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芳
葛亮:《七声》
作者简介
葛亮,原籍南京,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任教于高校。作品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文化随笔《绘色》,学术论著《此心安处亦吾乡》等。《朱雀》《北鸢》获选“《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
作品介绍
《七声》以白描手法写出七则南京和香港的人物故事,包括了外祖父母毕生不渝的深情、一个木工师傅的悲欢人生、一个叛逆的女大学生素描、一个弱智餐馆女工的卑微遭遇等。他的笔触温润清澈,以底层社会、善良人物的遭遇反映人生百态,对生命的种种不堪充满包容同情,但也同时维持了一种作为旁观者的矜持距离。
片段摘录
这样的声音,来自这世上的大多数人。它们湮没于日常,又在不经意间回响于侧畔,与我们不弃不离。这声音里,有着艰辛的内容,却也听得到祥和平静的基调。而主旋律,是对生活一种坚执的信念。因为时代的缘故,这世上少了传奇与神话。大约人生的悲喜,也不太会有大开大阖的面目。生活的强大与薄弱处,皆有了人之常情作底,人于是学会不奢望,只保留了本能的执着。他们是一些行走于边缘的英雄。“一均之中,间有七声。”正是这些零落的声响,凝聚为大的和音。在这和音深处,慢慢浮现出一抹时代的轮廓。这轮廓的根本,叫做民间。(有删改)
适用主题:平凡中的伟大;小我与大我;热爱生活;保持自我……
运用示例
我们生活在这片蓝天下,有山峦岿然,有大河汤汤,有人群熙攘……这就是俗世生活的可爱之处。我们心心念念所向,即是生活繁华所在。正如作家葛亮在《七声》中所描写的:“因为时代的缘故,这世上少了传奇与神话,大约人生的悲喜,也不太会有大开大阖的面目,生活的强大与薄弱处,皆有了人之常情作底,人于是学会不奢望,只保留了本能的执着。”但正是由于这份执着,一切灰色都重新有了色彩,一切沉寂都重归繁华。在百无聊赖的岁月里,这份执着是一切乐趣的来源,让我们在孤独里歌唱,在破碎中复苏,在绝境中重生。
伊塔洛·卡尔维诺:《马可瓦尔多》
作者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等。卡尔维诺擅长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创作小说,利用离奇古怪的幽默处理严肃的主题,反映现实中人的异化,或讽刺现实的种种荒谬滑稽,他的作品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象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
作品介绍
一年四季轮回,一季一个故事。马可瓦尔多为了生活举家北迁到大城市都灵,成为一个大工厂的小搬运工。尽管生活在大城市,但霓虹灯、广告牌和招贴画并不能吸引他的目光,相反,树上一片枯黄的叶子,瓦片上飘落的一片羽毛,树根泥土中钻出的蘑菇,都不会逃过他的眼睛,引发他对季节变迁、未来期许的思考。
尽管马可瓦尔多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但他充满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为了给家人提供健康的食物,他会去河流的源头钓鱼;为了孩子们的健康,他会带着他们到山里去呼吸新鲜空气……尽管许多事情的结果并不如他所愿,但他驰骋在自己想象的王国,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战胜困境与寂寥,使本来非常沉重的生活变得轻盈了许多。
片段摘录
这个马可瓦尔多,有着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志牌、红绿灯、橱窗、宽虹灯、宣传画,那些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吸引人注意力的东西,都从来留不住马可瓦尔多的目光,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一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一片发黄的树叶,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从来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沒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是不会被他注意到的,不会被他作为思考对象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心里的欲望,自身存在的渺小。
适用主题:远离城市,回归自然;热爱生活,处处皆美……
运用示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热爱生活的人往往都眷恋自然,因为他们也是纯真无伪的,愿意用一双敏锐善感的眼睛、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去发现霓虹灯下细碎的自然之美。像伊塔洛笔下的马可瓦尔多,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他却试图寻找自然,时刻捕捉着四季的变化和都市的隐秘。对他而言,“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他在沟渠里仰望星星。久在樊笼里,总得复返自然,给予心灵一片休憩的净土。
(编辑:李跃)