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训练对中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

2023-01-12 08:28朱成波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抗压体育训练中学生

文 / 朱成波

心理抗压能力,即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困难或阻力时,所展示出来的信念、决心、勇气和态度,能够反映个体适应能力、应对能力与负面情绪调节的能力。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关键期,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改善身体素质,使其拥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应对学习任务。同时,由于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其处于依附于家庭和个人独立的状态,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培育中学生个人心理抗压能力的黄金节点。校园体育训练不但能够为中学生创设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还可以教授中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并依托一定强度的体育训练,提高其适应水平与抗压水平,协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体育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水平,依托体育训练工作,磨砺中学生心理抗压能力,为其今后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与工作方面的挫折、压力夯实基础。所以,体育训练对于对于磨砺中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1 研究对象

本文将泰州市某中学20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1 研究方法

1.1.1 文献资料法

结合中国知网,检索了与提高中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学术资料。

1.1.2 问卷调查法

制作了《中学生心理抗压能力测量表》,并对200名中学生在参与体育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测量,搜集了200名学生参训前后的心理抗压能力指标,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数据。

1.1.3 数理统计法

利用表格化的统计模式,汇总了相关数据,使得本文的研究结果更具客观性。

1.1.4 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对比及归纳,为本文提出极具针对性的结论夯实了基础。

2 体育训练对于改善中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参与体育训练前后中学生适应能力变化

中学体育训练是一个具有一定运动强度的教学过程,能够切实改善中学生的身心素质。校园体育训练涉及中长跑、篮球、足球、排球、跳远、跳高及游泳等项目。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会根据中学生的身心情况,并依照专业体育教学理论,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从而达到磨炼学生身心素质的目标。通过观察表1可知,在开展体育训练之前,47%的中学生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无法为其在今后更好地完成学习及工作任务提供保障。

表1 参与体育训练前中学生适应陌生环境能力自我评价表(n=200)

通过总结研究数据可知,在参与体育训练之后,28%的中学生形成了较强的陌生环境适应能力,并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助于培育其建立起适应逆境环境的心理素质,明确其做事的目标性。因此,体育训练对于改善中学生适应外界挑战的能力,具有极为积极的作用,能够为其完成既定目标夯实基础。

表2 参与体育训练后中学生适应陌生环境能力自我评价表(n=200)

2.2 参与体育训练前后中学生应对困难能力变化

目前,大多数中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其从小便被父母或家中长辈宠爱,属于是一群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整理研究数据得知,51.5%的中学生普遍对于师长的依赖程度较高,其不具备较强的应对困难的能力,缺乏独立解决难题的意识,不利于中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而体育训练则可以结合相应的体育项目,为其创造逆境成长困境,并循序渐进地提高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长,在逐步改善中学生适应能力的基础上,为其创设单独克服困难的平台,协助中学生养成主动攻克难关的思维,切实提高其抗压能力。

表3 参与体育训练前中学生应对困难能力自我评价表(n=200)

在组织中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之后,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体能、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供绝佳的机会,使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训练的良机,挖掘个人潜能。

表4 参与体育训练后中学生应对困难能力自我评价表(n=200)

调查发现,31%的学生可以利用体育训练的机会,树立起了良好的自信心,为其应对今后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奠定基础,避免其在遇到艰难困苦时,出现妥协或自卑的心理状态。

2.3 参与体育训练前后中学生负面情绪调节变化

负面情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一个人攻克困难的积极性,无法使其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对于受访中学生来讲,由于其受到充沛的物质条件及优越的成长环境影响,45%的受访者极易在逆境中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无法为中学生直面挑战提供保障。

表5 参与体育训练前中学生负面情绪调节能力自我评价表(n=200)

而体育训练则可以根据相应运动形式、适度的运动量与预设的训练目标,唤起所有中学生挑战重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体育训练还可以通过体育教师带领学生以及学生拉动学生的形式,激发每一名中学生产生竞技式的比赛精神,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鼓励,进而使25.5%的中学生能够积极调整负面情绪,为所有中学生与体育教师携手共同走出困难创造便利条件。因此,开展体育训练是一个协助中学生形成正面心态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可以切实改善中学生调整负面情绪的水平,使个人心理抗压能力达到最理想状态。

表6 参与体育训练后中学生负面情绪调节能力自我评价表(n=200)

3 中学体育训练在开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3.1 体育教师训练观念不够先进

目前,个别体育教师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并未意识到依托体育训练,培育中学生个人心理抗压能力的重要作用。这一情况就导致,体育训练内容不够丰富、训练模式过于刻板、组织形式没有新意,使得体育训练对于中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其参与积极性较低。同时,由于体育教师未能更新训练观念,导致教师对于学生通过体育训练磨砺个人心理抗压能力的关注度不高,无法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对困难能力与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进行有效调节,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训练效率,致使训练质量及训练效果均达不到既定目标。

3.2 体育教师训练方式较为落后

先进的体育训练方式,不仅可以调动中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激励其主动地完成预设的训练计划与训练目标,还可以磨炼中学生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与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使其在体育训练中得到磨炼。但体育教师普遍采用的训练方式为“大帮哄”式的组织中学生展开集体中长跑,凸显出了体育训练内容与体育训练组织方式不够丰富的问题。这种训练模式极易使中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无法使其对体育训练形成正确的认知,不利于中学生改善个人身心素质,导致通过体育训练磨砺个人品质与意志的目标不能够达到。

图3 体育竞技活动

3.3 体育训练氛围有待优化

较之体育教学工作,体育训练的实践性更强,其开展场所主要集中在户外。因此,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形成良好的体育训练氛围,能够对训练效果与效率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是,许多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却忽视了与中学生的交流,导致学生主观地认为体育训练过于枯燥,甚至还有学生认为体育训练可有可无,开展意义并不大。同时,受到户外干扰因素过多的影响,中学生极易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严重地降低了体育训练对于磨砺中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价值,导致训练氛围不够理想,无法切实提高体育训练的作用与效果。

4 通过体育训练培养中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策略

4.1 优化训练理念,培养中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由于中学生的成长环境过于优越,其普遍未遭受过困境。而校园体育训练具有一定的考验性与实践性,这一训练形式会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其设置一定的障碍或困难,从而协助中学生形成坚定意志力的目标。而体育教师在组织校园体育训练的过程之中,应该优化训练理念,避免中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状态,并基于如下步骤使体育训练成为磨砺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必要路径。其一,体育教师应该依托体育训练,提升中学生的集体理念与荣誉感,使其形成战胜体育训练的困难即是挑战自己的关键环节,并可以为个人从容应对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的障碍奠定基石。其二,体育教师必须创新体育训练的内容与组织形式,突出体育竞技的特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如图1所示,将一个班级的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采用小组竞技的方式,提高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展示个人体育能力的同时,确保其获得自信心与满足感。

图1 短跑训练

其三,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出所有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并对运动成绩不理想的中学生进行专项指导与鼓励,使其形成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理念,使中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训练项目展现个人优势,最终提高中学生参与校园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图4 篮球赛事合影

4.2 更新训练方式,改善中学生训练热情

因为中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阶段,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理念与健全的心智,所以中学生极易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意志力不坚定的问题,从而出现退缩心态。因此,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更新体育训练的方式,以此改善中学生参训热情。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增加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使中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中学生开展如图2所示的“多人持球跑”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不仅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责任意识,还可以使其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图2 仰卧起坐训练

图5 多人持球跑训练

其次,体育教师应该对于“鼓励式训练法”重视起来,即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当中,运用口号为中学生打气。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中学生面对困难而出现动摇情绪的时候,大声喊“你能行!”或“胜利就在前方”。最后,体育教师可以依托校园运动设施与环境,为中学生创设参与多种多样体育项目的机会。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校园内组织学生参与中长跑、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或网球等运动,挖掘学生潜能,为中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创设平台。

4.3 改变训练形式,营造体育训练氛围

体育训练氛围可以影响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对于训练效果能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组织体育训练的过程之中,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状态,改进训练形式,优化体育训练氛围,为中学生创建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训练这一平台,如下图所示定期开展趣味运动会,依托愉悦的运动会氛围,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目标。

通过开展趣味运动会,不仅可以检验体育训练的成果,巩固体育训练的效果,还可以降低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并使中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养成百折不挠的心理抗压能力,从而养成不畏惧艰险的心态,可以为中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图6 趣味运 动会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深入剖析开展体育训练的实际意义,并讨论体育训练与培养中学生心理抗压能力间的关系,为中学生理解体育训练的内涵创造便利条件,提高体育训练的针对性与方向,使中学生能够依托体育训练改善个人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与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抗压体育训练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废旧轮胎橡胶颗粒——黏土的单轴抗压特性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排便训练前 先训练你的抗压神经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