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露露,金铭,毛妮,沈旭波,魏建子,沈雪勇,毛慧娟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重要部位,是疾病反映点,也是治疗的刺激点。寻求穴位与人体疾病的相关性是针灸临床精确选穴、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1-2]。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对穴位皮肤温度进行了测定,发现大多健康人的穴位皮肤温度比非穴位的高;穴位皮肤温度可以反映机体内部生理、病理情况以及穴位与脏腑的相关性[3]。前期试验初步发现癌性疲劳患者命门穴皮肤温度显著低于健康人[4]。癌性疲劳[5]是一种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的以持续的主观疲乏或劳累感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传统放、化疗患者中尤为常见[6],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对肿瘤的治疗产生影响[7-8]。中医学认为,癌性疲劳属于“气虚”“血虚”等范畴。除命门穴外,足三里、关元及气海穴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包括癌性疲劳在内的中医虚证的常用穴[9-14],且与人体气血阴阳的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乳腺癌患者命门、足三里、关元和气海穴位皮肤温度,及其与患者疲劳程度的相关性。
筛选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门诊就诊的女性乳腺癌Ⅰ~Ⅲ期患者,并根据疲劳诊断标准[5]和中文版简明疲劳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 BFI)评分[15]诊断出癌性疲劳患者并评估患者的疲劳程度,以此将患者分为疲劳组(135例)和不疲劳组(30例)。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及癌症相关信息(病程、分期、术后治疗方法及内分泌治疗情况)。本研究于2018年4月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伦理批号2018-029)。
1.2.1 疲劳组纳入标准
①确诊的女性乳腺癌Ⅰ~Ⅲ期患者[16],且符合疲劳诊断标准[5],BFI评分中前3项强度亚表均值≥4分;②年龄>18岁;③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不疲劳组纳入标准
①确诊的女性乳腺癌Ⅰ~Ⅲ期患者[16],不符合疲劳诊断标准[5],BFI评分中前3项强度亚表均值<4分;②年龄>18岁;③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近 1周因感冒或其他疾病导致体温异常者;②探测穴位局部有瘢痕者;③经期患者。
2.1.1 BFI评分
评估指标包括现在疲劳程度、过去1周内通常的疲劳程度、过去1周内的最疲劳程度以及疲劳对身体活动、情绪、行走能力、工作、与他人的关系和享受生活的影响。BFI采用10分制数字描述,1~3分为轻度疲乏,4~6分为中度疲乏,7~10分为重度疲乏。此量表可快速评价癌症患者的疲劳程度,且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在国内外均应用广泛。
2.1.2 穴位皮肤温度检测
患者进入室温由中央空调调控的测量房间(室温恒定在23~26 ℃),静坐5 min。保持坐位,采用德国Testo922双通道温度仪测量患者命门、关元、气海及双侧足三里的穴位皮肤温度并记录。
采用 16.50版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若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若不满足正态性,则采用[中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表示,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单向有序 R×C表使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双向无序R×C表使用卡方检验。穴位皮肤温度与疲劳程度的相关性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身高、体质量及癌症相关信息(病程、分期、术后治疗方法及内分泌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3.2 两组各穴穴位皮肤温度比较
疲劳组患者命门及双侧足三里穴穴位皮肤温度低于不疲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气海及关元穴穴位皮肤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各穴穴位皮肤温度比较 (±s, ℃)
注:与不疲劳组比较1)P<0.01。
穴位 疲劳组(135例) 不疲劳组(30例)命门 33.79±1.151) 34.34±0.93左侧足三里 32.00±1.181) 32.81±1.11右侧足三里 31.98±1.221) 32.82±1.05气海 32.47±1.32 32.49±1.30关元 32.67±1.27 32.60±1.20
2.3.3 患者各穴位皮肤温度与疲劳程度相关性检验
所有乳腺癌患者命门穴(P<0.01,R=-0.234)、左侧足三里穴(P<0.01,R=-0.243)和右侧足三里穴(P<0.01,R=-0.251)穴位皮肤温度与疲劳程度呈负相关性,关联性较弱,详见图 1a、1b和1c。患者气海及关元穴穴位皮肤温度与疲劳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详见图1d和1e。
图1 患者各穴穴位皮肤温度与疲劳程度的相关性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疲劳程度的乳腺癌患者的命门、关元、气海及双侧足三里穴穴位皮肤温度,结果提示癌性疲劳患者的命门及双侧足三里穴位皮肤温度均显著低于不疲劳的患者,且穴位皮肤温度与疲劳程度呈负相关,说明命门及足三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乳腺癌患者疲劳程度的差异。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枢机[17],患者命门穴可一定程度反映人体的阳气,这也与先前的研究相一致[4,18]。癌性疲劳患者中医证型以脾气亏虚证偏多[19],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与主管人体消化功能的脏腑密切联系,因此脾胃在中医上又被认为是人后天生存的根本,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以治疗六腑病症为重,且最多被用于治疗疲劳[20],这也许可以作为足三里反映本文中乳腺癌患者疲劳程度的中医理论依据。气海与关元尽管临床上也常用来治疗疲劳,但二者皆为任脉之穴,陈芷涵等[21]总结穴位热敏现象的规律,发现在穴位热敏现象的研究中探测出的阳经热敏穴远多于阴经热敏穴,任脉为“阴脉之海”,其上穴位可能在穴位温度反映病症方面不如归属于阳脉的命门及足三里敏感。此外,“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有研究发现根据原穴的穴位皮肤温度可以分辨经脉的虚实证,用于诊断脏腑病症[22],后期可以进一步检测癌性疲劳相关的十二原穴的穴位皮肤温度。
命门及足三里温度可以反映人体的疲劳程度,也有研究发现针灸命门或足三里可改善疲劳程度。陈志刚等[23]发现针灸足三里穴能有效提高军训士兵机体的抗疲劳能力。窦思东等[24]通过观察11位阳虚质志愿者艾灸命门穴前后督脉的红外热成像,发现艾灸命门穴可使阳虚质者督脉代谢热值升高,可作为阳虚质的干预方法。白如鑫等[11]通过艾灸雄激素缺乏大鼠肾俞、命门及关元穴发现大鼠的免疫功能及肌动力不足得到了改善。赵霞等[12]通过比较艾灸命门和足三里穴前后运动员 4大人体机能的指标,发现艾灸命门和足三里穴可以对运动性疲劳起缓解作用。可见命门穴与足三里穴可推荐用于治疗疲劳。
穴位能特异性反映内脏功能变化。当内脏患病时,常在特定穴位或某条经脉的多个穴位处出现多种病理反应,穴位热学特性改变与对热的敏感度发生变化都属于其中,因此除了表现为穴位皮肤温度的改变外,也表现为穴区对热的敏感度升高或降低。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病理状态下穴位发生热敏化现象,发生热敏化现象的区域被称为热敏点[25],并且在膝骨关节炎[2]、颈型颈椎病[26]、功能性腹泻[27]、糖尿病胃轻瘫[28]、结直肠癌[29]等疾病中都观察到了穴位热敏的现象。关于癌性疲劳穴位热敏现象也是值得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综上所述,乳腺癌癌性疲劳患者命门、足三里的穴位皮肤温度明显低于不疲劳患者,且患者疲劳程度越高,穴位皮肤温度就越低,说明命门和足三里能敏感反映癌性疲劳患者疲劳程度,能为癌性相关疲劳的穴位辅助诊断提供一定临床证据。但其中的规律及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