。

5.挖掘特色,创新受资助重点学生“1+2”朋辈帮扶管理育人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不断高质量发展,职业发展前景得到家长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我国较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报考我院,但基于民族、语言等特性,导致该部分学生群体偏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导致入学阶段适应期较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较其他同学更容易遇到一些困难和困惑。因此,结合实际情况,研判学生切实需求,实施一名学生配备同班或同宿舍2 名骨干学生作为帮扶导员,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汉语水平,也能在及时答疑解惑的同时促进情感交流,增强学院学生民族共融的共同体意识,动态掌握学生情况,精准资助,实现经济资助、学习生活帮扶、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与整体资助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多维育人长效机制有效融合,筑牢高校国家安全稳定防线,为党和人民培养更多政治、技能双硬的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朋辈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